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拜登版「印太戰略」高開低收

2024-10-24國際
近日,在美國德拉瓦州,美國總統拜登與澳洲總理艾爾巴尼斯、日本時任首相岸田文雄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了「印太戰略」參與國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這是拜登在總統任上的最後一次此類峰會,因而具有「拜登版‘印太戰略’」的「收官」含義。從拜登4年總統任期內推動「印太戰略」的效果看,堪稱高開低收。
結構
雖然「印太戰略」是拜登從前任川普政府接過來的,但「四方安全對話」這個機制是拜登上任後開始的。2021年9月,「四方安全對話」首次峰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2022年5月,峰會在日本東京舉行。2023年的第三次峰會本來計劃在澳洲舉行,但由於拜登因故無法參加而取消。今年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是第三次。
拜登版「印太戰略」與前任川普的顯著區別之一是重視聯盟的構建,加強與盟友的關系。在其上任之初的2021年2月19日,就透過參與G7視訊峰會和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機會,一再表示「美國回來了」。
在軍事聯盟方面,拜登政府透過加固、重建和新建等方式,建立和完善了「2+3+4+5」的多層、復合結構的軍事聯盟體系。其中的「2」即美國與聯盟國的雙邊軍事聯盟,如美韓、美印、美澳、美英等。在拜登的總統任期內,主要透過「2+2」(外長+防長)的方式,加強與這些盟國的關系。
「3」即美英澳「歐庫斯」、美日韓、美日菲等軍事聯盟。2021年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英國時任首相強森和澳洲時任總理莫裏森共同宣布,成立「歐庫斯」聯盟,主要目的是美英聯合向澳洲提供核子動力潛艇。今年4月10日,拜登正式邀請日本加入「歐庫斯」,並將「歐庫斯」的合作拓展到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先進網路、高超音速技術、無人機以及電子戰等領域。
「4」即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這一機制在拜登政府期間透過雙邊、四邊和其他多邊方式頻密會晤,尤其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印度顯示出更多親美傾向,其軍購也由主要面向俄羅斯改變為大力購買美國和歐洲武器。
「5」即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組成的「五眼聯盟」。與其他軍事聯盟不同的是,它是盎格魯·撒克遜血緣關系聯盟,側重於情報的收集與共享。
拜登版「印太戰略」與川普政府的另一個顯著區別是不僅註重軍事、外交關系,而且重視組建經濟、貿易,尤其是排他性供應鏈聯盟。川普上任伊始即廢除前任歐巴馬組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而拜登在上任一年之後又組建了「印太經濟架構」(IPEF)。作為「印太戰略」的經濟支撐和政策工具,「印太經濟架構」主要由美日印澳為核心,包括南韓、汶萊、印尼、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區域國家,其針對性不言自明。
由此可見,拜登政府在任期內重視「印太戰略」的結構建設,透過構建政治、軍事、經濟、貿易的復合性結構,綜合推進「印太戰略」,這是拜登版「印太戰略」的重要特點。
步驟
拜登政府重視構建聯盟、加強與盟友關系的目的,當然不是提供「免費的午餐」,而是為了利用盟友服務於美國的霸權戰略。在將盟友拉入美國的「印太戰略」方面,拜登政府采取了多種手段。
一是推進「北約印太化」和「印太北約化」。「北約印太化」就是利用現有的北約組織幹預印太地區事務。2022年6月,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召開的北約峰會透過的【北約2022戰略概念】中,首次提及中國並將中國定性為「系統性挑戰」。這是2021年英國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法國派遣艦機作戰編隊、德國派遣護衛艦赴印太地區後,北約表現出的集體幹預印太地區事務的動向。
「印太北約化」的表現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在印太地區構建類似北約的軍事聯盟,另一方面是將印太地區盟國拉入北約組織的活動。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北約峰會已經多次邀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領導人與會,並將四國列為「最高級別夥伴國」。與此同時,四國與北約的軍事聯系日益加深,多次參與北約舉辦的多國聯合軍演。
