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同樣是講海軍艦載機飛行員,【海天雄鷹】相比【壯誌淩雲】差遠了

2024-06-24軍事

老周

摘要:6月11日,以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飛行員的故事為主題的軍教片【海天雄鷹】上線,隨著2012年9月「遼寧」號航母服役,中國海軍也真正擁有了艦載機。航母和艦載機無疑是極具吸重力的話題,但【海天雄鷹】和三十八年前同樣描寫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美國大片【壯誌淩雲】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6月11日,以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飛行員的故事為主題的軍教片【海天雄鷹】上線,隨著2012年9月「遼寧」號航母服役,中國海軍也真正擁有了艦載機。航母和艦載機無疑是極具吸重力的話題,但【海天雄鷹】和三十八年前同樣描寫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美國大片【壯誌淩雲】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這部劇一開始,應該是1960年代中國海軍飛行員和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較量。空戰場景很明顯,都是特效合成的,不過實在太過粗糙低劣,一眼假,不要說細節,就是一些很簡單很容易做到的地方,都沒有做到位。例如美軍航母飛行甲板的盡頭,都是會有碩大的數位舷號,例如「76」就是表示舷號CVN-76的「雷根」號航母。在視效上做個數位編號,不難吧。

接著鏡頭就到了航母島式艦橋上的指揮中心,一位是美軍航母艦隊的司令官,他穿著是筆挺的美軍常服,胸前的勛章略表俱全,要知道在作戰艦艇進行彈頭署時,艦上的所有人員都不會穿著常服。在他身邊,本來海以為是航母艦長,但字母出來,卻是飛行指令長。美軍航母上就根本沒有什麽飛行指令長,這個職位只有載人航天器才有。而且這人倒不是常服,算是作訓服,但怎麽看怎麽像藍領工人的工裝。這兩人站在一起,活脫脫就像是一位高級職員帶著一個小工頭,非常不搭。

然後是美軍艦載機從航母上起飛,看飛機外形,機頭下方有一個明顯的進氣口,應該是A-7「海盜」攻擊機。A-7確實是1960年代後期到1970年代美軍航母上的艦載攻擊機,時間上沒毛病。但A-7是攻擊機主要承擔對地對海攻擊,而不是專門用來爭奪制空權的戰鬥。雖然說A-7也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但一般不會派A-7進入中國領空來和中國的戰鬥機玩「貓抓老鼠」。通常幹這個任務的都是1960、1970年代美國海軍最著名的艦載戰鬥機——F-4「鬼怪」戰鬥機!F-4「鬼怪」的資料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隨手在網上一查就能查到,這也不難,為什麽不用F-4呢?

再接下來,就是美軍飛機和中國海軍戰鬥機的較量了。所有的飛行、纏鬥,全部都是特效合成的,今天在技術上,做出這樣的特效,完全沒有問題,但畢竟不夠真實。三十八年前的1986年,美國拍攝的空戰大片【壯誌淩雲】,同樣是航母艦載機退菜,就都是采用真實的戰鬥機實景實戰拍攝!為此,美國海軍出動了第1「狼群」中隊(VF-1)、第51「獵鷹」中隊(VF-51)、第111「落日者」中隊(VF-111)、第114「土豚」中隊(VF-114)、第213「黑獅」中隊(VF-213)等5個中隊的F-14戰鬥機與8名現役飛行員參加拍攝,另外還有來自「Top Gun」的A-4攻擊機與F-5戰鬥機(在影片中扮演米格-28),以及「突擊者」號、「企業」號、「卡爾·文森」號航母都參與了拍攝。甚至有一架F-14在拍攝時進入水平螺旋沒能及時改出而墜毀,飛行員阿特·斯科爾遇難,要知道F-14是當時最先進的艦載戰鬥機,在1970年代的單價高達8000萬美元!每一次出動耗費的油料、維護費用就要上百萬美元。

相比之下,當然特效又省錢又省事。但是這樣一來,這個劇的品質就低了。

就算是用了特效,空戰場景也是粗制濫造,沒幾個鏡頭,最後就是轟的一聲,滿屏的火團結束、到底是誰打呷的誰,用什麽武器,什麽戰術,什麽格鬥動作,什麽都沒有!

不過,在劇中也有一個鏡頭,中國飛行員看到了美軍飛機機翼下懸掛的空對空飛彈。中國飛行員還說,這是美軍飛行員在炫耀他們最先進的空對空飛彈。

肉眼能夠看到機翼下的飛彈,最多也就三五百米距離。而飛彈的射程,就算是射程最小的近程飛彈,都在10公裏以上。攜帶了空對空飛彈,就應該發揮飛彈射程遠的優勢,在你的機炮射程範圍之外直接發射飛彈,有什麽必要非要飛到三五百米距離來顯擺?沒有哪個腦袋進水的飛行員,會為了顯擺一下自己的武器,巴巴跑到對手面前,除非是編劇腦袋進水了。

