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來了
與海口市隔瓊州海峽相望的是雷州半島上的徐聞縣,渡海部隊的海練基地就安排在這裏。
初夏的徐聞,正午的太陽已經很「熱情」,沙灘踩上去燙腳,夾雜著腥氣的海風一陣陣吹過來。可在眼前的海面上,人頭攢動,木船穿梭,渡海部隊的海練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著。
戰士們分成一組組,一群群,各自進行著操練。有的抱著竹筒子做的三角架在海裏學習遊泳;有的喊著「沖!」「殺!」從沙灘撲向海浪;有的駕著木船,拼命地劃來劃去,卻大部份時間在海裏打轉。
陸地上練兵也同樣熱火朝天,有的走天橋,有的蕩秋千,有的滾鐵環,而有的卻在開動腦筋,想解決海練中遇到的問題。
積極準備解放海南島的我軍指戰員們,在雷州半島海邊刻苦進行海上練兵
渡海作戰最離不開的就是船,同樣,海上練兵也需要足夠的船只,否則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
說起這件事,多虧了地方黨組織和政府的配合。正是因為有他們,渡海部隊才在不長的時間裏,透過廣泛深入敵發動群眾,使許多被藏匿起來的船都開來了。從單桅的小木船,到三桅的大帆船,從四面八方一批又一批地送到了海上練兵場。
更令人驚喜的是,船來了,船工師傅也跟著來了。他們一起成為了渡海部隊的一員,加入到了風風火火的海上訓練中,讓渡海作戰有了根本的基礎。
▶第一關:暈船關
作為陸地上戰無不勝的「東北虎」,到了大海邊卻犯愁了。暈船成了他們第一個「攔路虎」,所以海上訓練要過的第一關是暈船關。
小小的漁船漂浮在大海中,就像一片輕飄飄的樹葉,一會兒被卷上波峰,一會兒被推向波谷。對於剛開始海練的北方戰士,幾乎沒有不暈船的。
上上下下幾個來回,就把自恃為年輕力壯的北方大漢折騰的臉色發青。吐完了飯食吐苦水,最後只剩下幹嘔。放眼望去,到處是在船上嘔吐的戰士。
盡管這樣,海練還得繼續。為了防止嘔吐,戰士們想了各種辦法,做了各式各樣的試驗。
首先就是透過在船上聊天、講笑話、低聲唱歌、閉眼深思等小辦法來轉移對大海波浪的註意力,減輕暈船的程度。
準備的彈藥
其次有的部隊想到了上船前分別試吃不同份量的飯菜,來測試暈船的效果。經過多次試驗得出結論:吃適量時暈船的程度最輕。
還有的部隊向當地漁民取經,發現用椰子熬水喝能止住嘔吐。
此外,為了彌補漂海時間短的問題,渡海部隊又想出一些在陸地上鍛煉的方法,如走浪橋、轉迷羅、蕩秋千,這樣可以達到搖晃的條件下保持穩定狀態的訓練目的。
在有效的方法之下,久練之下必出效果,暈船的人越來越少了。漂海也由近岸處白天漂海,改為夜間漂海,後來又改為遠距離漂海。而且漂海的時間逐漸加長,最長的時候能從太陽落山出海,一下漂到淩晨3時。
暈船船這一關終於過了。
▶第二關:海上射擊關
木船在海面上起伏不定,把握射擊時機成了一道大難題,所以接下來渡海部隊要闖海上射擊這一關。
不過令人感到沮喪的是,戰士們經過反復試驗,得出的結論居然驚奇的一致:在木船上無法進行精確射擊。
可有人偏偏就不信這個邪。118師有一位叫候誌誠的戰士,對海上射擊這件事著了迷。在其他人都有些要放棄的時候,他還在一直鉆研這個問題。
重炮布陣
在他的想法中,認為木船上射擊的辦法是練出來的,只要苦練,不愁沒有辦法。於是,海練的時候,不管海上的風浪有多大,他總是端著槍趴在船頭甲板上,死死地盯著船前的海浪。
海量一波動,船就搖擺,一個浪過去,後面的海浪又湧上來,船頭把海流一劈為二,浪花順著船底嘩嘩地溜過去。只有在這個時候,候誌誠才感覺船身能穩定一會。
他在心裏默念著計算這中間的間隙時間,就那麽1、2、3、4......地數著。先看一個海浪從船頭流到船尾,一共幾個數位,再看浪花順船流過去,幾個數位穩幾個數位不穩。
多次試驗得出的結果,是兩頭不穩中間穩,穩定時間能數6個數。在這段時間內瞄準射擊,動作快的話,能打出兩槍。
得出結論的第二天,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班長。「很好,很好!」班長一聽很高興,讓他利用今天晚上的海練再去驗證一番。
這一天晚上風小浪不急,候誌誠又按照昨天的方法演算到半夜。等海練回來的時候,他急忙把班長留在院子裏,介紹自己的驗證結果,結論就是:這個辦法肯定行!
