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1月15日,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喬冠華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首次出現在聯合國會議大廳。
他們一現身,立刻就成為了全場焦點,記者們一擁而上,手裏的「長槍短炮」對準了喬冠華等人,問道:「喬團長,你能不能講講現在你的心情?」
對於這個問題,喬冠華沒有直接回答,他用極具感染力的笑容回答了這一切,一張經典照片「喬的笑」由此誕生。
在這場重返聯合國的外交鬥爭中,新中國一共獲得76張贊成票。
在這76張選票中,第三世界的兄弟國家占了大頭,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贊成票分布的各大洲中,比例最高的並不是非洲兄弟,而是一向和中國不太對付的歐洲。
除了投棄權票的西班牙、希臘,投反對票的地中海島國馬爾他以外,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按下了贊成按鈕,贊成率達到了驚人的84%。
相反,有15個非洲國家則扮演了反對新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急先鋒。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這場投票會呈現出不符合「常理」的局面,背後又隱含著什麽樣的外交秘辛呢?
一 歐洲的贊成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昔日輝煌的歐洲淪為了一片廢墟,戰爭時期的外債和經濟損失成了壓垮歐洲國家的兩座大山,讓他們幾乎看不到任何翻盤的希望。
位於東歐的蘇聯憑著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對外革命的輸出能力,幫助東歐各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政權。
紅色革命的擴張讓西歐人惶惶不可終日,尤其是那群掌握生產資料的大資本家,擔心無產階級革命的絞索遲早會套在他們的脖頸上。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資本主義社會的掌權者和精英決定團結起來,共同對抗蘇聯的革命輸出。
不過當時整個西歐的能力,是根本無法和蘇聯掰手腕的,畢竟6年的戰爭幾乎摧毀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為了能有力對抗蘇聯,歐洲只能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對海外事務並不上心,主要精力放在經營自己的後花園上,也就是所謂的「大美洲主義」。
但在二戰爆發後,美國為維護自身利益而參戰後,美國國會和政府的心態開始出現了轉變。
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經濟實力給了美國人海外擴張的底氣,之後又憑借在二戰所創下的不世之功,順利取代了「日不落帝國」,一躍成為西方世界的領袖。
為了對抗蘇聯,美國需要一個正常形態的歐洲,於是在1947年7月,美國啟動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向西歐社會提供了大量援助和重建資金,並與其中的一些國家簽訂了正式雙邊援助協定。
馬歇爾計劃的成功讓西歐走出了戰爭陰影,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恢復,部份領域甚至達到了世界主導水平,當年那個作為世界中心的歐洲,似乎正在一步步奪回屬於自己的位置。
然而,眾所周知,美國人的錢可不是白拿的,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再加上東面有個對資本主義世界虎視眈眈的紅色巨熊,西歐人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拜倒在美國人的王座之下。
因此,在戰後的一段時間內,西歐就一直扮演著冷戰馬前卒的角色,活躍在反蘇反共的第一線,在外交上和美國步調一致。
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美國人漸漸露出了他的獠牙。要知道美國只需要一個正常狀態的西歐,而不是一個強大的西歐,如果西歐的發展會損害到美國的利益,那麽美國人會毫不猶豫地動用一切手段來壓制西歐的發展。
在此大環境下,西歐的有識之士認為,以現在各國的獨立體量,很難重振往日的榮光。若要重現西歐的光輝歲月,國與國之間必須要聯合起來,摒棄所謂的「世仇」。
於是在法國總統戴高樂等人所開創的戰略框架下,西歐走上了一條聯合獨立的發展之路。
對於西歐而言,想要擺脫美國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外交獨立。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支持的蔣介石政權竄逃至台灣,西歐部份國家也在美國的安排下,承認蔣介石政權為中國的合法政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歐的政治家發現蔣介石「反攻大陸」的計劃不過是白日做夢而已。
與之相對的是,新中國在解放後異軍突起,在國際社會上表現搶眼。
對於西歐來說,中國和他們沒有地緣政治上的沖突,所以根本談不上威脅,在中歐關系中,合作的主旋律要遠遠大於對抗。
所以在1964年,主張獨立自主外交的法國率先與中國建立了大使級別的外交關系。
中法之間的破冰之旅開了一個好頭,原本劍拔弩張的中國與西歐開始慢慢緩和,隨著新中國的影響力每日劇增。
在聯合國鳩占鵲巢的蔣介石政權也成了眾矢之的,而這恰恰為新中國重返聯合提供了堅實的先決條件。
說白了,西歐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無非是向世界釋放了一個訊號,那就是西歐要在外交上保持獨立自主,雖然針對蘇聯和反共的大方向保持不變。
但在其他領域,決不能被美國人牽著鼻子走,因此在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上,英法等西歐各國投下贊成票也並不讓人意外了。
除了追求獨立自主的外交理念,西歐給中國投贊成票還有另外的一層含義。眾所周知,這世界上沒有賠本的買賣。
在西歐眼裏,中方是除了美蘇之外的第三方勢力,而中歐在未來有無限合作的可能,所以早結善緣於他們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說完西歐,我們再來談談東歐和蘇聯的情況。新中國成立之時,國內百廢待興,外有強敵環伺,因此和蘇聯方面達成了合作關系,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初步建立起了工業體系。
史達林去世後,繼任者赫魯雪夫繼續保持和中國的良好關系,然而隨著蘇共二十大的召開,赫魯雪夫對史達林進行全盤否定,並與中方展開了有關共產主義的大論戰,之後蘇聯撤走了所有的援華專家,中蘇關系一落千丈。
赫魯雪夫下台後,新上任的蘇聯掌門人布里茲涅夫表示:對華關系將和赫魯雪夫保持一致,中蘇關系再次緊張,並在赫魯雪夫時期的基礎上進一步惡化。
1969年3月,中蘇兩國軍隊先後在珍寶島發生了三次武裝沖突,8月13日清晨,蘇聯又派遣部隊入侵新疆,挑起了鐵列克提沖突。
雙方劍拔弩張,蘇聯領導層部份人士甚至準備動用核武器,利用中程飛彈對我戰略目標地點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
為此,囂張的勃氏特意知會美國人,希望能讓美國在此次沖突中保持中立地位,但尼克森政府認為:
中國的存在對蘇聯是一個掣肘,因此決定將這個訊息透過報紙傳達給中國,讓我方早早準備,最後迫使布里茲涅夫取消了相關計劃。
蘇聯要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一事傳出後,兩國險些爆發了全面戰爭,中蘇關系也因此降到了冰點,失去了核打擊機會的蘇聯並沒有變老實,反而變本加厲,在布里茲涅夫執政期間,蘇聯總共挑起了1700余起邊境沖突事件。
那麽問題來了,中蘇關系已經差到這個地步,為何蘇聯還會對新中國重返聯合國投下贊成票呢?
