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國際列車大劫案——竟敢在火車上打劫?這些冷知識必須了解

2024-07-27軍事

作者:忘情

2023年國慶檔上映的【93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是以1993年我公安部門派人赴俄羅斯,跨境追捕洗劫K3次國際列車的搶劫團伙的真實事件為原型拍攝的。事件的來龍去脈,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搜閱相關報導文學。電影作為光影藝術,得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關藝術加工必不可少。從觀影體驗看,該片情節緊湊、場面刺激、人物刻畫和節奏把握得當,算是部不錯的警匪片。

【93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中火爆刺激的場面不少,甚至有攔阻蘇-27起飛這樣令人血脈賁張的橋段。但因為職業的關系,筆者最關註的卻是四場發生在列車上、軌域邊,以及換輪車間裏的打鬥戲。從專業角度看,該片與列車相關的戲份亮點頗多,但槽點也不少。這並非筆者對一部虛虛實實的商業片吹毛求疵,而是想借此機會普及一下鐵路常識。尤其是一些在鐵路內行眼中完全行不通的操作,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哪怕再情急也切勿模仿。

片中的列車車體外墻有6道加強筋,但車窗窗框為鋁合金制品,且只有上半段車窗是可開啟的,這是早期生產的25B型客車的典型外部特征。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鐵路擁有的最先進、最高檔的客車。K3/4次北京至莫斯科國際列車使用這種車型,沒毛病。

作為國際列車,客車車體外墻掛有掛有中國國幑。列車方向牌(即掛在車體中部外墻上標明車次、始發站和終到站的白底黑字牌)上用中俄兩國文字標識,這符合事實。

影片中列車上的各種細節,從軟臥車廂各包房墻板下方的縱縫式換氣口,到走廊墻上的書報架,從翻板鎖到車輛透過台靠車廂端門墻體上用油漆標出的兩道兒童票身高線。

從車體外墻上靠近車門處噴塗的客車型號及編號標記,到車體外端墻上噴塗的車輛歸屬資訊(影片中列車車輛上標註的是「京局京段」,也就是說這些車輛是北京鐵路總署北京車輛段的資產),從嵌在車門上端側邊的順號牌(標明這是第幾號車廂的白底紅字牌),到各車廂之間的廣播線,一切都是那麽的真實,這說明鐵路部門是提供了一列雖然老舊但保養得相當不錯的列車歸劇組拍攝用。

唯一的疏漏,是上世紀90代初時,中國鐵路客車車廂編號都是5位數,直到2004年才升級為6位數。當然,這無關痛癢。

也許有眼尖的觀眾會略感疑惑,為什麽影片中餐車的風格與我們日常坐過的列車有些差異,尤其是兩排餐桌中間的過道明顯要寬許多,而且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餐車服務人員不僅有白種人,而且也有帶有中亞特征的黃種人,供應的餐食是那種簡單的西餐,餐具也是刀叉,全然見不到筷子。

這些細節都是符合事實的。因為這是在跨國列車上,餐飲涉及到食品過境問題,非常麻煩。因此K3/4次國際列車在中國境內執行時,列車中部掛的是中國餐車;在蒙古國境內執行時,掛的是蒙古鐵路部門的餐車;進入俄羅斯境內後,改掛俄羅斯餐車。而蒙古作為一個牧業國和礦產國,國內沒有像樣的制造業,其鐵路部門所有裝置均從蘇俄進口。影片中有關餐車的戲份,均發生在列車在俄境內行駛途中,所以觀眾看到的是俄式風格餐車及俄方餐飲服務人員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不合理的橋段也有。例如影片開頭反映劫案的橋段中,有幾名旅客以這種姿勢從車窗滾落出車外,是百分百要受重傷,甚至當場喪命的。歷史上,發生在1993年5月26日至31日間震驚中俄兩國的列車劫案中,確曾有旅客跳車並被劫匪繼續追搶,但那是在列車明顯減速的情況下發生的,而且跳車的旅客無一例外都摔傷了,所以根本無法逃脫劫匪的追殺。

影片中劫匪跳窗追打跳車的旅客時,用的姿勢才是正確的。因為以這種姿勢往下跳,身體是可控的,腳沾地後能迅速交替邁腿,順坡迅速從路肩上一沖而下,從而消減下墜之勢,保護自己不至於受傷。

當然,要做到這些,不光得膽氣豪,而且還得經過實戰訓練才行。但是,片中路邊有接觸網支柱桿,在列車未減速的情況下跳車,人體跳出車外後仍有順著列車方向繼續運動的趨勢,所以存在跳車後撞上接觸網支柱桿,非死即重傷的風險。故而非專業人士切勿模仿。

片中的劫匪非常專業,知道拉下車廂裏的緊急制軔閥,讓全列車停下來,以便接應同夥回到車上。

這也能完美地解釋為什麽在車廂裏的女劫匪,鏡頭一轉就能出現在機車駕駛室裏,用槍威脅司機。因為機車和列車車廂是不連通的,她只能是在列車實施緊急制軔停下來後,下車順路基走到列車前部登乘機車。不過,哪怕是電力機車,也是有正副兩名司機的。影片中只出現了坐在駕駛位的正司機,合理的解釋是女劫匪在登乘機車時,一槍將副司機幹掉了,或是一腳踹到車下去了。

需要指出的是,列車實施緊急制軔停下後,若想重新啟動,必須得將位於車廂中部地板上的金屬地漏撬開,伸手握住裏面的拉環往上提,以便開啟緩解閥。這是隨車的車輛乘務員(業內稱「列檢」)的活兒。如果劫匪中沒有曾經的專業人士,那就得用武力脅迫列檢幹這事。劫匪在列車剛啟不動不久後,開啟車門讓下車打劫傷人的同夥趕緊上車,這活兒理論上可行,但車上的人得將車門口的翻板打起來,露出下方的三級台階。上車的人得順著列車行進方向狂追,伸手抓住車門口的扶手,再用腳使勁蹬地,腳掌落到台階上才行。像影片中這樣,既不將翻板打起來,也不先用手抓扶手,直接沖過來一個「旱地拔蔥」飛身上車,那得是傳說中能「飛檐走壁如履平地」的「燕子李三」才有可能辦得到。

