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河南老漢收留日本傷兵,當兄弟供養47年,回國後他是如何報答的?

2024-10-18軍事

1993年6月,日本大阪機場內已是人頭攢動,數十名記者扛著攝影機,緊張地等待著一對老人。

這對老人一個是來自中國河南農民孫保傑,另一個則是1945年戰敗後沒能回國的的日本傷兵——石田東四郎。

孫保傑攙扶石田東四郎走出機場大廳時,現場人群爆發出一陣熱烈掌聲。

在這對老人背後,隱藏著一個長達47年,跨越國家和仇恨的感人故事。

被遺棄的「日本兵」

1945年,日本天皇面對全世界宣布,無條件向中國投降。

此後留在中國境內的日本人和日本兵,都要迅速撤離回國。

然而那時輪渡有限, 日本方竟直接「選擇性拋棄」了許多他們自己人, 其中最多的便是那些 無權無勢無勞動力的婦女兒童,和在戰爭中受了傷,已沒有利用價值的日本傷兵

石田東四郎便是因此被「拋棄」的日本兵,他因戰爭傷了腿,行動不便,於是被他的「長官」毫不猶豫踹下了船。

1946年,石田東四郎已經在流浪中,來到了河南南陽市南召縣的某個偏僻村鎮了,他流浪的這些日子,吃不飽穿不暖,且不敢說話。

石田東四郎比誰都清楚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他怕被人發現自己是個日本人,會遭到「報復」。

他在南召縣東躲西藏,每天就靠著去撿垃圾、偷爛菜葉子過活……

此時村裏有個名為孫邦俊 的老農,他已年過五十,如今正挑著一擔山貨,準備往鎮上換些錢

孫邦俊每天清晨都要走上幾十裏的山路,去鎮上賣山貨,生活雖然不易,但戰火停息後,老百姓日子已經開始有了盼頭。

這天孫邦俊如往常一樣,早早地在鎮上找了個空地擺攤。他剛將貨物擺好,就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喧嘩聲。

順著聲音看去,只見一群人正圍在一個小攤前,人群中一陣騷亂。

孫邦俊也是個愛看熱鬧的,於是放下手中的活,擠進人群湊過去看,結果看到一個衣衫襤褸、渾身臟汙的男子,正被幾名壯漢揪住衣領狠狠推搡。

孫邦俊也是個熱心腸,以為這是要飯的偷吃被發現了,一時間有些心軟, 連忙上去勸架,還和老板說連年戰亂,大家都不容易,給他一口吃的吧,自己來付錢。

誰知小販一臉無奈的擺擺手,和孫邦俊解釋道: 「要真是個普通要飯的,吃兩個包子算啥?但是這人,這人他是個日本兵!我的東西,就算餵狗也不給日本人吃!」

說罷,還不解氣的又踹了那個「日本兵」一腳,對方又痛又怕,嗚咽著蜷縮成一團。

圍觀的人群頓時炸開了鍋……

「日本兵?怎麽還會有日本兵留在這裏?」

「你們看他衣服!雖然破破爛爛的,但好像就是日本的軍裝!」

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有的甚至也開始朝地上的日本兵吐口水。

孫邦俊聽到後,本來也是一臉憤怒,試問有哪個中國人不憎恨日本人?還是來侵略我們的日本兵?

但是他看到地上的男子,在大家推搡辱罵中,始終瑟瑟發抖,滿臉驚恐,眼神中透著迷茫,似乎一點也弄不清楚狀況的模樣。

到底是本分老實的中國農民,孫邦俊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些不忍,幾番掙紮過後,善良還是蓋過了恨意,他深深嘆口氣,然後勸說眾人: 「再這樣打下去,這人可要沒命了!」

說罷,他又從懷裏掏出幾枚銅錢遞給那小販,「這包子錢我替他付了,咱們不管咋樣,不能真的殺了人對不?」

小販也不是什麽壞人,他何嘗不懂這個理兒?嘆口氣說:「老先生是個好人,但是這個錢我不能收。」

說罷又朝日本兵啐了一口唾沫:「別讓我再見到你!」

眾人見狀,雖然不情願,但也漸漸散開了。

孫邦俊蹲下身子,看了看這個被打得鼻青臉腫的日本兵,試探性地問道: 「你叫什麽名字?你沒跟著你們的人回去?」

可眼前的男子只是怔怔地看著他,沒有說話,嘴唇微微顫抖。

孫邦俊嘆了口氣,將自己帶來的幹糧——兩個窩窩頭遞到他手裏。男子一見到食物,仿佛餓了很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看著他那副可憐的模樣,孫邦俊的心中莫名生出一股憐憫。

