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巴勒史坦各派別在北京握手言和,中國怎麽就能當話事人?

2024-07-25軍事
就在昨天上午,巴勒史坦各派別內部和解對話閉幕式舉行,各派代表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史坦團結的【北京宣言】。
巴勒史坦的各派別為什麽要在北京搞和解對話呢?中國又為什麽能成巴勒史坦各派別的話事人?
巴勒史坦的政治、軍事派別非常多,軍武菌很難一一列舉,而且多半產生於40年以前,到了今天除了宗派主義外已沒有什麽實質性分歧,所以咱們就先講講目前對巴以問題和中東局勢有較大影響力的組織。
第一撥是法塔赫、巴解組織和巴勒史坦民族權力機構,其中,法塔赫即巴勒史坦民族解放運動,是巴勒史坦解放組織(PLO)的核心,實際控制巴勒史坦民族權力機構。
該組織起源於1959年,以巴勒史坦學生聯合會為核心,在埃及控制的加薩走廊成立,後成為巴勒史坦地區最大的反以抵抗力量。該組織自稱是一個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但實際上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組織。
1967年,法塔赫加入PLO並迅速主導,建立軍事基地於約旦,但因民族主義傾向與約旦國王沖突,1971年流亡黎巴嫩,後卷入黎巴嫩內戰。
1980年代,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巴解組織逐漸放棄反以立場,與以色列進行和平談判,並於1993年簽訂奧斯陸協定,承認以色列存在,同意在1967年前邊界內建立巴勒史坦國。
1994年,巴解組織成立巴勒史坦民族權力機構作為臨時政府,但巴勒史坦國實際控制權有限,經濟、軍事受制於以色列。
▲阿拉法特就是法塔赫的領導人
進入21世紀,巴勒史坦民族權力機構試圖透過抗爭爭取更多權益,但遭遇失敗,領導權落入更激進派別手中。法塔赫雖控制國家安全部隊,但戰鬥力有限,且內部出現分裂,激進派成立阿克薩烈士旅等組織,而且巴解組織自身也面臨腐化和教權化問題,2003年憲法確立伊斯蘭教為國教,但在教權化競爭中不占優勢。
第二撥是人陣、民陣和其他泛左派別,解放巴勒史坦人民陣線(PFLP)是巴解組織內第二大泛左翼勢力,起源於1950年代,後左轉采馬列主義。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各國失敗後,多個左翼小團體組成人陣加入巴解,但迅速分裂,形成多個派系,比如巴勒史坦人民鬥爭陣線(PPSF)、人陣總指揮部派(PFLP-GC)、解放巴勒史坦民主陣線(民陣,DFLP)、解放巴勒史坦人民革命陣線(PRFLP)等。
這些派系多具左翼民族主義色彩,主張遊擊戰和恐怖襲擊,獲得蘇東及左傾阿拉伯國家支持,與西方新左翼城市遊擊隊合作,被視為恐怖組織。
人陣曾組建抵制投降路線陣線反對法塔赫,但逐漸喪失巴勒史坦人支持,至1991年瓦解。現人陣趨向強硬,與哈馬斯等教權派聯系,參與反以鬥爭。
然而,人陣、民陣等組織目前邊緣化,總指揮部則成為敘利亞政權工具。各派別擁有各自武裝組織,比如,人陣的武裝組織是阿布·阿裏·穆斯塔法旅,民陣的武裝組織則是民族抵抗旅,而總指揮部派的武裝組織叫聖戰者加布里耳旅。
第三撥是哈馬斯、吉哈德和巴勒史坦穆兄會,其中,哈馬斯是巴勒史坦民族權力機構立法會中的多數黨,控制加薩走廊,擁有武裝組織卡桑旅。
吉哈德是巴勒史坦伊斯蘭聖戰運動,其武裝組織為耶路撒冷旅,它與哈馬斯都源自埃及穆斯林兄弟會,該組織是全球最早的伊斯蘭原教旨運動組織之一。
在巴勒史坦,隨著穆兄會影響力逐漸增強,哈馬斯組織最終於1987年正式成立,成為以色列的大敵。然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哈馬斯與一些國家的關系破裂,導致它孤立無援。