下一個場景就是二十多年之後,當年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來到中國,和擊落他的中國第一代海軍飛行員——現在已經退休的將軍了,老將軍還特意帶了自己的孫子,美國飛行員送了一件美軍航母模型作為禮物。兩位當年的對手相逢一笑泯恩仇。這一幕很明顯是參照了抗美援朝期間誌願軍飛行員韓德彩幾十年後和他擊落的美軍飛行員費希爾見面的故事,只是實在太生硬了太突兀了。送航母模型,顯然也是為了給以後中國建造航母做鋪墊。只是作為飛行員要送禮物的首選肯定是自己駕駛的飛機模型,又不是航母艦長,怎麽會送航母模型。費希爾送給韓德彩的就是他所駕駛的F-86「佩刀」戰鬥機的模型。

這一段應該是編劇想來一個承上啟下,但實在太生硬了。

再接下來就到了現在,海軍試飛作為艦載機的新型戰鬥機殲15,侯勇飾演海軍航空兵的頂尖飛行員大地駕機試飛。在試飛中侯勇竟然自作主張飛了計劃之外的動作,這簡直太扯了,要知道這是試飛,是對還沒有定型的新飛機進行飛行試驗,以便確定飛機的實際效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所有的試飛科目都是事先經過周密的計劃,有完備的預案,試飛員必須嚴格按照試飛科目要求進行,怎麽可能自說自話想怎麽飛就怎麽飛。看來編劇對試飛的基本情況完全是一無所知,完全是在閉門造車想當然地胡編亂造。

最後侯勇海萊了一個加速向海面俯沖,直到快接近海面才急速拉起。返航途中,僚機問侯勇,剛才你飛的是什麽動作?侯勇回答,鷂式飛行。僚機又問,怎麽在飛行手冊上沒有?侯勇語氣很沈重地回答,因為我們沒有航空母艦。

鷂式飛行?請恕老周孤陋寡聞,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飛行動作。

如果要說鷂式,上世紀70、80年代,英國空軍倒是有一種非常著名的戰鬥機,叫鷂式戰鬥機,海軍型的艦載機則叫海 鷂式(包括海鷂)戰鬥機最大的特點就是垂直起降,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具備垂直起降功能的量產機型。當時英國海軍的航母沒有彈射起飛,所以就研制出了垂直起降戰鬥機。不過垂直起飛油耗實在太大,幾乎要消耗機身油箱一半的燃料。所以英國又進一步進行研究完善,采用了垂直短距起飛,並開發出與垂直短距起飛相適應的,具有一定上仰角度的滑躍甲板。今天我們的「遼寧」號、「山東」號都是采用滑躍甲板起飛。

海鷂戰鬥機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表現極為亮眼,在空戰中創造了22:0的驕人戰績,贏得了「近戰之王」的贊譽。不過,垂直起降的弊端實在太大,所以世界上除了鷂式和後來蘇聯的雅各-36「鐵匠」,就再沒有別的國家再去研制這種戰鬥機了。後來,美國海軍引進了鷂式的生產授權,美國版的鷂式就是AV-8B「獵兔狗」攻擊機,主要是作為對地攻擊機,搭載在兩棲攻擊艦上,為海軍陸戰隊登陸提供空中支援。這一戰術使用對於航程沒有太大要求,反而更強調及時性靈活性,所以美國海軍才選擇了鷂式戰鬥機。

至於這個向海面加速俯沖的動作,更是莫名其妙,不僅無法提現飛機的飛行效能,俯沖-拉升是最基本的效能,如果連這點也做不到,就不是戰鬥機了。而且這個動作在空戰中毫無戰術意義。何況本來在海上飛行,經驗不足的飛行員往往會發生對天空和海面判斷錯誤的幻覺,這種情況有個專業術語叫「空間迷向」。一旦飛行員出現「空間迷向」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很可能連儀表都不相信,以為自己是在爬升,實際上卻一頭栽向了海面!

現在還自己主動向海面加速俯沖,簡直是在作死的節奏。

而且這樣的飛行動作,和有沒有航母有什麽必然聯系?沒有航母就不能向海面俯沖了?什麽狗屁邏輯!

這個編劇顯然對海軍航空兵,對航母,對艦載機,實在是太不專業了。只看了一集就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無論是劇情,服裝道具,還是航空兵題材最重要的空戰場景,和1986年的【壯誌淩雲】相比,差得太遠太遠太遠了。如果要評價【海天雄鷹】,就四個字——粗糙低劣,白白糟蹋了這麽好的題材。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網名光亭,長期從事軍事戰史研究,曾多次在鳳凰衛視、上海電視台擔任軍事欄目嘉賓。出版過二十多本軍事書籍,可在微店「知兵堂書店」、某寶網店「知兵堂書店」上咨詢購買。現在喜馬拉雅上有個人專欄「老周軍事」,制作軍事類音訊節目。在各大視訊平台都開設「老周新觀察」視訊號,解讀軍事熱點,敬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