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印度18萬噸巨艦夢碎,技術落後依賴進口,"航母夢"還能實作嗎?

2024-08-02軍事

「萬國零件」攢巨艦:揭秘印度軍艦的「七拼八湊」

印度,一個神奇的國度,以其獨特的 「開掛」 文化聞名於世。然而,在軍事工業領域,印度的 「開掛」 似乎變成了 「掉鏈子」 。這不,繼LCA 「光輝」 戰鬥機屢次墜毀後,印度海軍又出事了。一艘名為「布拉馬普特拉」號的護衛艦,竟然在船廠改造時意外側翻,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難道說,印度的造船技術也和他們的飛機一樣,不靠譜?

這艘命運多舛的「布拉馬普特拉」號護衛艦,早在2000年就已經服役,算算年紀,也是「奔三」的老艦了。排水量3600噸,裝備了一門76公釐主炮,還有幾門小口徑速射炮,以及反艦飛彈和魚雷發射器,看起來也算是有模有樣。但這艘軍艦的「出身」卻有些尷尬,它的核心技術,其實是來自俄羅斯。說白了,印度人只是按照俄羅斯人的圖紙,把軍艦給「拼裝」了起來。這就好比咱們小時候玩的積木,雖然能拼出個大概形狀,但內部結構和連線方式,卻是一知半解。這樣的軍艦,能有多強的戰鬥力,還真不好說。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印度的軍艦,往往是「萬國牌」的產物。就拿印度人引以為傲的「加爾各答」級驅逐艦來說吧,號稱是印度的「神盾艦」,可實際上,卻是一艘不折不扣的「拼裝貨」。這艘排水量7500噸的大家夥,頭頂上頂著一個巨大的球狀雷達,看起來倒是威風凜凜。可仔細一瞧,這雷達技術是來自以色列的。再看它的防空飛彈,又是以色列貨。反艦飛彈呢?那是俄羅斯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飛彈。就連軍艦的心臟——動力系統,也是來自烏克蘭的。

為了造這艘「神盾艦」,印度人可謂是「集齊七龍珠,召喚神龍」了。從以色列到俄羅斯,從烏克蘭到法國,全球各地的好東西,都被印度人搬到了這艘軍艦上。可結果呢?第一艘「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從2003年開工,一直到2014年才交付,足足造了11年!這造船速度,簡直比蝸牛還慢。更要命的是,由於技術嚴重依賴國外,印度人自己根本玩不轉這些高科技裝備。一旦出了問題,還得請外國專家來維修,這其中的費用,可想而知。

「布拉馬普特拉」號護衛艦的翻船事件,或許只是一個縮影,卻折射出印度造船業的尷尬現狀。過度依賴進口,缺乏自主研發能力,讓印度的軍艦,始終擺脫不了「七拼八湊」的帽子。這樣的軍艦,真的能夠撐起印度海軍的「大國夢」嗎?

航母夢碎?印度海軍現代化之路上的「硬傷」

印度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大國夢」,而海軍,則是實作這一夢想的重要支柱。為了打造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印度可謂是雄心勃勃,不僅斥巨資購買航母、潛艇等先進裝備,還制定了龐大的國產軍艦建造計劃。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印度海軍現代化之路,可謂是困難重重,「硬傷」不少。

近年來,印度海軍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建造排水量高達18萬噸的P18型驅逐艦。這款驅逐艦,被視為印度海軍未來旗艦,其目標直指中國的055型驅逐艦。 按照印度人的設想,P18型驅逐艦將配備最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以及各種飛彈、魚雷等武器裝備,成為印度洋上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印度造船業基礎薄弱,技術水平相對落後,難以獨立完成如此復雜的造艦任務。盡管印度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印度制造」戰略,但效果並不理想。首先,印度缺乏自主研發能力,關鍵技術和裝置仍然依賴進口。這就意味著,印度的軍艦建造計劃,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人。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或者與武器供應國關系出現波折,印度的造艦計劃就可能陷入停滯。

其次,印度造船業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由於技術水平胡管理經驗的不足,印度的軍艦建造周期往往非常漫長,成本也居高不下。比如,前面提到的「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就花了整整11年才建成,單艦造價比肩一些國家的核子動力航母,這實在令人咋舌。

更重要的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在印度根深蒂固。長期以來,印度習慣於從國外購買武器裝備,這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提升軍事實力,但卻不利於本國軍工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印度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近年來,印度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試圖改變現狀,比如鼓勵外國軍工企業與印度企業合作,加大對國產武器裝備的采購力度等等。然而,這些措施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在2024年7月的最新數據中,印度海軍雖然擁有兩艘航母,但其中一艘是老舊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另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也問題頻出,服役之路遙遙無期。 相比之下,中國海軍近年來發展迅速,新型驅逐艦、護衛艦、航空母艦等先進裝備陸續服役,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印度。印度海軍想要實作其雄心勃勃的現代化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布拉馬普特拉」號護衛艦的翻船事件,或許也給印度敲響了警鐘:與其好高騖遠,追求「航母夢」,不如腳踏實地,先把基礎打好。

「翻船」警鐘:印度制造的雄心與現實

「布拉馬普特拉」號護衛艦的意外翻船,看似只是一起孤立的事件,卻暴露出印度制造業的深層次問題。這場發生在船塢裏的鬧劇,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印度在追逐「大國夢」道路上的雄心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長期以來,印度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印度制造」戰略,希望能夠提升本國制造業水平,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印度制造業發展緩慢,問題積重難返,距離實作「印度制造」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技術落後是制約印度制造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印度在很多領域缺乏核心技術,關鍵裝置和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這導致印度制造的產品,往往缺乏競爭力,難以在國際市場上立足。

其次,管理混亂也是印度制造業的一大頑疾。印度企業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下、效率低下的問題。再加上基礎設施落後、物流成本高昂等因素,導致印度制造的產品,往往成本高、品質差。

此外,腐敗問題也嚴重困擾著印度制造業的發展。在印度,各種繁文縟節和潛規則盛行,企業為了獲得計畫和訂單,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打點關系。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也滋生了腐敗,損害了營商環境。

「布拉馬普特拉」號護衛艦的翻船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報道,該艦在進行維修時,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而且施工過程中也存在違規操作的情況。這其中,是否存在腐敗問題,也引發了外界的猜測。

印度制造業的困境,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種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要想改變現狀,印度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加大對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簡化審批流程,打擊腐敗,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同時,還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物流成本,為制造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印度制造」的雄心壯誌固然可嘉,但更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只有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印度制造業才能真正實作騰飛,印度的「大國夢」才能真正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