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七寶有個「紅色堡壘」| 閔行情

2024-03-27軍事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為什麽出發。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九季,我們邀請了閔行區七寶鎮明強小學的青少年來誦讀【不能忘卻的紀念】。你將讀到的是【七寶的碉堡】,它被認為是「歷史的最好見證、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教材」……

七寶的碉堡

抗日戰爭時期,七寶適處日偽「清鄉」封鎖線的西側,日偽實施物質統制,嚴禁農村糧食、棉花、食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自由流通,以致封鎖線內外物品差價數倍。許多城市貧民和鄉民為了生計,背米、背日用品偷越籬笆。於是日軍不僅在七號橋設「檢問所」,為清鄉封鎮的重要關卡,還在橋堍南側建了兩層磚碉一座。從此,周邊的百姓遭來了血雨腥風的日子。

漕寶路七號橋紀念地的碉堡和雕塑(資料圖片)

市區用糧又實行配給制,時有時斷,要去「軋戶口米」,配給制的糧食量少質差,經常有黴變和沙礫。於是,為了求生存,出現了到「清鄉」區內(七寶、泗涇等地)販賣大米的老百姓。當年我父親就自制成布馬甲,胸前背後縫成豎形條格狀來藏糈納糧,外面披上罩衫,便於隱藏。另有一批跑單幫做差價生意的貧民,冒死掮米闖七號橋關卡、偷越封鎖線,販米於市郊之間,掙紮於生死線上。起初還能蒙混過關,但後來就被日軍發現了,許多市民慘死於日寇罪惡的刺刀與子彈之下。七號橋這裏簡直成了一座血淋淋的人間地獄,一道鬼門關!

解放戰爭時期,當時上海市區的糧食、棉花、食用油等與勞苦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資嚴重匱乏。而七寶漕寶路七號橋當時作為由郊區進入市區的西大門,是一條交通要塞,有不少人鋌而走險,將松江、青浦等郊區的大米、棉布等市區所短缺的物資偷偷運往市區去,以此來賺些差價。又因為七寶地處軍事上的戰略要地。古時漕寶路一線為驛道,俗稱「東官路」,也是江浙兩省進滬的要道。因此,國民黨選擇在七寶漕寶路七號橋這個重鎮周邊,修築碉堡防禦系統是極具戰略意義與軍事策略的。在房屋密集的上海要開展激烈的戰鬥,碉堡無疑成了一種不易攻破、難以攻克而又有效的防禦工事。

5月27日上海解放。在解放七寶的戰鬥中,當時有35名戰士壯烈犧牲。據解放後七寶鎮第一任鎮長的回憶說:「1950年的清明節,在七寶南洋模範中學分校的大操場上,為在解放大上海七寶作戰中壯烈犧牲的35名革命烈士和10名無名烈士召開了悼念大會。」當時這批犧牲的戰士,就安葬在七寶中學的東北角。從那時起,七寶中學校園內每年清明節會舉行紀念儀式,全體師生參加這一隆重而莊嚴的儀式。1988年2月,七號橋碉堡被上海縣人民政府命名為「七號橋抗日、解放戰爭紀念地」,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5月,由閔行區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七寶鎮政府投資50多萬元,修建了面積達500多平方米的廣場;2006年,這裏被列為「七寶雙擁廣場」。七號橋彈痕累累的碉堡變成了「紅色堡壘」,作為歷史的最好見證、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教材。

日前,閔行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閔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將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九季,我們邀請了閔行區七寶鎮明強小學的青少年來誦讀【不能忘卻的紀念】。

撫今追昔,歲月崢嶸。在民族存亡的關頭,有多少仁人誌士上下求索,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沖鋒陷陣、拋灑熱血,奮力讓黑暗的中國走向黎明。而在這些築起了堅不可摧的血肉長城、鑄就了堅強不屈的民族脊梁的先輩之中,也有著無數閔行兒女的身影。

在那腥風血雨的日子裏,有為抗擊日寇犧牲在華漕的數百位蘇浙別動隊第三支隊的戰士;有七寶地區最早的地下黨員盛幼宣、楊逸菲夫婦;有冒死沖破敵人的封鎖打通黃浦江交通要道的趙鐸心烈士;有只用一顆子彈發動浦江召稼樓起義的顧振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抗擊侵略、保家衛國,在北韓戰場和南疆戰線上,也有數不清的閔行籍誌願軍和解放軍戰士血染沙場,乃至獻出生命。

江河奔騰,櫛風沐雨。蕩滌風雨如磐的暗夜,燃燒成光耀中華的絢爛日出。如今,先輩們戰鬥過的地方已豎立起高樓大廈,繁華似錦、物阜民豐;他們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信仰,深深鐫刻在我們心中,用血肉書寫的歷史將永被銘記。

翻開這本【不能忘卻的紀念】,仿佛走近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個體。這些生命個體與我們的國家命運、民族命運息息相關。他們的奮鬥經歷,也記錄著閔行歷史波瀾起伏的命運密碼。書中所選的文章不是簡單的概念化表述和羅列,而是透過大量真實細節的記錄還原了具體生動的歷史原態。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為了在如歌歲月中再續昂揚的樂章,為了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為了人民更加幸福安康,我們不忘初心,凝聚永不衰竭的家國情懷,重整行裝再出發。

(圖片由「今日閔行」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