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俄烏沖突3年,俄羅斯實際侵占多少領土,烏克蘭侵俄成功了嗎

2024-10-17國際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俄烏戰爭已經打了快3年,如今這場戰爭已經變成了一場持久的消耗戰。

戰場上硝煙未散,雙方在領土爭奪與反攻中互不相讓,戰線拉鋸不斷。

俄羅斯從最初的迅猛攻擊逐漸陷入困境,其實際控制的區域究竟有多少?

而烏克蘭軍隊的跨境反擊,更是讓戰局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

凱瑞姆林宮的軍事目標是否達成?烏克蘭的反攻能否真正改變戰局?

俄羅斯的實際控制範圍與戰爭的進展

2022年2月,當俄烏之間戰爭正式打響時,普亭政府可能沒料到,3年後的局面會是如今這般膠著。

本想速戰速決,占領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地區,甚至換掉基輔的政權,但戰爭的節奏很快超出了凱瑞姆林宮的掌控。

最初幾個月,俄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占領了凱瑞米亞以外的大片區域,在戰鬥高峰時期,俄軍一度控制了烏克蘭近25%的領土。

像赫爾松和札波羅結這樣的地區,一度被宣傳為俄羅斯「新領土」的重要象征。

然而,隨著烏克蘭的頑強抵抗和西方國家的武器援助到位,俄羅斯的進攻步伐逐漸放緩。

到今年9月,情況變得尷尬起來——俄軍現在控制著烏克蘭17.86%的領土,看似不小,但比起最初的戰果,卻縮減了許多。

這些區域包括了凱瑞米亞和頓內次、盧甘斯克的部份地區,這幾個地方自2014年起就已經在俄方控制之下。

這意味著,自全面沖突爆發以來,俄軍的戰線不僅未能擴大,反而不斷後撤和萎縮。

即便在庫爾斯克這樣的地區,俄羅斯軍隊雖然幾度組織反攻,但只能勉強從烏克蘭手中奪回了一些村莊,還常常失而復得。

這種拉鋸狀態讓人不禁懷疑:俄羅斯真的還能支撐多久?

庫爾斯克的爭奪尤其能說明問題,今年8月,烏克蘭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入庫爾斯克州,一舉占領了1300平方公裏的區域。

在這場攻勢中,烏軍不僅打了俄軍一個措手不及,還在俄羅斯本土建立了緩沖區。

這可是自二戰以來,俄羅斯本土首次被他國軍隊占領。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戰鬥爆發的那一天,俄羅斯國防部還在社交媒體上慶祝,頒發了幾名軍人的英雄勛章。

就在幾小時後,這些軍人駐守的區域已經落入了烏克蘭之手。

這種被動的局面讓普亭和凱瑞姆林宮上下非常難堪。

原本計劃中的快速勝利遲遲沒有到來,反而陷入了漫長的消耗戰。

俄軍高層屢次制定反攻計劃,可每次行動不是遭遇頑強抵抗,就是不得不倉促收兵。

9月份的反攻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俄羅斯從前線調集了5萬名士兵,甚至派出太平洋艦隊的海軍陸戰隊加入戰鬥,但依然沒能徹底將烏軍趕出庫爾斯克的區域。

這些努力最終只換來了控制兩個小村莊的戰果,這樣的結果顯然不符合凱瑞姆林宮的預期。

烏克蘭的反攻與戰爭的政治與社會代價

烏克蘭在反攻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政府拼盡全力調動全國資源支援前線,社會經濟幾乎停滯。

農業區變成了戰場,曾經的黑土地上,如今布滿了坦克的履帶痕跡和彈坑。

一些村莊的農民,不得不離開家園,眼看著莊稼被戰火摧毀。

烏克蘭西部的小鎮裏,有老人坐在籬笆旁,絮絮叨叨地說:「我這一輩子沒見過這麽慘的日子,連家鄉的土都快認不出了。」

經濟崩潰和失業率的激增,讓很多人開始懷疑:這場戰爭還值得嗎?

不過,即便在如此艱難的境地下,烏克蘭人仍然沒有停戰的意思。

在政治層面上,戰爭帶來的不確定性讓烏克蘭領導層陷入兩難。

西方國家的援助逐漸減少,內部呼聲越來越高,要求政府考慮透過外交途徑結束戰爭。

一些烏克蘭高官私下討論過,是否應該用部份領土的讓步,換取北約的保護和更強的國際支持。

但這個選擇卻是場政治賭博,極易引發民眾的反感。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在戰火中跌宕起伏,他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讓烏克蘭的土地完整如初。

但當家鄉被轟炸,經濟垮塌,普通人更多的是希望和平,而不是繼續用炮火換回領土。

俄羅斯方面的困境也同樣棘手。

戰爭初期,普亭希望透過迅速打擊烏克蘭實作政治目的,但三年後的現實顯然偏離了原來的設想。

國際制裁加深了俄羅斯的經濟壓力,各大城市的物資供應變得不穩定。

甚至連前線士兵都抱怨軍需短缺,穿著破舊的軍服上陣,使用老舊的武器。

普亭一邊面臨來自軍方的壓力,要求加大投入,一邊還要安撫國內的民眾,維持社會的穩定。

然而,隨著制裁和戰爭的拖延,這些維持的成本越來越高,普亭政府的選項也越來越少。

更大的麻煩在於,這場戰爭不僅讓俄烏兩國消耗殆盡,還撕裂了國際政治版圖。

歐洲國家在面對烏克蘭的求援時,越來越謹慎。

芬蘭和瑞典相繼加入北約的決定,引發了俄羅斯的強烈不滿,讓這場戰爭成為國際關系的新引爆點。

與此同時,全球的能源市場也因為這場戰爭動蕩不安,油價一路飆升,給依賴進口能源的國家帶來巨大壓力。

對於中國等國際大國而言,如何在這場紛爭中保持平衡,也是一大挑戰。

面對不斷變化的局勢,中國政府只能在中立和支持之間小心權衡,既要維持與俄羅斯的關系,也不能忽略與烏克蘭及西方國家的合作。

戰爭的結局或許還遙遙無期,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沖突已讓無數人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從士兵到普通百姓,從俄羅斯到烏克蘭,每個人都成為了這場戰爭的參與者和受害者。

戰鬥的勝負或許會改變戰場上的格局,但戰爭本身留下的創傷,卻需要很長時間來愈合。

參考資料

俄軍6月奪取50平方公裏烏領土,每平方公裏損失700人,代價巨大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