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沙利文訪華 中美關鍵關口頻互動

2024-08-30國際
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右)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北京會面。視覺中國供圖
8月27日至29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應中方邀請訪華,這是沙利文上任近4年來首次中國之行。其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北京同沙利文舉行新一輪戰略溝通,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討論。
中美保持戰略溝通並開展經常性磋商,始於2022年11月中美元首峇里島會晤達成的共識。此後,王毅和沙利文分別於2023年5月、2023年9月和今年1月在維也納、馬爾他和曼谷進行了3輪戰略溝通。此次從「第三地」轉場至北京,是兩人近16個月來的第五次會面。「穩定」是國際問題專家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一致提到的關鍵詞,他們認為相較於為中美關系取得新的成果突破,「北京之會」成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雙方均表現出保持中美關系穩定、管控和避免危機發生的共同意願。
中美磋商離北京越來越近
「我們的磋商離北京越來越近。」8月27日,在與沙利文握手合影留念後,王毅面向媒體說道。有分析認為,這一表述顯示出中美對戰略溝通這一重要渠道發揮積極作用的肯定,也讓「溝通對話主場在何方」的答案不言而喻。
王毅說,中美關系攸關兩國,牽動世界。過去幾年,兩國關系充滿波折。在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的戰略引領下,雙方實作了重返峇里島、通往舊金山,其中的經驗值得總結,教訓需要汲取,關鍵是要錨定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大方向。
2023年11月,中國領導人在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中提出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和共同促進人文交流「五根支柱」,撐起中美關系「舊金山願景」。王毅表示,「落實好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是中美雙方的共同職責,也是此次戰略溝通的主要任務。」
沙利文訪華前夕,8月25日,中國外交部美大司負責人在吹風會上表示,中美關系仍處在止跌企穩的關鍵關口。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沙利文此訪延續了舊金山會晤後中美保持密切溝通的積極勢頭,但美國持續對華遏制打壓,給中美關系發展帶來極大挑戰,加劇可能失控的風險,雙方需要透過深度交流防止誤判。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此次「北京之會」符合以往王毅和沙利文「一年兩次左右」的見面節奏,「但不代表當下時間點不重要」。他指出,美國正值大選季,內部政治活動頻繁給中美關系增添了不確定性。「一旦中美關系在美國政府換屆之際出現危機,可能會對兩國關系產生較長期的消極影響,而如果美國下屆政府承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中美關系,那不論最後誰贏得選舉,都將有利於兩國關系的長期穩定。」
值得關註的是,沙利文此訪是8年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首次訪華。53年前的1971年,借助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季辛吉秘密訪華,中美攜手促成了1972年尼克森總統跨越太平洋的「破冰之旅」。任期已進入倒計時的美國總統拜登尚未在總統任內訪華。今年11月,202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與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將先後在秘魯和巴西舉行,有美方官員透露中美領導人「均有可能出席」。不少美國媒體猜測,沙利文此訪或為相關計劃「打前站」。蘇曉暉也認為,中美均表現出有意願溝通往來,不排除未來幾個月雙方有更高層級交流的可能性。
「負責任管理美中關系」要求美方言行一致
8月27日至28日,在同王毅會談中,沙利文表示,拜登總統致力於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系,避免競爭演變為沖突,並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他稱,「美中之間有分歧,有競爭,也有很多需要合作的領域。同意應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對方,競爭也應當是健康、公平的。」
對此,蘇曉暉認為,目前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現任的民主黨政府有透過妥處對華關系向民眾展示其「外交成績」的現實需求。
自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以來,雙方已建立和恢復20多個對話溝通機制。然而,對話溝通之余,中方多次敦促美方,積極務實開展對華交往,言行一致地把承諾落到實處。關於此次戰略溝通的議題,中方既著眼大處,繼續探討中美戰略認知問題、國家安全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邊界問題;也涉及具體問題,重點就台灣問題、發展權利以及中國戰略安全等表達嚴重關切、闡明嚴正立場、提出嚴肅要求。根據中國外交部8月28日公布的內容,台海、經貿、科技、南海、烏克蘭、中東及北韓半島等問題均出現在雙方議事清單中。
