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港媒:孟加拉灣釋放潛力離不開對華合作

2024-08-30國際
參考訊息網8月30日報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27日刊登題為【中印合作如何幫助孟加拉灣實作繁榮】的文章,作者是溫斯頓·莫克。文章摘編如下:
孟加拉灣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然而,它尚未實作自身經濟潛力。
有效的制度在經濟開發中往往會超越地理因素,新加坡和阿聯就是例證。這兩個經濟體在與大國的關系中也實作了平衡。同樣,孟加拉灣非但不會被分裂成不同勢力範圍,反而可以透過有效的中印合作來釋放潛力。
鑒於供應鏈的全球化,國際合作對先進制造業至關重要。
雖然在美國的限制措施之下,中國在努力發展自給自足的芯片產業,但如果沒有中國的電池,美國可能很難擴大其電動汽車產業。
從美國到日本,成功的工業化往往利用了較早實作工業化的國家的技術。例如,孟加拉國透過南韓和中國的投資,建立並擴大其紡織業和服裝業。與此同時,盡管政府大力推動,但印度制造業在經濟中所占比例十年來一直停滯不前。
印度希望實作出口主導的工業化,如果不利用中國的制造業實力,就有可能面臨失敗的風險。如果沒有中國工程師的一些初期援助,印度如何能夠建立一個繁榮的電動汽車產業?
除了經濟發展,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都需要國際合作。過去十年裏,中國在控制肺結核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它可以與其南亞鄰國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
中國成功的經濟改革是建立在義務教育的普及基礎上的。同樣,孟加拉國和印度在提高青少年識字率方面也取得可圈可點的進展。然而,印度在語言方面的復雜性給教育公平帶來一道獨特的障礙。相比東亞全球公認的出色教育品質,南亞國家仍需彌合差距。為了釋放全部經濟潛力,孟加拉灣國家必須優先進行全面的教育改革,也許要從東亞的成功中吸取經驗。
衡量經濟發展的真正標準,不僅僅是國內生產毛額,而是人民的福祉。人力資本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印度的最終目標應該是改善本國人民的生活。盡管存在領土爭端,但對抗中國本身並不是目的。例如,對中國智慧型手機制造商和應用程式的打壓,可能會讓印度民眾付出巨大的社會和經濟代價。
相比泰國和越南等其他新興經濟體,這樣的政策有可能使印度處於競爭劣勢。由於印度自己對獲取中國尖端技術設限,印度可能會在不經意間阻礙本國的發展。在印度開辟經濟復興之路之際,這種雙輸的做法有何明智之處?
這可能的確是「印太時代」。雖然這個詞是為了抗衡中國而杜撰的,但它可以被重新設想為亞洲更廣泛的合作——包括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該地區人民的集體福祉將超越狹隘的政治。不管是抗擊肺結核還是提升教育水平,孟加拉灣國家都會從中印合作中受益。(編譯/許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