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雙雄爭霸:米高揚和蘇霍伊無論曾多麽輝煌,也終被時代浪潮淹沒!

2024-01-08軍事

講述國防故事,感受世界風雲,分享軍事科技,解析時事熱點,謝謝關註!

世界戰機的發展史上誕生過許多著名的飛機設計公司,而要說到前蘇聯飛機設計巨頭 米高揚和蘇霍伊 是永遠避不開的兩個名字。

1919年,俄國航空先驅茹科夫斯基先後創立了中央流體力學研究所和 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 。

從這裏走出了眾多未來蘇聯的航空設計巨頭,其中就包括未來引領世界航空事業發展的著名設計師 艾爾喬姆.伊凡諾維奇.米高揚和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

此時的他們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學員,男兒在隨後的日子裏,兩人逐漸成長為蘇聯航空事業的支柱人物。

在兩人的相互競爭追逐中,起初,米高楊顯然是占據上風的一個。

二戰之後,在蘇聯首架噴射式飛機的賭局中, 米高揚勝出 ,憑借「米格-9」、「米格-15」機型,其在戰鬥機領域異軍突起。

反觀蘇霍伊設計局,「蘇-7」、「蘇-9」兩型戰鬥機,無論是在設計理念,還是在外形上, 似乎都不如米高揚設計局,雖然也列裝了部隊,但總數還不及「米格-21」的零頭。

早期蘇霍伊研發的戰機,總是作為米高揚研發的戰機的補充,總而言之,此時的米高揚的「米格」系列戰機已享譽世界,蘇霍伊則還是默默無聞。

但是,金子總是會有發光的時候。

到了20世紀70年代,隨著美國新一代戰機「F-14」、「F-15」的先後服役,「米格-21」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中東戰場上,裝備了「米格-21」的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在面對以色列裝備了美式F-15等先進戰機時敗下陣來,被一腳踹下了神壇。

意識到威脅的蘇聯於是開啟了「 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 」,米高楊與蘇霍伊設計局打算殊死一搏,兩者都放棄了對於高空高速設計的執念,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順應時代的翼身融合多功能,超機動設計。

隨後設計出了 「米格-29」和「蘇-27」這一大一小兩個型號。

總的來說,這次米高揚設計局產生了重大失誤,他們還是沿襲了「數量即戰力」這一傳統理念,「米格-29」雖然造價低廉,效能出色,但是瘦小的體格並不能安裝更加先進的航電裝置,同時不到1000公裏的作戰半徑,最終落得個 「機場保衛者」 的稱號。

也就是從「米格-29」型號開始,米高揚設計局開始走下坡路了,並就此徹底跌落神壇。

反觀,蘇霍伊設計局憑著「蘇-27」橫空出世,自此開始了逆襲之路。

「蘇-27」戰機長21.9公尺,翼展14.7公尺,最大飛行重量30噸,比「米格-29」大了不止一個量級,對比美「F-15」也要大上一整圈。

蘇-27有著蘇聯戰鬥機歷史上最大的6噸載彈量,不同於以往蘇聯戰機大、圓、粗的特點,它多了一份曲線美感。

其采用了 翼身融合的布局, 機身與主翼透過長長的邊條,進行平滑過渡,完美融合,發動機艙掛在機體下方。

蘇-27的這種布局,既增加了機體強度,也最大程度上利用空氣動力學。

蘇聯在前幾代戰機「後掠翼」上都會安裝一道約束氣流的運動方向,但這種設計會增加機身重量和空氣阻力。

氣流經過物體凸起邊緣時,會形成旋風一樣的低壓渦流,這種低壓渦流如果流經機翼,會增大機翼上下的壓力差,變相增加了機翼的升力。

由於這個特性,產生了鴨翼布局和前緣襟翼, 而「蘇-27」則是在機翼前端設定了一個長長的邊條,提前制造低壓渦流,為主翼提供額外升力。

最關鍵的是「蘇-27」雖然體重大,但卻能超機動,雖然機翼大,但卻能就超馬赫,作戰半徑達到1500公裏,這讓「米格-29」相形見絀。

借助強大的機動性,「蘇-27」在國際航展上頻頻做出各種匪夷所思的機動動作,碩大的體型,也為後續改裝升級工作留足了空間。

至此,蘇霍伊設計局在絕境之中華麗轉身,完成了對米高揚設計局的超越。

此後,以「蘇-27」為基礎的「蘇-30」、「蘇-33」、「蘇-34」、「蘇-35」直接包攬了奪取制空權、對地轟炸、艦載機等多種任務。

時至今日,蘇系戰鬥機也成為了代替米格的新一代「暴力美學」的代表。

蘇聯解體後,米高揚和蘇霍伊設計局一下失去了龐大軍工體系的支持,軍火外貿又難以開啟局面,當務之急是如何活下來。

此時,傳統的四代機無論是哪種設計理念,都不再具有優勢。

1997年,己是五代隱身戰機的天下了,面對美「F-22」,蘇霍伊設計局率先拿出對應之策。

要將機動性發展到極致的「蘇-47」前掠翼戰機,讓世界各國眼前一亮,仿佛除了隱身技術之外,又一條新的路線擺在了大家眼前。

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在大家還沈浸在「 蘇-47」科幻的外形時,前掠翼的超音速機體結構設計弊端不可避免,「蘇-47」計畫徹底失敗。

而同時期的米高揚設計局,則參照美國隱身戰機路線,研發了部份隱身設計的「米格1.44」,但由於之前「米格-29」的拉垮表現,導致其在研發資金爭奪中一直處於劣勢, 最終也胎死腹中。

到了2006年,米高揚、蘇霍伊等一眾著名的設計局,被 並入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公司。

2009年,米高揚設計局進一步被並入蘇霍伊設計局旗下,至此,這個曾支撐蘇聯天空的巨大雙翼,徹底成為歷史。

米高揚和蘇霍伊都曾經登上過蘇聯航空工業設計的頂峰,兩家設計局一起從中央流體研究所走來,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擁有過各自的輝煌,但最終也被時代的浪潮所淹沒。

盡管如此, 曾暢銷全球的「米格-21」和詮釋了「暴力美學」的「蘇-27」 卻作為各自的明星產品代表,成為了航空史上無法忘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