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於寮國剛剛結束的東協峰會上,印度總理莫迪同東協十國領導人展開了密集互動。在期間舉行的第21屆東協-印度峰會上,莫迪也宣布了一項加強印度-東協全面夥伴關系的十點計劃。雙方還透過了兩份關鍵檔旨在推動數位化轉型,以促進貿易、教育和中小企業領域的深入合作。
這一系列的操作都讓印度與東協關系再次成為了關註的重點,印度媒體以及東協各成員國的媒體都對此著墨頗多。印度【經濟時報】刊文稱,印度總理莫迪在寮國展現了「嫻熟的外交手腕」。「他特別強調東協中心地位的概念,而不是明確要求該地區國家‘選邊站隊’,旨在啟動與東南亞擴大戰略夥伴關系的行程。」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寧勝男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印度一直把東協視為自己融入亞太的通道存在。隨著‘印太戰略’概念興起,印度認為在‘印太’框架下,自己同東協有較多地緣戰略利益的交匯點。」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龍興春也向澎湃新聞表示,對東協來說,不排除東協國家對印度廣泛參與區域合作持歡迎態度,「因為這能讓該區域的域外勢力更加平衡,與東協一直奉行的大國平衡戰略一致」。
印度總理莫迪 視覺中國 圖
印度-東協貿易:積極前景與實際挑戰
在啟程前往寮國前,莫迪曾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印度今年正迎來「東向行動」(Act East)政策十周年,「我將與東協領導人共同回顧我們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取得的成果,並為未來的合作指明方向」。
「東向行動」政策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時原名「向東看政策」,莫迪2014年對其重新命名,旨在重振並加速印度向東接觸的努力,其中核心目標之一便是深化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系。
綜合【印度報】與【印度教徒報】訊息,在第21屆東協-印度峰會上,莫迪宣布了一項加強印度-東協全面夥伴關系的十點計劃,涵蓋經貿、數位科技、防務、人文交流、應對氣候環境等領域,旨在「東向行動」第二個十年開局之際,為深化與東協更緊密的夥伴關系奠定基礎。
其中,印度與東協的經貿合作尤為引發關註。雙方聯合聲明稱,將加快對【東協-印度貨物貿易協定】的審查,以「使之更加有效、易於使用、簡便、有利於企業,並與當前的全球貿易實踐相適應」。據越南人民報網訊息,東協是印度第四大貿易夥伴。過去十年印度與東協的貿易額增長了一倍,2022-2023財年雙邊貿易額達1315億美元。
龍興春表示,長期以來東南亞都是印度吸引外資的重要來源,也是重要的貿易夥伴。「雙方取得了很多成就,合作潛力大,彼此也有深化合作的意願。」
另一份關於「推進數位化轉型」的聲明強調了金融科技推動東協印度經濟關系達到新高度的潛力。據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報道,做為下一任東協輪值主席國的領導人,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蔔拉欣在峰會上強調應利用印度在數位創新和軟體開發方面的優勢,擴大市場合作。
馬來西亞與印度之間有著較好貿易合作。馬來西亞是世界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印度軟體實力雄厚,雙方在半導體領域合作潛力較大。據馬新社報道,安瓦爾·易蔔拉欣今年8月對印度進行國事存取。雙方著重討論了在數位經濟,半導體制造等領域的密切合作。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部長紮夫魯表示,兩國將升級【馬來西亞-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全面提升現有合作。
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是印度在東協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印度則位列馬來西亞前十貿易夥伴之列。2023年,馬印雙邊貿易額達165億美元。與此同時,2024年馬來西亞與印度的貿易也預計將出現顯著增長。紮夫魯部長表示,馬來西亞將把完善東協與印度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修改工作作為明年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的重點任務。
