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國際識局:朔爾茨再次訪華,這些特別之處值得關註!

2024-04-14國際
中新網4月14日電 (記者 甘甜 彭大偉)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重慶,展開訪華之旅。這是朔爾茨自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也是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此次朔爾茨攜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部長作為代表團成員一同訪華,此外,由西門子、寶馬、奔馳等重量級企業的相關負責人組成的經濟代表團也隨同訪華。
正值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之際,朔爾茨此訪有何特殊考量?
多名國際問題專家分析稱,朔爾茨攜「豪華」代表團訪華,傳遞了與中國繼續保持合作的意願。德方應當摒棄部份美西方政客炒作「去風險」的雜音,同中方相向而行,妥處分歧,「拆墻、築路、相互走動」。
資料圖:德國總理朔爾茨。
兩個特別之處
這是朔爾茨就任德國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按計劃,於4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存取。根據德方公布的行程,他將先後前往重慶、上海和北京。
他此次存取有兩大特別之處:
一、朔爾茨「從未對一國進行如此長時間的存取」。
對於此訪,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評論稱,朔爾茨「從未對一個國家進行如此長時間的存取」。
華東德國商會總經理布特克在一份聲明中強調,朔爾茨訪華時間如此之長,且存取三個城市,釋放出強烈訊號。
德國政府發言人赫伯斯特萊特則表示,此次存取將更多地體現「德國政府立場的連貫性」。
自就任德國總理以來,朔爾茨已多次就德中關系表態。
就在2月,朔爾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曾表示,德方願同中方籌備好今年的高層往來,推動取得更多實質成果。德方反對保護主義,反對脫鉤斷鏈,樂見中國發展振興,願為其他國家在德企業提供優質營商環境。
資料圖:3月29日訊息,中歐班列(成渝)中國重慶—德國杜伊斯堡發車。
二、朔爾茨是新冠疫情以來,唯一兩度訪華的G7國家領導人。
朔爾茨上次訪華,是在2022年11月4日。他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首位訪華的歐洲國家領導人,也是中共二十大召開後首位來訪的歐洲領導人。
自其首次訪華以來,中德兩國達成許多重要共識:新一輪中德政府磋商成功舉行,各層級對話交流快速恢復,合作計畫持續推進。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朔爾茨今年再度率團來華持續多日存取,表明了:德國盡管對中德中歐關系的看法已轉為去風險,但沒法脫鉤,需要與中國維護和深化經貿往來與合作,針對重多經貿及國際的熱點問題中德間進行溝通磋商有益雙方,有利維護中德與中歐關系。」
他進一步指出,過去一段時間,中歐關系前段回暖企暖勢頭得以持續,對華不能脫鉤成為共識,但仍面臨復雜形勢。經濟復蘇乏力,德國乃至出現停滯和下滑,民生維艱;極右翼民碎勢力崛起,面臨6月歐洲議會大選,對傳統建制黨派形成巨大壓力;俄烏局勢持續膠著,歐洲政壇主流應對進退維谷;川普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並呈現不錯勢頭給歐美關系帶米不確定性,一系列事件,都對中德乃至中歐關系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隨行成員陣容豪華
另一方面,朔爾茨此次來訪也延續了此前風格——隨行代表團陣容高規格,堪稱豪華。
據路透社透露,代表團成員預計可能包括,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以及拜耳集團執行長安德森等多家知名德企高管。
德媒還報道稱,陪同朔爾茨訪華的可能還有,綠黨籍德國聯邦食品和農業部長厄茲代米爾和自民黨籍數位化和交通部長維辛等。
對於朔爾茨來說,在此時機,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德國連續多年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進行存取,其意義不言自明。
德國經濟研究所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創紀錄的11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4.3%。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占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洲研究負責人胡春春表示,中德密切的經貿關系是兩國發展關系的基石。當前,德國經濟面臨衰退的困難局面和轉型壓力,更需要鞏固和擴大對華經貿合作。
比如,中國強大的新能源產業,可以為德國的環保和能源轉型提供低價而優質的技術和產品。「從隨行名單也可以看出,雙方有望在這些領域展開進一步合作。」胡春春說。
丁純也認為,迄今為止,經貿往來仍然是促進中德互利合作的有力的主要「抓手」。目前,尤其是德國許多大型跨國企業包括汽車企業在內,仍從自身經濟經營邏輯和全域布局出發,對華開展投資與貿易態度比較積極,在歐洲對華投資中"一枝獨秀",反對「脫鉤」呼聲高,態度明確,主張開展正常交往。
「是時候拆墻、築路、相互走動」
專家們也註意到,中德之間原本良好而互補的經貿關系,也摻進來一些雜音。
胡春春指出,西方國家近些年逐漸以地緣政治零和賽局思維取代全球化思維,歐盟和德國政界也有人炮製對華經貿交往需要「去風險」的話語,鼓吹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性」。
與此同時,德國政府又於2023年7月公布了所謂的「中國戰略」,鼓噪對華「去風險」,並采用了歐盟委員會描述中國的「三合一」詞匯,聲稱中國「同時是合作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
事實上,把穩中德合作之「舵」,需要理性務實的精神。作為兩個大國和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德共識遠多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雙方是夥伴而不是對手。
正如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此前所稱,放大矛盾分歧、煽動意識形態對立、販賣對華競爭焦慮極具危害性,不合作才是最大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透過更加緊密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才是「去風險」的應有之義。
「現在到了拆墻、築路、相互走動的時候了。朔爾茨此次訪華,希望能夠釋放出開放與合作的精神。」胡春春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