王毅強調,台灣屬於中國,中國必將統一。「台獨」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美方應當把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落到實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然而,近期,美國插手台海的動作不斷。8月22日,美國「強森」號飛彈驅逐艦過航台灣海峽並公開炒作,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8月25日,美方與台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和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在華盛頓地區舉行會談;另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計劃於8月31日起訪美。中方已明確表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對此,沙利文向中方表示,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不支持「一中一台」。
此外,在舊金山元首會晤中,拜登既表態「不尋求透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也指出「美中經濟相互依賴,美國樂見中國發展富裕,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同中國‘脫鉤’」。然而,美方表態屢屢被事實「打臉」,「說一套做一套」的戲碼頻繁上演。
8月29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左二)在北京與中方舉行會談。視覺中國供圖
8月7日至8日,美國糾集菲律賓、加拿大和澳洲等盟友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同期,菲律賓在美國慫恿下連續在我南沙群島仙賓礁鄰近海域侵權挑釁。另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美國預計將於8月底公布對電動汽車、半導體、太陽能電池、起重機和鋼鐵等一系列自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征關稅的最終方案。有關措施原定於8月1日生效,後因美國國內反對聲浪高漲而推遲實施。
在達巍看來,美國對華政策的矛盾之處在於,不論是「接觸」還是「遏制」都無法準確形容和概括。美國鼓吹「對華競爭」,但這既沒有達到其預期目標,也傷害了美國自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7月8日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采訪時直言,美國對華打壓政策是失敗的,並未「遏制」中國,反而加劇了緊張局勢,降低了經濟福祉和全球經濟效率,分裂了世界經濟,使人們更接近戰爭。
8月27日,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富比士第六屆美中商業論壇上表示,作為世界經濟兩大火車頭,中美經濟總量超過世界1/3,貿易額之和約占世界1/5,「脫鉤」意味著世界會更窮。「甩鍋推責」解決不了問題,訴諸貿易戰、產業戰、科技戰更不會有贏家。
民間交往為中美樹立正確認知提供助力
隨著9月開學季臨近,中國留學生赴美入境可能遭到無端盤查的擔憂在社交媒體上再度掀起熱議。在同沙利文的會談中,王毅特別提到:「中美關系要行穩致遠,關鍵在於鞏固民意基礎。應當為人民之間的交往搭建更多橋梁、鋪設更多道路,而不是設定障礙。」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美在多領域、多層級保持著密切互動。僅在過去一個月內,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群組首次高官會議、中美金融工作群組會議、中美迴圈經濟專家對話啟動會、中美外交部第八次國際法磋商等雙邊活動先後舉行。最新一輪戰略溝通中,中美同意繼續開展禁毒、執法和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應對氣候變遷等領域合作,同意適時舉行兩軍戰區領導視訊通話、第二輪中美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等機制性安排。
國家層面之外,地方外交和民間外交也在熱絡進行。4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市長布瑞德訪華;5月,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灣區的政商學界代表在美對話;6月,中美宣布建立地方氣候合作聯系機制;7月,來自中國14個省(區、市)和美國21個州的30余位政商人士齊聚華盛頓州塔科馬市,共同出席第六屆中美友城大會。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第六屆中美友城大會開幕式視訊致辭中介紹,2023年以來,美國10余個地方團組訪華,中國地方省市負責人率30多個團組訪美,為中美關系止跌企穩貢獻力量。在蘇曉暉看來,中美各層級的接觸,得益於兩國客運航線的穩步恢復和美國國內政商學界不少有識之士的努力。
值得關註的是,青年交往也為中美關系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6月,「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旗艦活動在中國多地開展。同月,作為塔科馬市的友好城市,福州市見證了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的舉辦。美國青年耶利米亞·安東尼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分時享說:「如果對他國保持尊重和好奇,所有人都有可能成為朋友。」
達巍目前正帶領由清華大學師生組成的團隊在美國多地訪學交流。達巍認為,中美交往仍由官方主導,民間交往在其間發揮著「緩衝區」的作用。「健康的民間交往有助於中美樹立正確認知,避免官方層面的矛盾或對抗過分影響兩國社會。」達巍補充說,相較中美曾建立起上百個對話交流機制的「高峰期」,兩國交往和接觸的恢復還需要更多時間。
本報北京8月29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 記者 陳小茹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