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圍繞電動汽車關稅的談判進入深水區之際,歐盟為實作「全都要」的目標,開始使用各種手段幹擾談判行程。近日,中國機電商會和「玉淵潭天」相繼披露,歐委會在正式談判之外,私下接觸參與反補貼調查的中國車企,單獨協商價格承諾。這一訊息迅速在國內引發強烈反響。隨後,美媒彭博社於本月24日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中方已要求本國制造商暫停在歐盟的所有新開發活動,包括但不限於產品釋出和產能擴充等。
在我方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後,眼見醜行敗露,歐委會企圖作出最後的掙紮。10月25日,歐委會對外聲稱,依據世貿組織規則,其有權分別與中國機電商會及參與調查的各相關企業進行對話和談判。對此,中國商務部明確回應,中國機電商會已獲得多型別中企的充分授權,中歐雙方正是在此基礎上多輪磋商,並取得了一定進展。
商務部嚴正警告,歐方此舉破壞了雙方的信任基礎,擾亂了磋商行程,並將為價格承諾協定的執行與監管帶來額外的行政負擔。與此同時,歐盟計劃首次派遣技術團隊赴華,與我方就價格承諾展開進一步談判。據「玉淵潭天」報道,這是歐盟自談判啟動以來,首次展現出專註於問題本身的積極姿態。
唯一能避免這種局面的方案,就是歐方務實地回到談判桌前,與中方展開對話磋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中國在與歐委會的賽局中,不僅立場堅定,還註重方式方法,摒棄了過去「以和為貴」的策略,轉而采取「鬥爭求和平」的方式,與對方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較量。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委會一手挑起風波後,未能實作「速勝」,在我方接連反制之下暴露了原形。
據【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委員會主管競爭和綠色轉型的執行副主席裏貝拉近日明確表示,布魯塞爾認為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同時,必須避免與中國爆發貿易戰。事實再次表明,當對手不顧禮儀對我們施壓時,最有效的回應就是果斷反擊。不過,我們也應認識到,中歐之間雖有貿易爭端,但美歐關系中同樣問題重重。
當前正值美國大選,無論最終哪位候選人上台,都可能對中國采取更激進的貿易限制措施。同時,歐盟也同樣憂慮華盛頓的決策會被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所主導。
因此,中美貿易糾紛的解決不能急於求成,因為這是中美之間結構性矛盾的一部份;而中歐之間的貿易糾紛則需加快解決步伐,以便我們集中更多精力應對真正的對手。
然而,如果中歐能夠透過務實對話,在電動汽車領域實作強強聯手,這不失為突破美國貿易封鎖的一條可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