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我大使發出警示不到三天,歐盟態度緩和,要求成員國暫停對華訴訟

2024-02-12國際

中國駐歐盟使團警示引發歐盟態度緩和

近日,中國駐 歐盟 使團團長 傅聰 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發出警告,針對 歐盟 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 反補貼 調查, 傅聰 明確表示該調查存在政治動機、有選擇性的抽樣調查,以及排除美國企業與歐洲企業的做法。他指出,這必然會扭曲調查結果,對中方非常不公平。 傅聰 大使還提到了 歐盟 白蘭地遭到調查一事,指出歐方一直指責中國提供各類補貼,但 歐盟 自己提供的補貼更多,如果中國采取 歐盟 同樣做法,很多歐洲產品都可以成為調查物件。這些表態引起了 歐盟 的註意和反思。

同時, 傅聰 大使在回應中還暗示中方可能會在貿易方面對 歐盟 不當舉措發起反制,並指出更多的歐洲產品可能面臨貿易制裁。西方媒體如彭博社也認為, 傅聰 大使的表態是在委婉警告 歐盟 ,中方對 歐盟 不當舉措可能進行報復。面對中方堅定的立場和可能的反制措施, 歐盟 意識到繼續對華訴訟將不利於 中歐關系 ,並透過暫停訴訟程式來緩和緊張局勢。

歐盟暫停對華訴訟的背後原因

歐盟 暫停對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訴訟, 歐盟 委員會貿易事務發言人吉爾表示,這是出於技術原因而采取的程式性步驟。吉爾指出,暫停訴訟程式與擬送出的書面材料所涉及的某些要素評估有關, 歐盟 有權在訴訟過程中采取此類暫停措施。

然而,實際上,暫停訴訟程式的背後隱藏著更多的因素。首先, 歐盟 對中國電動汽車的 反補貼 調查以及對 歐盟 白蘭地的調查都受到了中國的強烈反對和批評。中國駐 歐盟 使團團長 傅聰 大使在警示 歐盟 時指出,這些調查存在政治動機和不公平待遇,給中方企業帶來了很大困擾。 歐盟 意識到,繼續對中國采取不公平措施可能導致中方對歐產品進行報復性制裁,進而加劇中歐貿易爭端。

其次, 歐盟 在中國與立陶宛之間的爭端問題上的態度也影響了其對華訴訟的決策。立陶宛允許台當局在其首都設立所謂的「代表處」,引發了中國的不滿和抗議。 歐盟 因支持立陶宛而引發了與中國的矛盾,並被認為是在為立陶宛「出頭」。然而,中歐之間的爭端不僅僅是 經濟 問題,還涉及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問題。 歐盟 意識到,為了維護 中歐關系 ,和立陶宛的矛盾可能會對貿易關系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決定暫停對華訴訟。

歐盟的決策意味著什麽

歐盟 暫停對華訴訟程式,顯示出 歐盟 不希望與中國進一步升級貿易爭端,意欲緩和 中歐關系 歐盟 在此決策中考慮到了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中歐貿易對雙方都有巨大的利益, 貿易摩擦 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如果中方進一步采取反制措施,將給 歐盟 帶來較大的 經濟 壓力,特別是在中歐貿易不平衡的背景下。此外, 歐盟 也意識到,貿易保護主義不利於歐洲的長期發展,對華「脫鉤斷鏈」只會導致更大的 經濟 風險。

然而, 歐盟 暫停對華訴訟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對華采取不公平貿易措施。 歐盟 日前釋出一系列提案,旨在抵制中國和俄羅斯等國,采取所謂的「脅迫性 經濟 措施」。其中包括加強對外 投資 投資 準入的審查,限制歐洲企業 投資 中國,也限制中國對歐洲的 投資 。這些措施暴露了 歐盟 在貿易領域仍然存在一定的保護主義傾向和對華不公平待遇。

展望中歐貿易關系的未來

目前,中歐 貿易摩擦 的問題並未完全解決,雙方之間的貿易環境仍面臨一些困擾。如果 歐盟 繼續采取不公平措施,限制中國企業的發展和 投資 中企 在歐洲的營商環境將進一步受到打擊,對歐 投資 的信心也可能受到影響。 歐盟 應當擺脫美國的影響,獨立自主地面對對華關系,真正實作中歐貿易關系的互惠互利。

中歐貿易關系需要建立在公平、透明和互利的基礎上。對於貿易爭端,雙方應采取對話和協商解決的方式,而不是透過單方面的訴訟和制裁。透過對話和協商,雙方可以達成互利共贏的貿易協定,實作更高水平的 經濟 合作。同時,雙方也需要加強合作,解決激烈競爭和矛盾產生的根源,共同推動中歐貿易關系的持續發展。

總之, 歐盟 暫停對華訴訟是中方堅定立場和警示的結果。 歐盟 意識到了與中國貿易爭端對雙方都帶來的 經濟 風險和不利影響,並希望透過緩和緊張局勢來保護中歐貿易關系。然而, 歐盟 仍需做出更多努力,消除對華不公平的貿易措施,實作中歐貿易關系的平衡和永續發展。同時,中方也應持續積極參與的對話與合作,共同推動中歐貿易關系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