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印度高鐵全球招標,無一國去投標!網友:日本的教訓還不夠慘痛嗎

2024-09-03國際

正文

眾所周知,從事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非常盈利的行業,國內外情況都是如此。

在各種基礎設施型別中,政府參與的建設計畫尤其受到基建公司的青睞。

相較於企業和個人,政府的信用通常被認為更為可靠,但在印度,這一情況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此前,莫迪推出了基建3.0計劃,旨在對印度的鐵路進行大規模翻修。

一般來說,印度政府應該親自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競標團隊理應毫不留情地沖進門檻,但最終卻沒有任何國家敢參與投標。

在亞洲,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國家無疑是日本和中國。然而,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似乎都沒有表現出參與競標的意願。

讓人不禁思索,難道他們連賺錢的事情都不想做嗎?

一、印度高鐵,需求急劇增加

印度修建高鐵實際上是歷史發展所必然導致的結果。

回顧過去的十年,莫迪確實為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付出了諸多努力。

印度是一個獨特的宗教文化國,教育普及程度較低。在這樣的背景下,要使其經濟躋身世界前列顯然並非易事。

在莫迪執政期間,2021年印度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

2023年,中國的GDP超過了英美,躋身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預言,印度在2024到2025年的GDP增長率可能接近7%的同比增速,這實在令人震驚。

那麽莫迪是如何實作這一目標的呢?根據華爾街見聞的分析,主要依賴於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邊際效應。

過去十年間,印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公路、鐵路、機場和水電站等多個領域發展迅速,且每一項的建設數量都相當可觀。

以機場為例,在莫迪擔任首相的兩個任期內,印度的機場數量從70個增至140個,正好翻了一番,其它基礎設施的發展情況也可想而知。

中國有一句諺語:要想致富,首先要修路。這反映了財富的基礎在於完善的基礎設施。

在過去的十年中,印度在莫迪的引領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但這並未給印度帶來財富,反而基建計畫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一旦基礎設施到位,投資就會相應增加,因此未來印度經濟必然會迎來一個發展階段。

因此,莫迪在剛樹立政權的今年再次提出了3.0經濟計劃,旨在提升未來印度制造品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

既然未來要涉足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必然不能中斷,其中高鐵建設作為關鍵組成部份,更應當被優先考慮。

不過,最近印度的高鐵發展出現了一個重大失誤。

傳聞莫迪親自發出了標書,為前來印度的施工企業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措施,這些包括但不限於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及後續高鐵計畫的優先權等。

然而,從釋出標書到現在,似乎沒有哪個國家敢於參與競標。

亞洲高鐵最知名的國家無疑是中國和日本,而日本對此保持沈默,中國則選擇視而不見。

令人困惑的是,為什麽大家對賺錢的機會缺乏積極性,難道如今中國和日本已經富裕到這種程度了嗎?

後來經過網友的指點,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印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其風險與股票投資不相上下。

二、前人的經驗可以作為後來的借鑒。

光口頭說是不夠的,歷史資料才是證據。

在2022年,環球網報道了日本前往印度修建高鐵的事件,結果卻引發了一場讓人無奈的麻煩。

標題直接明了,便稱之為「日本面臨印度高鐵的困境」。

印度當時計劃建設的高鐵路線旨在連線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商業中心孟買與古吉拉特邦的工業都市艾哈邁德巴德。

如前所述,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莫迪經濟發展的關鍵部份,對此莫迪非常重視。

為了吸引日本的施工團隊,莫迪於2016年親自到訪日本,與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日本方面對此非常重視,專門邀請莫迪乘坐新幹線。

雙方心意相投,你情我願,因此迅速在高鐵計畫上達成了合作。

結果,【日本經濟新聞】於2022年6月14日發表文章,痛訴該高鐵計畫自2017年開始建設至今僅完成約十公裏的工程。

整個高鐵工程的總長度為508公裏,如果按照這樣的進展速度計算,完工至少要等到2028年。

要明白,整個高鐵的建設中,印度方面不僅沒有投入資金和人力,也沒有提供任何技術支持。

資金來源於日本的低息貸款,施工團隊則是由日本公司提供的,同時基礎設施技術也是經過日本的研究。

日本之所以願意這樣做,主要是希望在鐵路建設完成後能夠獲得一些收益。

越早完成施工,報酬就會更豐厚;拖延了這麽久,日本方面的熱情可能已經減弱不少。

印度在施工方面面臨諸多挑戰,目前可以歸結為三個主要原因:首先,土地征用存在困難;其次,工程費用不斷上漲;最後,各方之間缺乏信任。

與公路相比,鐵路的路線設計不能隨意彎曲,這就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征用居民土地的問題。

