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大選大局已定?川普對華丟擲「橄欖枝」,歐洲多國提前下註

2024-04-21國際

據觀察者網報道,由於歐洲經濟陷入停滯、對俄羅斯「威脅」感到擔憂以及川普可能贏得2024年美國大選,部份歐洲國家正重新向中國靠攏。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民意調查中表現強勁,有可能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戰勝現任總統拜登,這進一步引發歐洲國家對於跨大西洋緊張局勢和貿易爭端的擔憂。面對現實的壓力,歐洲國家的態度似乎有所變化。就在日前,德國總理朔爾茨選擇存取中國。此外,今年正值中國與法國建交60周年,中法兩國也將進行一系列慶祝活動和會談。

必須要指出的是,川普任期內,由於采取了全面的美國優先策略,不僅對中國,同樣也對美國自己的盟友,舉起關稅大棒,這使得包括歐盟在內的其它美國盟友,在川普時代,跟美國關系惡劣。

如今川普大有卷土重來之勢,歐洲對此有所擔心,並不令人感到奇怪。這其中,德國表現得尤為突出。德國經濟本身就是歐盟經濟之中最依賴於全球化的,並且與中國等世界其他制造業大國經貿聯系相當緊密,川普奉行的相對孤立主義,以及逆全球化,都是損害德國經濟利益的。

在經貿方面,盡管拜登幾乎繼承了川普此前實施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但川普重新執政後采取的措施只會更加激進。

除此之外,外界預測,川普不會像拜登那樣組建同盟,拉幫結派來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相反,他很可能會與俄羅斯達成某種協定,放棄烏克蘭。川普不止一次表示,他上台後,烏克蘭問題將在 24 小時內得到「解決」,這幾乎是變相拋棄了北約、拋棄了歐洲。

不可否認,美國政治舞台上的這場較量正愈演愈烈。川普與拜登兩大陣營之間的角逐不僅關乎個人榮譽和權力,更關系到美國未來政治走向和發展方向。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誰能笑到最後,尚難預料。值得註意的是,美國前總統川普不久前在俄亥俄州舉行競選活動並行表演說時威脅稱,若重返白宮,他將對中企在墨西哥生產汽車征收100%關稅。根據演說現場視訊,川普隨後表示,他「歡迎」中國車企在美國建廠,但前提是必須僱用美國工人。

報道提到,在川普上一任期內,他對中國、墨西哥、歐盟等多方采取多種關稅政策,特別是對進口鋼鋁產品征收25%關稅。即便在拜登上任之後,針對中國的關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了川普時期的做法。川普聲稱,中國在鋼鐵方面「占了我們的便宜。他們正在摧毀我們的整個鋼鐵行業,而在過去的25年裏,我們鋼鐵行業從來沒有做得很好……因為它已經被外國競爭生吞活剝了。」他還為此吹噓,征收關稅的措施實施後,「鋼鐵行業的每個人,看到我都哭了。他們會擁抱我。」

川普首先給中國汽車企業發出了威脅,宣稱如果中國企業在墨西哥生產的汽車出口到美國,美國將會對每輛汽車征收100%的關稅。

隨後,川普又宣稱,如果中國企業在美國建造汽車工廠,就必須僱用美國工人,實際上川普的策略是對於之前征收100%關稅的回應,顯然如果征收100%關稅,屆時進口汽車的優勢就不再,為此川普貌似退了一步,如今美國的營商環境已經沒有了公平可言,如果美國要劫掠相關的產業,透過國會的法律草案就可以推動強迫收購,從而違背了市場競爭的規則。

川普這種言論,與其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提出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主張,內在邏輯基本一致,都是試圖鑄造關稅壁壘,抵消美國制造業上的劣勢,進而振興美國制造業。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川普在海湖莊園會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時,交底其上台後的對華經貿政策,要對所有中國產品加征60%的關稅。因為川普很清楚美國制造業面臨的問題,一方面美國發達的金融業,以及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吸納了大量高端人才,導致美國制造業缺乏發展動力。

川普的此番講話,重點圍繞對華關稅和中國車企的有關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首先是關稅問題。在川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對中國商品征收巨額關稅,是他對華政策的重心。2018年至2019年,美國政府對中國一共征收了5輪關稅,涉及到的中國商品高達數千種,理由則是美國政府老調重彈的所謂國家安全。基於這一原則,拜登總統在掌權期間,即便對華政策的重心是在科技領域,與和中國展開全面競爭,防止半導體等核心技術流入中國,並拉攏域外國家遏制中企的發展。

