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勒史坦第76個「災難日」前夕,巴勒史坦中央統計局釋出報告,透過統計數位和調查結果回顧了巴勒史坦人民的生存狀況。報告顯示,在1948年,有100多萬巴勒史坦人流離失所。而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軍事行動持續,加薩走廊數十萬棟房屋遭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約300億美元,巴勒史坦民眾生活遭遇嚴重威脅。
巴勒史坦中央統計局局長歐拉表示,在1948年,有來自約1300個村莊和城鎮的100多萬巴勒史坦人流離失所。他們中大部份來到阿拉伯鄰國、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以及世界其他國家。據稱,以色列當時控制了774個巴勒史坦村莊和城鎮,並摧毀了531個巴勒史坦村莊和城鎮。報告還顯示,自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發動軍事行動以來,截至2024年5月7日,已有超過35000名巴勒史坦人死亡,其中包括14873名兒童和9801名婦女。
新一輪巴以沖突致加薩走廊8.9萬棟住宅損毀
報告稱, 在新一輪巴以沖突中,加薩走廊有8.9萬棟住宅樓、近30萬個住房單元遭到損毀。沖突還摧毀了學校、醫院、清真寺、政府辦公樓,以及大片農業區和大量水電管線等基礎設施。
加薩走廊面臨嚴重人道主義危機
報告還顯示,目前,加薩走廊的居民缺乏住房、食物和水等基本生活物資。聯合國近東巴勒史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近東救濟工程處)表示,加薩走廊至少70%的居民面臨饑荒。數據顯示,加薩走廊6到23個月的兒童和孕婦中有90%都面臨嚴重的營養不足。
加薩走廊還遭遇嚴重用水危機。新一輪巴以沖突之前,加薩走廊的人均用水量估計約為每人每天84.6升。2023年10月7日以後,這個數位下降到只有每天3到15升。
新聞連結丨巴勒史坦「災難日」
每年5月15日被巴勒史坦定為「災難日」,因為這一天是巴勒史坦人紀念流離失所的民族厄運紀念日。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透過分治決議,規定在巴勒史坦地區成立一個阿拉伯人的國家和一個猶太人的國家。阿拉伯國家和巴勒史坦人強烈反對,認為決議充滿不公並違反了【聯合國憲章】。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約旦、伊拉克、埃及、敘利亞、黎巴嫩及巴勒史坦阿拉伯武裝組成的聯軍向以色列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1949年7月,戰爭以得到大國支持的以色列全面勝利告終。戰爭的失利讓巴勒史坦人付出沈重代價,他們不僅錯過了建立獨立國家的機會,賴以立國的很多領土也被以色列占領,大批巴勒史坦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
巴勒史坦將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15日定為「災難日」。為了紀念「災難日」,巴勒史坦民眾通常會在各地舉行抗議示威活動。
在2023年5月15日,聯合國巴勒史坦人民行使不可剝奪權利委員會舉行高級別會議,紀念巴勒史坦「災難日」75周年。這是聯合國首次紀念巴勒史坦「災難日」。
據了解,在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之前,登記在冊的巴勒史坦難民約有600萬人,他們散落在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等。據巴勒史坦外交部透露,大約一半的登記難民至今沒有國籍,他們中的許多人居住在難民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