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國高官離開後,蒙古國總理會見中國大使,並對中國提了兩大要求

2024-04-15國際

近年來,美國對俄羅斯和中國的競爭態勢愈發緊張,視兩國為潛在威脅。在這種背景下,蒙古國,夾在兩大國之間,自然成為美國和西方國家試圖拉攏的目標。

蒙古國出於自身利益考量,其推行的「第三鄰國」計劃恰好與美國強化盟友關系的戰略相契合。因此,觀察到蒙古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系日益緊密並非偶然。

蒙古國高層頻繁出訪,如副總理阿瑪爾賽汗存取英國,總理奧雲額爾登更是造訪美國,顯示了雙方深度互動。

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的蒙古國之行尤為引人註目,他將蒙古國列為上任後的第一個存取地,並提出高達9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以及討論直航航班和礦產供應鏈合作,顯示出美國不僅尋求與蒙古國的親善關系,還將其視為抗衡中俄的重要棋子,特別是為了獲取寶貴的稀土資源,以支持本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去年八月,奧雲額爾登總理在與美國副總統哈裏斯會面時,同意簽署「開放天空」民航協定,這實質上是美國意圖利用蒙古國的航空運輸能力來增加稀土資源的流通。這些舉動表明,美國與蒙古國的關系正朝著深度合作邁進。

蒙古國當前積極尋求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深化合作關系,以發掘新機遇,這一態勢顯而易見。然而,在這種背景下,蒙古國並未忽視與東方大國中國的互動。

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在副國務卿坎貝爾存取後不久,即與中國駐蒙古國大使沈敏娟進行了會晤,表達了蒙古國的戰略平衡願望。

在與中國的會面中,蒙古國提出了兩個關鍵議題:一是期望中國能參與本國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烏蘭巴托等地區的道路改善;

二是著重討論了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這是蒙古國應對環境挑戰及永續發展的重要考量。這兩個訴求恰好反映了蒙古國目前面臨的兩大挑戰:落後的交通設施和日益嚴重的環保壓力。

作為資源富饒的國家,蒙古國擁有超過80種礦產,如鐵、銅、煤和石油,其中黃金儲量更是驚人,達到3400多噸,相當於超過一萬億美元。這使蒙古國被譽為「坐擁金山」的國家。因此,無論是在經濟開發還是國際合作上,蒙古國都力求在中美兩大國之間保持平衡,以實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蒙古國豐富的礦產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經濟表現平平,與其擁有的一些資源相比顯得遜色。這一現象歸因於其交通基礎設施的滯後,尤其是源自蘇聯時期的遺產。

盡管公路裏程長達11萬公裏以上,但大部份為土路和砂路,只有大約3000公裏具備硬面道路的標準。鐵路方面,蒙古國更是捉襟見肘,全國僅有兩條鐵路,分別通向烏蘭巴托和與俄羅斯接壤地區,總長度僅約1800公裏,且遠離許多礦區。

這種交通困境加劇了礦產資源開發的限制,特別是考慮到蒙古國地處高緯度高原地帶,冬季漫長且寒冷,這進一步限制了交通設施的使用,對礦業發展構成了挑戰。然而,蒙古國面臨的不僅僅是經濟問題,生態環境也面臨嚴峻考驗。

蘇聯時期,礦業開采和土地利用尚有規劃,但在蘇聯解體後,受西方和日韓等國影響,礦業發展失去了控制,導致大量化學物質和重金屬汙染空氣、水源和土壤,使其成為全球環境惡化的重災區之一。

烏蘭巴托,蒙古國的首都,冬季空氣汙染嚴重,PM2.5濃度屢破世衛組織安全標準的25倍上限,猶如「草原霧都」,肺炎已成為當地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這揭示了蒙古國面臨的緊迫挑戰:首先,急需提升基礎設施,尤其是道路建設,以推動經濟發展;其次,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以改善惡劣的環境狀況。

令人關註的是,蒙古國的訴求恰好契合了其當前的需求。它一方面積極尋求與美國和西方國家如美國的合作,以拓寬礦產出口市場;

另一方面,也期望得到中國的力量支持,以解決國內的環境與經濟問題。這種策略展現出蒙古國精明的考量,試圖在國際關系中尋找平衡,同時解決自身的難題。可以說,蒙古國的計劃既具有遠見,又充滿希望。

蒙古國的戰略抉擇似乎頗具吸重力,然而,它更像是空中樓閣,難以實作。作為一個夾在中俄兩大強國之間的國家,明智之舉應是在兩國日益繁榮的貿易中謀取利益,扮演一個"橋梁角色",而非舍近求遠,與美西方合作,試圖透過"飛機運輸稀土"來尋求發展。

要知道,中國正值經濟快速發展期,蒙古國豐富的礦產資源正是其急需的寶貴資源。如果蒙古國能早些認識到這一點,並與中方共享礦產和其他資源,憑借其龐大的儲量和約300萬的人口,實作全民富裕,成為"遠東的沙烏地"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總的來說,我們期待蒙古國能早日認清現實,與其追逐微不足道的短期利益而投身他國,不如深化與中俄的合作,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探尋經濟發展的真正光明之路。這才是永續且更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