不過,印度與東協貿易關系顯示出巨大增長潛力的同時,挑戰依然存在。2010年以來印度與東協貿易額不斷擴大,但印度與東協貿易的逆差也不斷增加。進口的增加侵蝕了出口增加的益處,加劇了貿易逆差,引起印度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的擔憂。
這一趨勢預計在2023-2024財年也將持續。據越通社報道,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的數據顯示,印度對東協出口額達327.13億美元,但從東協國家進口額為685.5億美元。盡管印度方面已采取措施簡化貿易程式並適應某些稅收倒置,但在與東協建立更加平衡的貿易關系方面仍然面臨挑戰。
龍興春觀察認為,「印度和東協的產業在全球價值鏈當中都處於中低端水平。並且都在大力發展制造業,想吸引中國、東亞,以及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產業轉移。因此,印度與東協也存在一定競爭。」
寧勝男也指出,在吸引外資上,印度與部份東協國家已經形成了某種競爭。「比如手機等電子產品制造業,印度與越南就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的關系。」她進一步分析道,「印度的優勢在於勞動力便宜而且體量大,薪資上升速度減慢。但是印度整體營商環境仍然不如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
印度「東向行動」遇上美國「印太戰略」
在本屆東協峰會期間,莫迪不僅展現出印度如何重視東協的中心地位,還一再強調「東協也是印度‘印太願景’和‘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關鍵」。
印度與東協是「印太」地區重要的地緣行為體。印度始終聲稱「維護東協的地區中心地位」,美國亦多次提出推動「印太戰略」向東協擴充套件。
龍興春告訴澎湃新聞,「美國的‘印太戰略’非常倚重印度的作用。日、韓、澳都是美國傳統盟友,拉攏印度則會讓戰略布局‘更加圓滿’。但是‘印太戰略’明確是為了對抗中國,對此,東南亞國家認識清楚。他們(東南亞國家)不會‘選邊站’,也不希望中美對抗。」
【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14日報道,莫迪在印度-東協峰會的開幕致辭中說道:「我相信21世紀是‘亞洲世紀’,是印度和東協國家的世紀。當世界上許多地方存在沖突時,印度和東協之間的友誼、協調、對話和合作至關重要。」文章分析認為莫迪此話暗指中國,潛台詞便是「‘亞洲世紀’不應只屬於中國」。
有學者分析認為,隨著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政治互信有所提升,預計印度會借力美國「印太戰略」對其的倚重,在對東南亞政策上采取更加進取的態度,以此來實作在東南亞地區更廣泛的參與。
【外交家】雜誌認為,盡管與中國有巨大的貿易往來,但東協國家在繼續尋找合作夥伴,以平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他們認為印度是一個很好的對沖選擇。」
對此,龍興春分析表示,為了避免在東南亞形成以中美為主的競爭局面,不排除東協國家對印度廣泛參與區域合作持歡迎態度,「因為這能讓該區域的域外勢力更加平衡,與東協一直奉行的大國平衡戰略一致」。
寧勝男也持類似觀點。在她看來,東協歡迎印度參與區域合作。她表示,「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背景下,這是東協的一種理性選擇。東協是由東南亞小國組成的共同體,不論是從經濟利益出發,還是從國際戰略利益來考量,都要求它不斷地在各個大國之間尋找平衡。」
在談到2025年輪值主席國期間計劃時,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主席莫哈末·法伊茲·阿蔔杜拉近日在公開演講時表示,「隨著馬來西亞即將擔任東協主席國,我們的責任是平衡東協和中美的關系」。
阿蔔杜拉參照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在香格裏拉峰會上的講話,強調以「亞洲方式」解決本地區挑戰的必要性。「它既能解決問題,又能保持積極的睦鄰關系。這裏指向的主要是與中、韓、澳等其他的對話夥伴的關系。」他特別指出,「在與鄰國打交道時,我們必須首先討論自己的利益」。
龍興春分析道,「如果印度繼續積極參與美國‘印太戰略’圍堵中國,這其實是分裂亞洲,讓亞洲陷入對抗的危險行為。對東協國家沒有益處,可能會讓印度同東協的政治戰略關系逐漸疏遠」。
澎湃新聞記者 楊文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