訊息提到,相較於拜登來說,川普的言論更引起了一部份美國企業的恐慌。如果對中國關稅加征到60%或是更高可以阻止中美貿易往來,首先影響到的就是充當中間環節,以進口中國產品在美國加工和出售成品的企業,這占有很大一部份規模。目前可知的是,拜登雖然也計劃對華電車征稅,但主要是所謂的反補貼稅。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川普第一次將矛頭指向中國汽車產業,稍早前,他就已經聲稱,一旦他重回白宮,他將尋求對中國進口汽車征收關稅,以此來迫使讓中國廠商轉向在美國本土生產更多汽車。川普直言,他不想從中國買汽車,他想讓中國雇用美國的工人在美國制造汽車。簡單點說,川普就是想讓中國車企把汽車產業鏈搬到美國本土。顯而易見,川普的這番言論完全就是在赤裸裸的剝奪中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剝奪中國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權利。

在中國的街頭你可以看到很多美國車,但在美國的街頭你基本看不到中國車。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甚至說:「假如美國路上有300萬輛中國車,北京能讓它們同時熄火」這句話不僅體現出了雷蒙多極端反對中國汽車的態度,同時也反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整個美國根本沒幾輛中國車連雷蒙多要反中國汽車時都只能說「假如」在美國路上有300萬輛中國車。整個美國的汽車保有量為2.87億輛,結果連300萬輛中國汽車都只能「假如有」。美國向來是打不過那就采用行政力量強制禁止。

盡管當前川普與拜登都對中國車企虎視眈眈,但有一句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對於美方的這些威脅,中國車企只需要做好自己,完善自身競爭力,就自然不怕美西方的圍堵。當前僅就中國國內市場也是足夠龐大,經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中國當前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最近有從業者預測,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或飆升到1300萬輛,滲透率達到40%,有如此巨大的增量市場供中國車企磨煉,未來殺出重圍的車企,必然能夠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跟。

這是典型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一邊以利益相誘,另一邊以關稅打擊,背後就一個邏輯:要麽到美國建廠,要麽就別想賺美國人的錢。可是,中國對美出口最多的汽車是特斯拉,其次是通用和福特。中國自主品牌在美國根本就賣不動。也就是說,川普如果加征關稅,真正打擊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福特重慶工廠,還有通用上海工廠。很多人都不知道,最早把中國制造的貼牌車,賣到美國去的是通用集團。早在2015年,通用就把中國生產的昂科威車型,內銷轉出口,賣到美國去了。

而站在美國的國家利益角度上來說,邀請中國的企業來美國設廠,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能讓中國將先進汽車制造業的技術輸送到美國,進而推動美國的工業現代化,但無論是廠子的建立成本還是工人的勞動力成本都需要中國方面承擔,同時,美國也可以透過在金融、法律上的一系列操作,來拿捏這些海外車企。這一路線幾乎和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對付日本汽車的手段如出一轍。彼時的日本汽車工業透過兩次石油危機,以及其省油的車系特點直接擊敗了美國的汽車工業。

除此之外,需要關註的是,最近,來自俄羅斯衛星社的訊息,美國【政客報】援引數名訊息人士的話稱,鑒於美國前總統川普可能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北約有可能接管現由美國領導,協調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援烏聯絡工作群組。北約很慌!為了防止川普上台,提前做出了重大安排。

【政客報】援引匿名歐洲官員的話報道稱,美國的盟國們認為,這一轉變,能使烏克蘭聯絡工作群組的工作制度化,使得北約除美國以外的國家,在川普重新當選之後,對烏克蘭的援助能持續有效。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和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美國和歐洲必須互相支持。當日這個西方軍事聯盟在面臨俄羅斯威脅以及對川普重新掌權的恐懼中度過其75歲生日。

報道稱,盡管烏克蘭戰爭使北約重新把註意力集中到東方宿敵莫斯科身上,但還存在另一個威脅,它正在讓盟國對西方的首要大國美國失去信心。

那就是川普可能再次入主白宮。川普曾損害北約的集體防禦保證,聲稱他將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沒有投入足夠防務開支的成員國。

北約不得不為川普回歸的情景做準備。這同持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的艱難問題直接相關。預計斯托爾滕貝格將再次就援助基輔的600億美元仍被堵在美國國會提出警告。

