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1600萬人參與「零元購」,拜登卻聲稱美國治安處於最佳狀態?

2024-10-15國際

1600萬人參與「零元購」,拜登卻聲稱美國治安處於最佳狀態?

在美國治安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1600萬民眾參與的「零元購」現象令人震驚。盡管拜登政府聲稱暴力犯罪率下降10%,並將此視為治安狀況改善的標誌,但現實卻與此相悖。大城市如舊金山、芝加哥等已淪為暴力犯罪的重災區,民眾對治安的憂慮不斷加深。此文揭示了政府透過重新定義「暴力犯罪」數據的手段,掩蓋了真正的社會問題,反映出當今美國政治中普遍存在的「懶政」現象,呼籲對社會治安進行深入反思與改革。

重新定義的治安

在美國,尤其是五角大廈所在地阿靈頓縣的犯罪地圖上,顯露出不容忽視的治安問題。紅色區域代表著頻繁發生的暴力犯罪,而綠色和橙色區域則暗示著相對較好的安全狀況。令人震驚的是,整個阿靈頓縣的暴力犯罪集中在五角大廈附近。這裏每天有兩萬名現役美軍上下班,卻無法管理腳下的土地,以至於每72分鐘就發生一起暴力犯罪。這一現象如同一個悖論,令外界不禁懷疑,究竟誰在保護這一片土地?

更令人費解的是,面對日益嚴峻的治安問題,拜登政府似乎選擇了掩耳盜鈴的方式。為了美化數據,白宮透過重新定義「暴力犯罪」這一概念,試圖以此來降低犯罪率。在上個月的新聞釋出會上,白宮宣布今年上半年美國暴力犯罪率下降了10%,並稱治安狀況達到了50年來的最佳水平。發言人更是巧妙地將這一成就歸功於副總統哈裏斯,聲稱打擊犯罪的指令是拜登下達的,由哈裏斯負責執行。這種政治遊戲背後,隱藏的是對美國人民真實處境的漠視。

社會現實的冰冷對比

然而,美國民眾對此顯然並不買賬。舊金山、芝加哥、紐約、費城和華盛頓等大城市,成為現實版的哥譚市。毒品泛濫、零元購現象頻現、槍擊事件接連發生,曾經被視為「首善之地」的華盛頓,治安卻名列倒數第二,每40分鐘就發生一起暴力犯罪。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是【紐約時報】這類曾支持拜登的媒體也忍不住發聲,質疑所謂「暴力犯罪率下降10%」的數據來源。

在面對【紐約時報】的質疑時,白宮發言人聲稱數據來自FBI。然而,當【紐約時報】向FBI求證時,卻得到了沈默的回應。幾天後,FBI在官網上悄然釋出訊息,將2023年的犯罪率由「下降2.1%」修正為「上升4.5%」。這一變化無疑是在暗示「今年下降10%」的說法存在問題,也讓公眾對政府數據的可信性產生了更多的疑慮。

參與零元購的民眾

隨著犯罪現象的加劇,相關調查顯示,去年約有1600萬美國人參與過「零元購」,這相當於美國總人口的5%。每個生活在美國的人都見證了這一現象。報告中提到,五角大廈的一位高官在商場閑逛時,目睹了兩名蒙面劫匪洗劫卡地亞專賣店。然而,這位公仆並未選擇制止犯罪,反而在保鏢的護送下迅速逃離,令人感到諷刺和無奈。

更為荒謬的是,劫匪在搶走手表後,也匆匆進入停車場,並交了兩美元的停車費。這種離奇的場景,背後揭示的是法律與道德的失衡。在「零元購」的潮流中,參與者面臨的代價極低,即便被捕,罰款通常不超過1000美元。這樣的情境讓很多人認為「零元購」並不可恥,甚至將其視為應對通貨膨脹的有效手段。調查顯示,參與者中有50%承認曾考慮過這一做法,這讓人深思:在如此寬松的法律環境下,何以能期望犯罪率的降低?

政府的選擇與社會的無奈

為何1600萬人的「零元購」現象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卻反映出美國政府在治安問題上的無能?因為拜登政府透過重新定義犯罪,加大了對「零元購」現象的縱容。各州提高了「零元購」的犯罪門檻,例如加州規定950美元以上才算犯罪,而華盛頓和紐約則分別為1000美元和980美元。這樣的政策讓許多輕微的盜竊行為被視為無關緊要,警察因處理其他更為緊迫的案件,往往無暇顧及這些「小事」。

在「罪惡都市」芝加哥,商店面臨著「零元購」泛濫的困擾,87%的商店都遭遇過搶劫,保險公司甚至開始拒絕承保。沃爾瑪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撐了兩年,但每年卻因盜竊損失高達兩百萬美元,最終不得不關閉了芝加哥的門店。這一決定引發了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認為沃爾瑪的行為是一種「種族歧視」,僅僅關停了黑人社群的門店,卻未涉及白人社群。

這一現象並非個案,實際上,政府的「懶政」思維已成為當今美國政治的常態。從上到下,決策者們似乎只關心如何在選舉中獲得勝利,而忽視了真正的社會治理。反觀歷史,川普政府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時曾反對進行檢測,聲稱「不檢測就沒有」,這種扭曲現實的做法,是否也在隱約傳達著某種無能和恐懼?

深層次的反思與呼籲

面對如此嚴重的治安問題和政府的懶政,社會亟需進行深層次的反思與改革。美國吸毒問題也不容小覷,政府選擇透過合法化某些毒品來「減少」吸毒人數。比如,在紐約和舊金山等地設立「毒品註射點」,為癮君子提供安全的吸毒環境,表面上看是為了保障公共安全,實則卻是放棄了對這一社會問題的治理。這樣的舉措究竟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治標不治本的懶政?

更深層次的分配改革需要提上日程,以避免觸動某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在面對政治和社會問題時,光靠修改數據和重新定義概念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隨著全球媒體對這些數據的掌控,想透過操控輿論來維持表面的平靜,最終只會使得問題愈發嚴重,真實的社會現狀終將浮出水面。

美國的治安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零元購」現象,不僅反映了社會的病態,也讓人們對政府治理能力產生了質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公民意識的覺醒與行動或許是破解這一困局的關鍵。面對未來,我們需要的是更為有效的政策與更有擔當的政府,而不僅僅是數據上的偽裝與自欺欺人。究竟如何重建社會的安全感,可能是擺在每一個美國人面前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