盡管如此,哈馬斯仍在巴勒史坦政治中占據重要地位,並積極參與對以色列的鬥爭。同時,吉哈德也一直是巴勒史坦強硬派的代表之一,與哈馬斯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兩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差異,但並不妨礙它們在推動巴勒史坦解放的事業上共同努力。
2006年之後,由於巴勒史坦各派力量因為自身利益和幕後金主的指使而彼此交惡,甚至不惜兵戎相見,因此力量大幅削弱,根本跟以色列沒法對抗,於是要麽向以色列認輸,要麽就淪為無足輕重的小宗派,而穩占上風的以色列,自然是再也不屑於跟他們妥協了。
說起國際調停,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美國,而美國之所以能夠躋身於大國政治圈子,走的其實就是調停這條路。
在美國之前的大國政治成員,都是透過擊敗老成員來展現自身影響力的。比如,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沙俄在拿破侖戰爭後充當「歐洲憲兵」、德國統一之時的三次王朝戰爭等。
但是,美國卻不一樣,它是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優勢和地理優勢,透過調停其他大國矛盾來確立自己的大國地位。
美國自19世紀末開始,國民生產總值就已經超過了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躍居世界第一,進入到大國行列了。
然而,成為大國和加入大國政治、參與世界秩序的外交賽局從來都是兩碼事,真正的大國是要在大國外交賽局中,發揮它的影響力的,而美國大國地位的確立,就要從總統狄奧多·羅斯福的兩次關鍵調停開始說起了。
1905年3月31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於存取摩洛哥丹吉爾,表示支持摩洛哥獨立,公然挑戰法國在摩國的影響力,引發了國際緊張局勢。
英國為保海上霸權,與法國聯手對抗德國,導致雙方劍拔弩張。此時,老羅斯福適時介入,憑借其超脫地位及強大實力,成為各方認可的調停者。
老羅斯福先是支持德國召開國際大會的訴求,佯裝迫使英法妥協,然而,會議中美國實則傾向英法立場,使德國最終失利,卻無從直接歸咎於美,美國的巧妙操作確保了其在各方間保持了中立與尊重。
此舉不僅化解了危機,更讓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要知道,當時的國際中心是在歐洲,英、法、德又是這個中心最主要的三大國,最後居然是美國調解他們的矛盾,這無形當中美國就具備了仲裁者的地位,這也讓美國由此進入大國政治。
在後來的日俄戰爭中,沙俄獨霸中國東三省,威脅到了列強「門戶開放」政策,尤其是美國利益,美國雖私下支持日本,卻公開保持中立,從戰爭一開始,老羅斯福就向各國釋出照會,要求其他列強保持中立,同時希望日俄戰爭局部化。
美國這麽說,也是列強在華利益的最大公因數,因此也獲得了英、法、德等國的贊成,由於有了英、美的背後支持,英國又透過【英日同盟】援助日本,因此,日本迅速取得了戰場優勢,沙俄的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而此時的日本也已經精疲力盡。
就在戰爭膠著之際,老羅斯福提出條件調停,要求日本在東北門戶開放,並承認美國對菲律賓的統治,日本接受。隨後,日俄代表在美國樸茨茅斯市簽訂【樸茨茅斯條約】,結束戰爭。
美國當年正是透過這兩次調停,分別在歐洲和亞洲確立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從此躋身大國政治俱樂部,迅速完成了將實力兌換為影響力的步驟。
而如今,中國已經憑借自身影響力,於去年春天成功地讓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三方達成協定,並釋出了聯合公報,帶動了中東地區的和解潮。
今年4月份,中國成功讓法塔赫與哈馬斯在北京舉行了會晤,並取得積極進展,現在又把巴勒史坦十幾個派別聚到北京握手言和,這波操作你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