盡管印度未來或許會迎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這一切仍然僅停留在理論層面。

實際上,印度有眾多依賴土地為生的普通百姓,他們對征用土地持有強烈的反對態度。

根據環球網的報道,到2018年,古吉拉特邦僅有96%的土地征用完成。

之所以強調「只有」,是因為盡管僅剩4%的意見,可如果他們不同意,整個鐵路線將會受到牽連。

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情況相對不佳,截至2021年9月,僅征用了31%的土地。

工程費用的上漲確實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問題,雙方約定鐵路建設的時間是2016年。

鐵路建設的費用同樣是根據2016年的物價和人工成本進行估算的。

施工進度的延遲導致計畫拖延至疫情爆發,全球受到波及,材料和人工成本急劇上漲,因此費用必然需要重新進行調整。

據【朝日新聞】報道,日本與印度兩國目前正在洽談工程費用的相關事宜。

遺憾的是,直到2022年環球網發表文章,人們依然不明白討論的結論為何。

互不信任的情況實際上是工程造價上漲問題的衍生。

日本方面認為,費用上漲的問題源於印度。

如果不是因為印度為了避免高鐵與牛羊等家畜發生碰撞而修改路線的架設設計,成本就不會增加,因此這筆費用應由印度來承擔。

印度方面認為,日本為了降低施工成本,竟然將最初的日本施工隊全部替換為印度施工隊。

這充分表明,早期日本施工隊的進場並非必需,這樣一來,費用的增加自然需要由日本來承擔。

當時,這一事件引發了日本民眾的廣泛憤慨,而印度方面也不斷表達不滿。

總而言之,雙方的關系相當緊張,但由於合約已經簽署,日本方面只能無奈地吞下苦果,感到十分委屈。

鑒於日本的經驗教訓,當前印度再次進行高鐵招標時出現競標冷場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三、信用下降,經濟危機

這起高鐵冷場事件對印度的經濟並不是什麽積極的訊號。

經濟發展的基礎在於誠信,常言道,人無信則立不穩。如果一個國家在信用方面存在缺陷,也很難取得良好的發展。

中國的改革開放在短短幾十年內仿佛經歷了百年的光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是為什麽呢?

原因便在於改革開放中「開放」這兩個字。

開放意味著其他國家的人可以與中國進行商業合作,而願意與中國人交易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中國人的誠信。

當時參與競標印度鐵路計畫的除了日本公司,還有一家中國企業。

只是日本憑借一系列優惠政策贏得了印度的歡迎。

可以看出,至少在2016年左右,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基建強國都視印度為一個值得合作的夥伴。

反觀如今,中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都不太願意與印度進行商業往來,這表明對印度的印象確實有所下降。

如果印度不增加預算,恐怕很難找到願意與其合作的夥伴,甚至即使印度加大投入,也可能不會有人參加競標。

莫迪提出的3.0經濟計劃,類似於中國過去幾十年發展的復制品,依靠國家龐大的勞動力大力發展制造業。

中國曾建設了大量高鐵,這對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印度也計劃修建許多高鐵,期待未來能夠實作類似的經濟騰飛。

東施雖能模仿,但僅靠模仿難以領悟真諦。

如果誠信的形象分沒有提升,即便印度建設了大量的公路和高鐵,又有誰會願意來這裏投資做生意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印度對其制造業充滿信心,但國際上也有許多人認為印度可能會成為下一個中國。

但實際上,印度要追趕上中國並不太可能,即使最終能夠實作,也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國家的誠信與否,實際上關系到全國人民的思想觀念、教育水平胡宗教信仰等方面。

任何單獨的問題都很難得到解決。

因此,印度方面希望提升信任度,想要實作招標時百人爭搶的場景,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總結

對於中國而言,印度無人競標的情況不應僅僅成為茶余飯後的笑料,而應該認真對待。

印度在國家規模和人口數量上與中國相似,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中國的一個映照。

由於鏡子的作用,理論上印度存在的問題在中國也有可能出現。

為了防止重蹈印度的舊路,我們應該吸取教訓。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無則加勉,有則改之」,正是表達了這個道理。

內容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