等到太陽西沈,天色漸暗,孫邦俊收拾好攤子準備回家。

但他卻發現那個日本兵依然蹲坐在原地,有些緊張地盯著自己。孫邦俊走過去,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到底想幹什麽?」

男子沒說話,眼中滿是迷茫,孫邦俊見狀,摸了摸他的頭,發現他燒的很厲害。

這麽高的燒,加上身上又有傷,把他留在這裏,這人肯定活不成啊!

孫邦俊無奈極了,要是不知道也就算了,如今知道了,好歹是條人命,咋能丟下不管?

其實作為經歷過戰火的百姓,孫邦俊深知日本軍隊曾對這片土地犯下的罪行,他也曾失去過親人,對日本人的仇恨深埋心底。

可現在看著眼前這個毫無反抗之力、神誌不清的日本兵,他內心卻開始動搖了……

「唉,算了,反正多一個人也不多。」 孫邦俊心裏嘀咕著,終究是狠不下心,蹲在身子將日本兵背了上來。

回到家中,孫邦俊的妻子正忙著生火做飯,看到丈夫帶回一個陌生男人,臉上滿是驚訝和疑惑。

他將白天的事情告訴妻子以後,妻子立刻驚呼起來, 「日本人?還是個日本兵?!你怎麽還把他往家裏帶!你讓村裏人咋看我們啊?!」

孫邦俊嘆了口氣,一邊給妻子揉肩一邊勸說到: 「我知道,可他也是條命啊……再說他現在也沒什麽威脅,腦子都不清楚了。那就是個小貓小狗,也不能放著隨他生死嘛。」

「我呸!小日本還不如貓貓狗狗!」妻子嘴上不饒人,但看著可憐巴巴的日本兵,還是嘆口氣,不多說什麽了。

從此以後,這個神誌不清的日本傷兵,就這麽在孫邦俊的家中暫時安頓了下來了。

這個日本傷兵,其實就是前文提到的石田東四郎。

全家人的重擔

石田東四郎在河南小村的生活並不適應,雖然他僥幸撿回一條命,但大腦受創後的癡傻癥狀卻一直沒有改善,而且村裏人對他並不友好,若不是看在老孫的面子上,早就把他打罵出村了。

盡管如此,孫邦俊一家還是盡力照顧他,希望他能早日恢復。

幾個月過去了,石田東四郎的身體狀況稍有好轉,可很快又出現了偏癱。 孫邦俊看到石田半邊身子無法動彈,連夜背起石田,冒著寒風一路趕往鎮上的醫院。

醫院裏,醫生皺著眉頭檢查完石田的病情後,嘆了一口氣 ,「病人腦部受傷導致偏癱,治療難度很大,需要長期的藥物和護理。這種情況,治愈的可能性不大。」

孫邦俊站在醫生面前,神色凝重。他低聲問道:「醫生,大概要花多少錢?」

醫生搖了搖頭, 「這要看後續的治療情況,但至少需要幾百塊。」

在那個年代,幾百塊錢不是個小數目,對孫邦俊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來說,更是天文數位。

可是看著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石田,他還是做出了決定。孫邦俊緊緊握住醫生的手, 「無論如何,請您盡力救治。」

為了給石田治病,孫邦俊變賣了家中幾乎所有值錢的東西,甚至還四處借債。

為了早日治愈石田,他咬緊牙關,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只為了籌集醫藥費。

村民們本來對石田很不爽,但看到孫邦俊如此辛苦,也漸漸放下了成見,還會時不時地伸出援手。

在村民們的幫助下,孫邦俊一家艱難地支撐著石田的治療,日子過得格外艱難。為了不讓家人挨餓,孫邦俊的妻子甚至常常餓著肚子,把僅有的口糧留給石田和孩子們。

石田雖然癡傻,但他也感受到了這一家的善意,發自內心將他們當成家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田的病情逐漸好轉,孫邦俊心中的石頭也終於稍稍放下。不過他的智力卻沒有恢復,依然是個「傻子」。

