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必須表明,當我們與世界其它地區對話時,它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哈巴狗。」周四,當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這番雄文時,世界為之一振,不少網民為之喝彩。
馬克龍正在追求一個戴高樂主義的舊夢: 在法國領導下建立一個軍事和地緣政治自治的歐洲。他警告稱,如果歐洲不采取行動,「可能會滅亡」。
戴高樂主義的核心,是追求獨立自主,經濟、軍事、外交不可過度依附於某個國家或某個集團;以備有朝一日與盟友意見不和時,法國有翻臉的本錢,不會受制於人。
馬克龍目前追求這一目標的戰略是,透過建議向烏克蘭派遣法國和其他北約部隊,使法國成為歐洲保衛烏克蘭的軍事先鋒。
當這一想法立即遭到包括美國、英國和德國在內的其他北約國家政府的拒絕時,馬克龍在言辭上更加強硬,指責德國和其他國家懦弱。
有些人認為這是演戲,馬克龍打扮成戴高樂,就像英國政客無法抗拒假裝是丘吉爾的誘惑一樣。
馬克龍有機會做到和他的前輩戴高樂一樣好,但他從來沒有抓住過。
加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傳統上,法國站在巴勒史坦一邊,巴勒史坦有一條「雅各·席哈克」街(法國右翼政治家) ,加薩有一條「戴高樂」街,這不是巧合……
因此,面對巴勒史坦人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苦難,法國至少應該在公開場合表現出某種程度的同情……相反,馬克龍所做的是采取一種完全親以色列和親美國的立場:禁止任何支持巴勒史坦人的公開表現,派警察追捕支持巴勒史坦人的公眾人物,認為這是「對恐怖主義的道歉」,等等。在許多方面,法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比美國本身更像美國!
當「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看到法國違背了自己的身份認同,轉而支持一種追隨美國的「西方」立場時,他們會怎麽想?
加薩並不是唯一的例子。法國在亞洲問題上是否采取了獨特的立場?沒有。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南海等問題上,美國和法國的外交政策,實際上沒有明顯的差別。
法國是否對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采取了獨特的立場?每個人都知道,雖然馬克龍一開始可能對支持烏克蘭猶豫不決,但他現在幾乎比美國人更像美國人,甚至主張北約直接介入沖突。
烏克蘭是維護歐洲獨特聲音的絕佳機會,尤其是因為這場戰爭對歐洲自身利益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一個讓美國人猝不及防的機會,馬克龍可以說:「北約的擴張確實讓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混亂,是時候徹底反思歐洲安全架構了。」我們不能在未來幾十年裏被迫與俄羅斯鄰國對抗。」但事實並非如此,馬克龍像一名好士兵一樣,選擇承擔這場對抗的後果。
你甚至可以回到更久遠的過去。當法國最重要的公司艾爾斯通(Alstom)被美國竊取(沒錯,是竊取:請閱讀弗萊姆·皮埃魯奇的【美國陷阱】(the American Trap)一書)時,馬克龍是法國經濟部長,美國的策略與後來綁架華為高管的策略非常相似。馬克龍本可以像中國對待華為一樣,為艾爾斯通及其高管(包括被美國送進監獄的皮埃魯奇)辯護,但他沒有,他屈服了,這是非常可恥的。這是否「表明法國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走狗」?
所以,馬克龍說是一套做一套。結果是一切都已經結束:法國和歐洲已經失去了最後一絲信譽。要重新獲得它需要很長時間,而且馬克龍這一代假「領導人」肯定不會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