據彭博新聞社訊息,北約計劃在五年內向烏克蘭提供高達1000億歐元的軍事援助。據接受媒體采訪的外交官稱,此舉旨在保護基輔免受川普重返白宮後產生的「政治變化」的影響。

但盟國之間的討論將是復雜的,因為正如一名北約外交官所說,這是一個「北約能做什麽和不能做什麽」的問題

長期以來,川普都對北約這個世界上最大、最成熟、最強大的軍事聯盟的遺產充滿敵意、矛盾和蔑視。

喬治華盛頓大學沖突與安全研究所所長、國際沖突專家亞歷山大·唐斯在接受半島電視台記者采訪時指出,「如果川普贏得2024年11月份的總統選舉,那麽北約的團結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他補充稱,「這對烏克蘭來說可能是災難性的,也許對一些北約國家來說也是災難性的,因為川普曾表示,他將鼓勵俄羅斯對該聯盟的成員國為所欲為,因為這些國家在國防上的支出嚴重不足。」

據報道,川普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擔任美國總統期間,醞釀讓美國結束北約,只是多次被手下官員勸阻。他在籌備今年總統選舉期間又不止一次放話,如果北約不能滿足美方相關條件,美國就將結束北約。

按照美國媒體報道說法,川普的條件包括其他北約成員國必須大幅增加軍費。不過,美國國會去年年底透過一份法案,要求總統在宣布結束北約前必須征得國會批準。

此外,不可忽視的是,據路透社報道,對於美國前總統川普稱如果他再次當選美國總統,計劃對美國進口的所有商品征收10%關稅,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警告稱,這一做法會引發貿易夥伴的反擊,造成「雙輸」局面,而這種局面可能會顛覆貿易體系。報道稱,對於川普所提出的上述做法的影響,伊維拉稱,「如果這麽做,顯然對世貿組織的規則沒有好處。我認為這很有可能導致針鋒相對。作為回擊,其他成員國也會尋求征收此類關稅」。

路透社稱,這是伊維拉首次公開就川普再次當選總統可能會對貿易產生的影響發表評論。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等多家媒體此前報道,川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稱,如果他再次當選美國總統,計劃對美國進口的所有外國商品征收10%的關稅。有觀點認為,如果川普這一想法得到落實,會「扭曲全球貿易、阻礙經濟活動並對美國經濟產生廣泛的負面影響」。

今年年初,在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據報道,美國前總統川普與顧問討論了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征收60%統一關稅的可能性。對此,汪文斌表示,「我們不對未經證實的訊息發表評論。」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維護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全球經濟增長。早在去年,據美國福斯新聞網報道,川普和他的2024年總統競選團隊就曾推出所謂「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宣稱「向中國征稅以建設美國」。

川普3月份接受「消費者新聞和財經頻道存取時自稱是「關稅的堅定支持者」,他還說,征收關稅可能導致的美國消費者物價上漲可以透過減稅抵消。川普說:「當你被其他國家占便宜時 ,我堅決相信關稅對經濟有效。撇開經濟不談,它還賦予你與別的國家談判的籌碼。」川普擔任美國總統時推行關稅政策,特別是針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試圖迫使北京做出讓步,但這一政策最終並沒有改變中美之間的貿易平衡問題。川普也對歐盟征收關稅,歐盟則對美國產品大幅征稅作為回應。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近日刊登評論文章稱,美國政府揚言對中國加征關稅與其說是一種經濟手段,倒不如說是一種政治工具。

文章稱,為爭取美國工人的選票,拜登和川普都宣稱將考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然而,加征關稅可能產生預期外的經濟後果,從而最終更多地懲罰了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美國進口商承擔了川普執政期間對中國加征——以及在拜登執政期間大部份保留的——關稅的幾乎全部成本。

據了解,在擔任美國總統的四年時間裏,川普還經常抨擊WTO,並且一度威脅要結束該組織。川普執政時還阻撓了WTO上訴機構的新法官任命,導致上訴機構一直未能任命新法官,最後因法官人數不足而陷入停擺狀態,至今仍未恢復。就近期民調而言,川普和拜登的支持率十分接近,拜登整體稍占優勢,但選民更認可川普在經濟方面的表現。美國經濟狀況已成為拖累拜登選情的主要因素之一,盡管幾個月通脹大幅下降,但此前數年通脹高企讓美國民眾對拜登政府頗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