傻一點無所謂,起碼命保住了嘛,孫邦俊樂呵呵的想。

孫邦俊的兒子孫保傑在這段時間裏,也漸漸長大成人。

孫保傑是個聰明孩子,成績一直都不錯, 1961年收到了南召師範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結果開學僅一周,孫保傑突然被學校退了回來。

原來,學校知道了他家中收留日本人,所以他政審沒透過,無法繼續學業。孫保傑拿著退學通知,心中滿是憤懣。

回家之前,孫保傑還打定主意一定要去找這個日本人討個說法,可剛到家,石田叔就樂呵呵的過來迎接他,還一個勁往他手裏塞飴糖,像小時候那樣。

孫保傑心裏的怒火瞬間就熄滅了,他心情復雜,最後認命的苦笑了兩聲。

1964年,年邁的孫邦俊因病去世 ,他臨終前拉著孫保傑的手,斷斷續續地囑咐道: 「保傑,你要記住,無論如何……一定要把石田送回他的家啊……」

孫保傑跪在父親床前,含淚答應了。

在隨後的歲月裏,孫保傑不斷努力,向各級政府部門求助,希望能夠找到石田的親人。然而每一次的求助換來的都是失望,石田的親人如同消失在空氣中一般,杳無音訊。

孫保傑沒有放棄,他接過父親的擔子繼續照顧石田,把他當作自己的家人。

跨國相逢

1992年,孫保傑已經年過半百,雖然生活依舊艱難,但從未放棄為石田東四郎尋找親人。

一次次的求助信發出去,卻如石沈大海。石田的記憶依舊模糊,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記不起來。 孫保傑望著石田那日漸佝僂的背影,心中不免生出一絲無奈。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了。

1992年末,一個日本訪華團到達南陽市,準備進行文化交流活動。 孫保傑得知這個訊息後,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他立刻趕往訪華團駐地,向他們講述了石田的故事,並請求他們幫助尋找石田的親人。

負責人聽完孫保傑的講述大受感動,決定盡力幫助他們。

幾天後,石田東四郎被帶到訪華團的見面會上。

當他顫巍巍地走進會議室時,一個日本人突然站了起來,驚訝地喊道:「這不是東四郎嗎?!」

那個喊話的人叫津田康道,是石田東四郎的老戰友。

聽到津田的喊聲,石田東四郎轉頭看向他,津田急步上前,緊緊握住石田的手,激動地說道: 「東四郎,你怎麽還活著?我們一直以為你已經犧牲了!」

石田的眼睛開始濕潤,卻難以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津田輕聲安慰他:「別擔心,東四郎,我們終於找到你了。」

在訪華團的幫助下,津田康道聯系了石田東四郎的家人。

原來,石田的弟弟石田小十郎一直以為哥哥已經在戰爭中犧牲,得知石田仍然活著,且被中國的孫保傑一家悉心照顧了四十多年,小十郎的心情無比激動。

1993年初春,石田東四郎在孫保傑的陪同下,踏上了返回日本的旅途。

飛機降落在大阪機場時,石田東四郎的家人早已等候多時。剛走出機艙,弟弟石田小十郎便沖上前來,緊緊抱住了他。

「哥哥!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石田小十郎的聲音裏滿是淚水。石田東四郎雖然無法流暢地回應,但他的眼角也悄然滑落了一滴淚。

看著久別重逢的兄弟倆,孫保傑默默站在一旁,感慨萬千。

津田康道走過來,感激地對孫保傑說: 「孫先生,您對東四郎的恩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為了表達對孫保傑一家的感激,石田小十郎當即提出要給孫保傑一筆豐厚的報酬。

然而孫保傑微微搖了搖頭: 「我父親救他不是為了錢,他把石田當成家人照顧,我也一樣。」

最後,石田東四郎的家人決定捐出一筆巨款,用於幫助孫保傑所在的村莊建設基礎設施,後來這筆錢被用來修建了一座中日友好植物園。

隨著石田東四郎的離開,孫保傑一家人回到了平靜的生活。

但這段長達四十七年的善舉傳遍了中日兩國,也成為了和平友誼的象征。

1997年,孫保傑安詳離世。 那座中日友好植物園,繼續在春風中見證著屬於中國人民的善良。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感動日本:河南農民收養一侵華日軍傷兵47年】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