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我70年入伍,在部隊第一個中秋節,每人一斤月餅,結果半夜爬起來

2024-06-19軍事

素材:袁國華,編輯:故園回憶錄

聲明:整理編發時,為提升閱讀感受,部份內容存在演繹情節,請理性閱讀!

1970年12月,我從老家廣東新會應征入伍,離家時,沒有從家裏帶任何東西,雖說當時征兵的宣傳口號是:「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可其實,家庭條件好的子女,有其他出路的,依舊不願去。

當時我們大隊一共驗上了兩個,其中一個家裏條件好,大伯是革委會主任,不去當兵可以給他安排工作,最終就沒去。

我這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沒得選,參軍可以說是我們唯一的一條出路了。

打我記事起,就知道家裏窮,小時候缺吃少穿,即便是豐年,也難得吃上一頓肉,偶爾,母親挖一小勺豬油,熬一鍋菜,這就是「大餐」了。逢年過節,能吃上一塊豬肉,那心裏也是美滋滋的。

母親雖說也舍不得我離開家,但當我提出去參軍時,他最終還是同意了,畢竟家裏的條件擺在眼前,不走去可能一輩子就待著這小村莊了。

臨離家的時候,母親眼裏含著淚水,說不出話的情景,我久久難忘。

鄉親們在一旁勸慰著,有人說到部隊上就享福了,天天大米白面,再也不會挨餓了,你也不要太過擔心;也有人說部隊是個鍛煉人的地方,好好幹說不定會有前途;還有人說:當兵是光榮的,應該高高興興的送國華去部隊。

母親或是有了些許寬慰,收起了眼淚。

告別了家人和鄉親們,隨後,我們前往縣武裝部,然後排隊領衣服、新鞋、新襪、新帽子,別提有多開心,一晚都沒怎麽睡。

第二天一早,我們前往廣州火車南站,而後坐上了悶罐列車,火車向北疾馳而去,思緒復雜,但總歸還是高興的。

悶了三天兩夜,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傍晚,我們來到了晉西北黃土高原的一個小村莊,這是我們的集訓地。

當時我們是住在老鄉家的,第一次看到熱炕,充滿著濃郁的醋味,刺激著味蕾。很快,我們便迎來了到部隊的第一餐,當時還滿心期待著,會是大米白面,結果率先端上來的是一盆比幹飯稀、比白粥稠的小米稀飯。

舀了大半碗喝完,還盼望快上正餐,結果好一會沒動靜,一個同從廣東來的新兵坐不住了,問還有其他的嗎?

新兵班長(姓王,山西人)聽了明顯有些詫異,頓了頓,而後嚴肅地說道:「這就是正餐,北方的軍糧大米、白面和小米雜糧各占三分之一,你小子就知足吧,這可比當地老百姓強多了。」

隨後王班長又補充了一句:「我看,你們小老廣就得多吃點小米,營養高,吃了長得高大強壯!」

一聽這話,心裏涼了一截,不過對於我這樣的農村兵,能吃飽已經很知足了,但王班長最後的一句話卻也讓我們留了個心眼。

也因此他得到了「豐厚」的報酬,此後凡吃大米小米合做的「二米飯」,我們就發揚「謙讓」的精神,把營養高的小米飯留給他,挑「沒營養」的大米飯吃。王班長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每當想起這件事情,都忍俊不禁。

除此之外,在新兵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人就是炊事班的給養員周峰。

記得那是我第一次站崗是站的夥房的崗,那次站的是淩晨2點的崗,初春的夜晚,還是很冷的,站了沒一會,肚子餓的咕咕叫,凍的渾身發抖。而這一幕正好被夥房帶班的周峰看在眼裏,他就特意給我拿了兩個白面饅頭。

說實話,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白面饅頭,那一刻,他的這一個舉動是把溫暖留在了我的內心深處,讓我記了很多年,不為別的,就憑他在那個積貧積苦的年代,在一個剛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的群體裏,如此真誠對對一個認識沒多久的人,我想這就是軍營裏真摯、淳樸的戰友情吧!

