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又對中國下手!港媒:德國即將對華啟動一項全新領域的反補貼調查

2024-07-18國際

文 | 番茄說事

編輯 | 番茄說事

還在為自己的運氣發愁嗎?別擔心,關註我,讓你好運連連,財運亨通!

七月盛夏,柏林的天空似乎也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這場由一份中德協定引發的「烏龍事件」,不僅讓德國政壇內部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更讓中德關系的天平,悄然間發生著微妙的傾斜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德國交通部長維辛訪華期間簽署的一份關於數據跨境流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這份看似尋常的協定,旨在加強中德兩國在數據安全領域的合作,為雙邊經貿往來保駕護航,誰也沒有料到,這份本應是兩國合作共贏的象征,卻意外地成為了德國政壇內部角力的導火索

德國總理朔爾茨以「單方面簽署」為由,公開否決了這份協定,並指責維辛「擅自行動」,此言一出,立刻在德國政壇引發軒然大波,交通部方面對此大呼冤枉,堅稱所有政策性檔都經過了報備程式,絕不存在「先斬後奏」的情況,一時間,雙方各執一詞,真相撲朔迷離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場「烏龍事件」背後,絕非簡單的程式性問題那麽簡單,一些敏銳的企業家甚至從中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朔爾茨政府對這份數據協定的否定態度是否意味著德國將在數據安全領域對中國企業采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果不其然,就在「烏龍事件」發生後不久,港媒便曝出訊息:歐盟正準備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展開反補貼調查,而首當其沖的,便是為德國風電場提供裝置的中國明陽智慧公司,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更是公開表示,對中國企業參與德國風電計畫可能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表示擔憂

這一系列事件,猶如一連串的驚雷,讓原本就充滿變數的中德經貿關系,蒙上了一層更加濃重的陰影,人們不禁要問,曾經作為中歐合作典範的德國,為何會突然對中國企業頻頻出手?這背後,究竟是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考量還是迫於外部壓力的無奈之舉?

事實上,德國對中國企業的疑慮並非電洞來風,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日益增強,這也引發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警惕和擔憂,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勢頭,美國不斷向其盟友施壓,要求他們聯手打壓中國企業,甚至不惜動用各種手段,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和打壓

在這種背景下,德國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和歐洲經濟的「領頭羊」,自然也難以置身事外,德國自身在高科技領域也擁有不少優勢企業,與中國企業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另德國也面臨著來自美國及其盟友的巨大壓力,不得不做出一些「艱難的抉擇」

無論是出於維護自身利益,還是迫於外部壓力,德國政府都不應以犧牲中德經貿關系為代價,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中德兩國經濟高度互補,合作潛力巨大,多年來,中德經貿合作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也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2022年,中德貿易額達2986億美元,同比增長21%,這些數位,無不證明了中德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如果德國政府執意要跟隨美國的腳步,對中國企業采取歧視性政策,勢必會損害中德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最終損害的也將是德國自身的利益,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言,中德務實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希望德方為兩國企業合作創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值得註意的是,德國國內也不乏理性的聲音,不少德國企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都對政府的做法表示擔憂,認為這將損害德國的國際形象和投資環境,最終得不償失,他們呼籲政府保持冷靜和克制,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應該從長遠利益出發,維護中德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

「烏龍事件」的背後,折射出的是中德關系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德國政府需要做出明智的選擇,是堅持合作共贏,繼續深化中德經貿關系,還是屈服於外部壓力,走上對抗中國的道路?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

您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本文旨在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無任何不良引導意圖。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