劫案發生後,有外圍在鐵路編組場裏銷贓,這地上是碼得整整齊齊並用鐵絲捆紮的閘瓦釬,還有一垛垛新舊閘瓦,這場景十分寫實,應該就是在真正的鐵路編組場裏取景的。上世紀90年年代,鐵路貨盜現象十分嚴重,劫匪在編組場現場作交易的事兒並不鮮見。

張涵予扮演的北京鐵路總署公安局刑偵隊崔隊長騎著摩托車在編組場裏追嫌犯,並利用自己對地形的熟悉成功將嫌犯撲倒在道心裏。但恰在此時,一列貨運列車急速駛來,哪怕張涵予和嫌犯均可能趴在道心裏,但若在現實中仍會立刻斃命。

這是因為機車前部靠近鋼軌處都設計有排障器。排障器底部離軌面非常近,否則無法達到清除軌面上及道心裏一些可能對列車執行造成威脅的異物的作用。成年人的身體厚度明顯大於排障器底部至道心最低處的垂直距離,所以張涵予和嫌犯必死無疑。

像這樣臉部並沒有緊緊貼合在道心上,就更別想活命了。

張涵予率四人小組乘坐K3次列車赴莫斯科途中,遭遇了劫匪。請註意,當劫匪將孫建東堵在軟臥包廂裏時,請註意側拉門只合上了三分之二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受到多大撞擊力,都不可能將這扇門完整地撞離安裝軌域而不將墻板撕裂。

而且撞倒的門板絕不可能將窗玻璃擊得粉碎。因為鐵路車窗用的都是鋼化玻璃,抗沖擊力要超出普通玻璃幾個數量級。即便受到超出自身承受極限的沖擊力,也不至於像影片中這樣立即粉身碎骨,而是雖然發生了碎裂,但碎片連在一塊,不會輕易分離。就算小塊碎片飛離,其碎片邊緣也較普通玻璃破片要圓鈍得多,不容易割傷人產生二次傷害。片中這樣的場景只有用糖做的玻璃道具方才能有如此效果。

孫建軍被擊倒,躺在門板上抵抗劫匪的後續進攻。喪心病狂的劫匪欲將門板連同孫建軍一齊推出車外。孫建軍在沒法借力的情況下,向側方魚躍撲出,於電光火石之間抓住相隔超過3公尺的另一扇車窗生還,這在現實中完全沒有實作的可能性,請讀者珍惜生命,切勿模仿。

影片臨近結束時,返程的K4次在進入中國國境前,先被拖入蒙古國境內的換輪車庫中進行換輪作業。如果在中國一側換輪,肯定會要求全體旅客下車休息,待輪對更換完畢再登乘列車。這是因為如片中所反映的那樣,更換輪對作業要在列車逐節車廂實施分鉤作業,並摘除連線車輛的各種電力線、通訊線後,用架車鎬將車體頂起,令心盤銷脫離轉向架下心盤後,方才能將轉向架順軌域推進推出。在這個過程中,車體不可避免會發生傾斜,會對旅客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脅。放在茶幾上的熱水杯也可能會因為車體傾斜而導致熱水潑出,燙傷旅客。而且架車鎬在升降過程也存在因齒輪齒條脫齒而導致鎬頭卡死或突然降落,繼而造成車體失衡的可能性。出於安全考慮,中國鐵路部門一定會先讓旅客下車再實施換輪作業。

但片中交代了這是在蒙古國一側實施換輪作業。據筆者的了解,該國鐵路的安全規章遠不及中國鐵路嚴格,因此將旅客留在列車上實施換輪作業是可以解釋得通的。而且按中國鐵路的規定,出於安全考慮,架車鎬是不能長時間支撐車體的,得用鐵馬架起車體(即片中出現的黃色鐵架子)。但是,鐵馬頂部面積小,而且要考慮架車的四個鐵馬存在制造公差,因此中國鐵路還規定用鐵馬架車時,必須在鐵馬和車體底部支撐梁之間墊上一塊廢棄的枕木,這樣既可以增大二者間的接觸面積,又可以利用枕木的可壓縮性補償鐵馬之間的高度差。但是,影片中卻沒采取這一技術舉措。

當劫匪們沖入車庫後,張涵予等人帶著被銬住的黃軒躲到了車頂,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五個人要順著車端外墻上焊的踏腳爬上車頂,不可能不被人多勢眾的劫匪們發現。

劫匪們手裏的長槍,是清一色的國產56式衝鋒槍。其辨識特征是準星護翼是全包型的,這在全世界難以計數的AK47衍生品中,是獨一份。

劫匪能否在俄羅斯和蒙古國境內弄到56式衝鋒槍,這事可以商榷。但是,在最後的對決中,便衣警察們端著繳獲的56式衝鋒槍,姿勢固然很正確,但機匣右側的大撥片射擊選擇桿卻打在了最上面的「保險」位置,這就說不過去了。

在最後的槍戰中張涵予使用的手槍,竟然沒有可調表尺,滑套頂上那個可調表尺轉軸安裝座顯得很突兀。考慮到他們出國時沒帶槍,這槍是從劫匪手裏搶來的。劫匪嘛,能弄到啥武器就用啥,也不在乎準頭,這也可以說得過去。但如此一來,可就十分考驗張涵予的概略射擊水平了。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編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