大國外交是復雜的,對於蘇聯而言,雖然長時間與中國交惡,但正所謂打斷骨頭連著筋,中方至少在意識形態上還能與蘇聯保持一致。
如果新中國重返聯合國,那麽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社會主義國家就占據了兩個席位,總比那個唯美國馬首是瞻的蔣介石政權強太多。
除此之外,此時的蘇聯正在冷戰中處於上風,大國沙文主義和霸權主義漸漸顯露,對東歐衛星國的幹涉也愈加頻繁,霸權行徑引起了中方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不滿。
布里茲涅夫打得一手好算盤,擔心如果繼續和中方惡化關系,保不齊會讓美國乘虛而入,於情於理,不如賣一個人情給中方。
蘇聯釋放出同意新中國重返聯合國後,同屬蘇聯陣營的東歐各國自然也按下了贊成鍵。而東歐其他國家,諸如南斯拉夫。
該國領導人鐵托一向對蘇聯人不對付,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之一,與中國的外交理念不謀而合,所以自然也投下了贊成票。
二 非洲的反對票
眾所周知,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中國重回聯合國,非洲的黑人兄弟是出了大力的,那麽來自非洲的許多反對票就令人不解了!
其實從表面上看,非洲代表投下的反對票確實很多,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還要從二戰結束時談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明面上是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對抗法西斯的正義戰爭,但隨著戰爭接近尾聲,這場戰爭已經成為了戰後世界秩序的開胃小菜。
美蘇兩國作為新興國家,同時也是實力最強的兩個大國,挑戰了由英法等國主導的殖民體系。二戰結束後,亞非拉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很多人將其稱之為民族自決和覺醒。
但是我們開啟世界地圖,就會發現一個特別奇怪的問題,非洲很多國家的國境線都不是根據地勢來劃分,而是很標準的幾何直線。
這些都是由當年的那批殖民者刻意劃分的,為的就是要讓非洲內部出現民族分裂,而這些殖民地在建國之後依然沿用殖民時代的分界線,明顯就是老牌殖民國家給非洲大陸精心埋下的幾顆地雷。
於是新建立的非洲國家就變成沒有統一的文化,也談不上統一的國家觀念,內部不是鐵板一塊,只要美蘇在外面稍微一攛掇,那麽這些新興的國家就變成別有用心人手中的槍。
在這樣的賽局中,新建立的非洲小國基本上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家,而是由美國或者蘇聯支持的代理人。
他們不懂得國際規則,也看不懂國際形勢,只知道哪邊給足了錢,哪邊能給他們更大權勢,他就願意跟在誰身邊。
而非洲國家也進入了一個奇怪的狀態:站隊——內戰——站隊——內戰,如此反復卻樂此不疲。
而美蘇兩國就利用非洲內部矛盾,你方唱罷我登場,像螞蟥一般趴在非洲人民的身上瘋狂的吸血。
然而,隨著新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每日劇增,主席的相關著作被轉譯成各種文字流傳到全球各地,給第三世界的廣大窮人帶來了新思想,一些有識之士找到了真正的曙光,認清了真正的人民之敵。
於是乎,成群結隊的第三勢力出現,他們不再選擇在冷戰中站隊,只按照自己心中的本意行事。
這樣一來,美蘇突然發現自己的那一套在非洲大陸行不通了,雖然一些政府還在他們的把控之中,但這群政治投機者管理的國家,到處都是有革命思想加持的遊擊戰士,這些被美蘇一把手扶植起來的代理人,都在向成為光桿司令的目標努力。
所以說,毛主席說我們是被非洲兄弟擡進去的,不是那群在聯合國大會裏面投票的政府代表,而是那群信仰毛澤東主義的革命戰士。
總而言之,隨著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美蘇等國意識到,如果不讓新中國參加到國際事務中,那麽很有可能將出現一個由第三世界國家組織起來的一個新的國際組織。
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那麽聯合國就會威信掃地,自己的利益也會大打折扣!
可以說,新中國用了最低的成本,就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也讓那群住在廟堂之高的洋老爺們看到了第三世界的真正力量。
而中國能夠順利重返聯合國,除了真正朋友的支持,也有敵對勢力內部的相互制衡與妥協!
結語
其實,聯合國的準入門檻從來都是什麽「合理、合法」,而是實力。
只要實力達到一定程度,所有人都不能否認你的存在,但如若你的實力不濟,那即便是看起來合理的訴求也難以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