二是鼓勵和支持地區國家挑釁中國。最典型的就是菲律賓,菲律賓現任馬科斯政府從2022年上任以來,積極追隨美國的「印太戰略」,不斷在南海地區制造事端。菲律賓的膽大妄為,與美國的鼓勵、支持密不可分。近年來,美菲雙方反復重申1951年簽署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1998年簽署的【存取部隊協定】和2014年簽署的【美菲加強防務合作協定】。2023年2月,美菲舉行「2+2」(外長+防長)會議,以落實【美菲加強防務合作協定】的名義,將美軍在菲律賓的基地從5個增加至9個。這一系列動作的目的,無非是為菲律賓在南海地區挑釁中國撐腰打氣。
三是推動在亞太地區部署中導系統。今年4月15日,美國太平洋陸軍以參加「盾牌-2024」演習的名義,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部署陸基中程飛彈系統——「堤豐」系統。4月18日,我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堤豐」系統是一款主要用於發射「標準-6」和「戰斧」的飛彈發射系統,由於之前受到【中導條約】的限制,美國陸軍研發的「精確打擊飛彈」(PrSM)射程只有482公裏,而新研發的遠端高超音速飛彈射程高達2776公裏,「堤豐」系統可以彌補中間留下的空白。
2023年2月,日本宣布向美國采購500枚「戰斧」式巡航飛彈。今年9月7日,美國表示有意在日本部署中導系統,這無疑是美國將在亞太地區大量部署中導系統的訊號。中國防部發言人表示:美國推動在亞太地區部署中導是一個危險的動向,將嚴重威脅地區國家安全,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中方堅決反對,並將予以堅決反制。
效果
美國著名地緣戰略家布熱津斯基認為,美國的霸權地位高度依賴盟友和聯盟體系。川普把與盟友的關系搞得很緊張,拜登雖然重視與盟友的關系,但由於年老力衰,也只能完成一屆任期。客觀地說,拜登政府盡全力推動「印太戰略」實施,但從3次「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看,其效果堪稱高開低收。
任期內,拜登透過喊話、軍援、資助,打「安全牌」「感情牌」等,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美國與盟友之間的關系。美國的壓力疊加俄烏沖突給北約的歐洲盟國帶來的不安全感,北約成員國從29個增加到32個,國防開支達到GDP的2%以上的國家從5個增加到23個。在印太地區,日本的年度防衛費也從GDP占比低於1%增長至超過1.6%。「歐庫斯」聯盟從無到有,美日韓、美日菲關系更加緊密。盡管北約在日本開設辦事機構的計劃因為法國的反對而擱置,但日本事實上成為北約在亞太地區的支點地位日益凸顯出來。
在今年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釋出的簡報中,唯一與地區安全相關的成果是四國海警計劃於2025年在印太地區啟動海上聯合巡航。這一計劃在落實上存在著「什麽時間、以什麽方式巡航」等不確定因素。
美國海軍是當今世界實力最強的海軍,但相對於美國的霸權野心來說,仍然不夠強大。這些年來,美國多次出現海軍兵力不敷使用的窘境。在亞太地區,就不時出現因為中東或其他地區形勢緊張,派遣太平洋艦隊力量奔赴支援,在亞太地區出現航母編隊部署「空窗期」的情況,這可能是此次「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達成海警相關協定的原因。「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中的四國,地理位置遠隔重洋,其聯合巡航即便實作也不過是海上巡遊,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參與此次「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的四國領導人中,隨著石破茂當選並就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經離任。拜登放棄競選連任,任期所剩無幾。確定繼續擔任國家領導人的是澳洲總理艾爾巴尼斯和印度總理莫迪,澳洲已經開始改善與中國的關系。莫迪在對話會前的公開講話中表示:「我們並不針對任何人。」可見其在對「印太戰略」的認知和態度上,與美國存在明顯差異。
「印太戰略」不是始於拜登政府,也不會終於拜登政府,拜登版「印太戰略」結束了,但只要遏制中國的戰略目的不變,「印太戰略」就會有版本更新。然而,正如我外交部發言人所言:任何地區倡議都要順應地區大勢,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拼湊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損害地區國家的互信與合作,與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繁榮的亞太大勢背道而馳,註定走不遠,更走不通。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資訊通訊學院)
吳敏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