為此,我們在之後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記得新訓結束時,周峰還想讓我跟他去二營當通訊員,結果我被分配到施工班。因為沒能跟他去,分別時,我還不爭氣的流了淚。

我們是鐵道兵,新訓結束後,我被分到了施工班,很快便開始了跟班作業,參加施工後才真正體會到鐵軍人所面對的艱苦的生活環境和惡劣的施工條件,如不是親身經歷者,說起來根本沒有人會相信是事實。

當然,這其實跟時代息息相關,七十年代初,當時國家還處於比較艱難的時期,無論是地方還是軍隊,基本生活都無法保證,而且我們鐵軍人還肩負著三線建設的重任,加之當時施工條件極差,機械化程度很低,很多重苦力活都要依靠人力去完成,可想而知勞動強度有多大。我想也正是艱苦的環境鑄就了強大的鐵道軍精神吧!

可即便在如此艱苦的施工環境和生活條件中,卻沒有動搖鐵軍人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意誌。

施工約大半年時間,很快就迎來了部隊第一個中秋節,這天沒放假,部隊照常施工。

施工完吃了晚飯,到了晚上九點吹了熄燈號,我們全班十四個人搭一個通鋪一字排開,戰士們一律頭朝外,看著天空潔白如玉的月光,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此時大家都在思念遙遠的故鄉吧,家人都在團圓吃著月餅吧!

這時,一個戰友感嘆道:怎麽部隊沒給發月餅嗎?

我們都議論紛紛,結果沒過多久,司務長就帶著兩名炊事員來到了我們班,正是來發月餅的。

當時每人分到了一斤月餅,都是事先用紙包好的,收到月餅後,大家都第一時間將其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自己的軍用挎包裏。

之後班長下了命令「睡覺!睡覺!」

可躺在床上,怎麽也睡不著,我想起了有一年中秋節發生的一件偷月餅吃的事情。

中秋節吃月餅還是國人的傳統了,即便家裏再窮,到了中秋節,母親也會去買一些,說是應景,但買歸買,可舍不得吃,我們嘗了個鮮,就收起來了,說要留著招待親戚朋友。

父親怕老鼠偷吃,就盛在籃子裏,吊在屋梁上。

我小時候調皮,趁家人不註意,偷偷用木棍捅籃子,籃子一歪,有時就會掉下一塊來。

有一次中秋,母親和往常一樣買了些月餅,當時趁母親出了門,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木棍捅籃子。

正在我投入地「作案」時,母親不知什麽時候從外面回來了,將我逮個正著。

我犯了錯,害怕母親打我,低頭站在那裏沈默不語。

這時,母親卻自怨自艾地說:「哎,有錢的人家慣著孩子吃好吃的。咱家窮,做點好吃的還得防著孩子。」

隨後拿過一張凳子,解下懸在房梁的籃子,拿了一塊月餅,遞給我說:「今天我給你拿一塊吃,以後可不能再偷吃了。」

那時覺得委屈,現在想來,總覺有幾分溫馨,或是想到了月餅,嘴巴不免也饞了起來。

而事實上,大家都和我一樣,都沒睡著,估計腦海都惦記著剛發的那一斤月餅呢!

大概到了晚上十一點多的時候,不知是睡說了句:「咱還放著那大好的月餅乾嘛,把它消滅算了!」

果不其然,沒一個睡著的,聽了這話,大家呼拉一下全部起身,然後紛紛從軍用挎包裏把月餅拿了出來,坐在被窩裏一手捧著紙包,一手往嘴裏塞。

沒一會,月餅就全部被消滅完了,可想而知,戰士們虧空多少?

而這其實是也是那個年代熱血的鐵道兵戰士的一個縮影,可我們一代一代鐵道兵始終都懷著樸素的情感,苦幹的決心,吃苦的精神,國家哪裏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裏。我們都把一生最年輕,最精彩,最閃光的歲月,獻給了祖國的鐵路建設事業。

1984年1月部隊改編,鐵道兵並入鐵道部。脫掉綠軍裝,換上藍路服,也只是換湯不換藥,任務基本沒變,繼續為國家的建設事業貢獻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如今已年過七旬,這些往事只有在茶余飯後去討論,琢磨、思考、把它當成是一種消遣。但是人不能不在乎沒有昨天的時代,鐵道兵雖然僅存在數十年,卻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為自己曾是一名鐵道兵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註:圖片選擇網路,侵權聯刪,文章為原創,全網監控,洗稿搬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