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交通話探討中東局勢
據環球網報道,10月14日,以色列外長卡茨主動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電話會談,討論了中東局勢相關問題。會談結束後,卡茨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通話內容,並表示希望中國能夠「理解」以色列的「平衡和公平立場」。外界認為,以色列外長此舉意在促使中國支持其立場。此外,卡茨還特別提到有兩萬名中國公民在以色列工作,似乎暗示了一種潛在的威脅。
請註意,最後一句暗示的內容需要進一步核實,因為這種說法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和緊張。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不宜直接表述為威脅。如果需要更準確的表達,可以考慮以下版本:
「此外,卡茨還特別提到有兩萬名中國公民在以色列工作,似乎試圖強調兩國之間的某種聯系。」
中以外交交鋒
在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後,中國和以色列之間進行了多次外交交鋒。其中,在去年10月的聯合國安理會上,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批評俄羅斯和中國沒有支持美國提出的「支持以色列自衛權」的提案。對此,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回應稱:「將中國視為對手是錯誤的選擇。」
以色列:美國中東軍事堡壘?
根據一些分析,以色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美國在中東的一個「軍事堡壘」。這種觀點主要基於以下幾點:首先,以色列與周邊國家幾乎沒有經濟往來,大部份生活必需品依賴歐美供應;其次,以色列國防軍(IDF)與美軍保持著緊密的關系,並且經常派遣人員前往美國接受培訓。
雖然以色列建國的基礎是聯合國提出的「兩國方案」,但實際上其維持現狀主要依靠美國的支持以及IDF的強大實力。然而,最近的加薩沖突顯示,IDF的戰鬥力有所下降,而美國似乎也不急於在中東地區直接介入。因此,以色列可能試圖透過各種方式促使美國直接采取行動。
為了使語言更加客觀準確,我們可以這樣覆寫:
根據某些分析,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角色可以被視作美國的一個「軍事堡壘」。這一看法的主要依據包括:以色列與周邊國家幾乎不存在經濟聯系,大多數生活必需品需要從歐美進口;此外,以色列國防軍(IDF)與美軍之間存在密切的合作關系,並且定期派遣人員到美國進行培訓。
盡管以色列的成立基礎是聯合國提出的「兩國方案」,但實際維持其穩定和安全主要依賴於美國的支持以及IDF的強大實力。然而,近期的加薩沖突表明IDF的戰鬥力有所削弱,而美國目前並不急於在中東地區直接幹預。因此,以色列可能會采取各種措施來促使美國直接介入該地區的事務。
以潛在對手視中國
張軍大使的言論表明,以色列可能將中國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例如,伊朗盡管只有初步的工業體系,卻擁有數千枚各類飛彈,能夠突破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因此,以色列擔憂中國作為全球領先的制造業國家,與中東國家開展軍事合作,可能會削弱其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優勢。目前,包括埃及、土耳其、沙烏地和阿聯在內的多個國家對中國的軍事裝備表現出興趣,並且一些國家已簽署了相關合約,這並非以色列希望看到的局面。
以色列面臨生存環境變化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以色列作為一個依賴「美國霸權」而建立的國家。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及其支持「多極化」的立場,與「美國霸權」存在結構性沖突。此外,「美國霸權」正在逐漸衰落,在中東地區,美國已無法確保伊拉克政權保持「親美」,只能接受沙烏地和伊朗關系緩和的事實。鑒於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這種困境,以色列也逐漸意識到,其生存環境正在發生變化。
王毅對以提出三要求
以色列外長希望中國在巴以沖突中明確支持其立場。對此,王毅外長直接向以色列提出了三項要求:立即實作加薩走廊的全面停火、確保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的安全以及加強對在以色列境內的中國公民和機構的有效保護。由此可見,中方已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接下來將視以色列的選擇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