「我看也行,明天我就向上級匯報這一新的發現。」第二天一早,班長就向連隊領導詳細匯報了這一情況。
得知這一情況後,連隊領導當即決定立即在全連試驗。在當晚的海練中,所有人用這種方法計算了一下,果然有效。後來又經過營裏推廣到各連。
而發現這一規律的候誌誠不僅在全營大會上受到了表揚,而且還被記小功一次。
▶破船試驗
戰前的海上訓練,一方面提高了戰士們駕馭大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逐步消除了他們對大海的恐懼心理和渡海作戰的顧慮。
這裏面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破船實驗」。
某個連隊為了打消戰士們的沈船顧慮,就用一只破船實驗,讓十幾個戰士在船艙裏自救,但排水的排不完,堵又堵不住。船上的人有些發慌,最後所有人都全部落水。
緊接著第二次實驗。連隊領導提前向戰士們做了說明:木帆船在海上目標小,不容易被打中。即使萬一船被打漏了,也可以用木板、釘子、棉花、木塞迅速修補好。實在難以挽救了,也要嚴禁跳海。
海上訓練
同時為了證明水的浮力,他們在岸上稱一個人113斤,到水裏又稱只有11斤,一根一丈二尺長的桅桿在水裏可以浮起8個人。
透過這樣反復的實驗和引導,戰士們逐漸體會到,如果木船出了事,只要沈著不發慌,就可以邊修補邊往岸上靠。即使修補不好,也可以扶著一塊木板登陸。只要登上陸地就是解放軍的主場了。
聞知此事的韓先楚,顯得非常高興:「毛主席經常教導我們,實踐出真知,一切經過實踐總是個好辦法。這不就是活生生發生在身邊的例子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把這些經驗趕緊整理出系統的材料,向全軍推廣。」韓先楚緊接著對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說道。
於是,40軍的海上訓練效果愈發明顯起來。
▶登陸演習
海上訓練這麽久,是為了渡過眼前的瓊州海峽,而最終的目的是在對岸的海南島登陸,所以登陸演習也是海上練兵的一項重要內容。
剛開始夜間進行模擬登陸演習的時候,當船從海上駛到岸邊,登陸口令一下,不管水淺水深,巖石刺腳絆腿,戰士們便撲通撲通地一個個從船上往下跳,向岸上沖。
這樣帶來的結果是有的被水淹沒,有的被巨浪打翻,有的跌破了手,有的跌得臉上流血。許多戰士的腳、腿被巖石、海蠣子殼劃開一道道血口,被海水腌得疼痛、化膿。
海岸上密布重炮,掩護英雄的部隊跨海南征
雖然戰士們不在乎這些小傷,但是這樣的結果不是渡海部隊領導們所有看到的。敵前登陸不同於陸地上的沖鋒,這是因為大船的船身離海面較高,如果不在合適的機會下跳到海裏,很容易受傷,也容易造成登陸部隊的陣型混亂,減弱了進攻的節奏。
渡海部隊一方面讓有經驗的船工指導戰士們掌握合適的跳船時間點,一方面積極發動下面的部隊想辦法。有個連隊就想出了一套滑板登陸的巧方法。這個方法讓登陸人員按照事先排好的佇列,從搭在船身上的滑板依次滑下去,速度快,傷亡小,完全可以保證登陸的一次成功。
▶討厭的敵機
眼看著對岸的渡海部隊熱火朝天地進行海上訓練,海南島上的國民黨軍坐不住了,不斷派出敵機對渡海部隊進行襲擾和打擊。
有一次,一只在海上訓練中迷失方向的木船,偏離了隊伍,飄蕩在海上。第二天被敵人偵察到,於是敵機出動瘋狂地對這只木船進行轟炸掃射。船上的渡海小隊在指戰員受傷的情況下,邊戰邊往岸邊退,一直到了岸上炮兵火力掩護的範圍內,才順利脫險。
副排長魯湘雲率領7名戰士,在海上練兵中首創以木船打敗敵人兵艦的奇跡
不死心的敵機,又一次趁著渡海部隊在海練,突然出現在上空,對著訓練中的戰士俯沖掃射,打壞了船只。後來在岸邊高射炮的密集射擊下,敵機才狼狽不堪地逃跑掉。
為了有效防止敵機再進行侵擾,渡海部隊在船上也架設上機槍。一旦敵機出現,岸上、船上一起密集開火,迫使敵機不敢再低空飛行掃射,保證了海練的順利進行。
▶海上考試
海練使渡海部隊迅速熟悉海上作戰的規律,僅兩個多月,他們就基本掌握了潮水、風向的規律,消除了暈船現象,習慣了海上生活,學會了一套海上作戰的本領。
但是,效果到底怎麽樣呢?一場考試也許更能驗證訓練的實際成果。
湛江港的出口是廣州灣門。這裏航道不寬,一到冬季,不管有風無風,總是海濤洶湧。許多漁船曾在這裏葬身魚腹,考試安排在這裏是最合適不過了。
我強大部隊在出征前宣誓:「打到海南島,解放全中國
一聲令下,渡海部隊組成的船隊浩浩蕩蕩,駛向廣州灣門。洶湧的海浪瘋狂地拍打著礁石,卷上了船舷,激流形成了巨大的漩渦,仿佛要把一條條小船吞掉。
可在這驚險的海浪中,渡海部隊的一只只木船卻乘風破浪地沖了過去,安然無事。這一次,畏海的「東北虎」終於變成了「水中蛟」。黑土地上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們摩拳擦掌,渴望著早日飛渡瓊州海峽,解放「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