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行

2024-10-25國際
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現場。陳衛華攝影
中國日報柏林10月22日電 來自中國和歐洲的人權領域高級官員、專家學者、有關社會組織、智庫和媒體代表22日相聚在柏林萬豪酒店舉辦的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上。
在主題為「新興權利保障:中國與歐洲的視角」一整天的會議上,六十余位來自德國、英國、瑞典、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捷克等國的專家圍繞經濟平等與社會權利、數位技術與人權、氣候變遷與人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在致辭中表示,如何保障新興權利已成為全球人權事業開發中的新課題。中國以法治方式保障公民網路安全和私密權,積極推進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面對新興權利對當前全球人權治理體系產生挑戰,各國應攜手合作,以「人類優先」作為新興權利保護的基本理念,以真正多邊主義避免全球新興權利治理失衡,以開放公正凝聚共識,共同為全球新興權利保障提供方案。
國際哲學學會和國際科學哲學院主席、克羅埃西亞紮達爾大學哲學教授尤雷·佐夫科(Jure Zovko)認為,應從人權角度開展文明對話,相互學習,探討如何保護人類和人類生存條件,避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危險。
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史蒂芬·布勞爾(Stephen Brawer)認為,最根本的人權始於生存權和發展權,沒有生存和發展,人權的保障就缺乏根基,應尊重文明多樣性,倡導文化平等與對話。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公使曾凡華表示,中歐在新興權利保障方面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也面臨同樣的治理挑戰。應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對話交流,更好地了解理解對方,尋求合作共識。中德、中歐關系的發展不僅對雙方有利,也將給當前動蕩的世界帶來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德國智庫席勒研究院院長黑爾佳·策普-拉魯什(Helga Zepp-LaRouche)說,一些國家或者國家集團不擇手段地維護自己的利益,給人類命運帶來了嚴重威脅。人權是全球性議題,應透過全球合作來實作。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全球三大倡議」,考慮到所有國家的利益,超越了狹隘的地緣政治。
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人權研究中心主任蔣建湘表示,不斷湧現的新興權利概念,給傳統人權理論體系帶來了挑戰,新興權利概念及其保護實踐的多樣性,是國際社會文化多樣性的具體體現。深化中歐人權機構和學者間的合作交流,能夠為新興權利的理論研究與保障實踐註入新的智慧。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前促進民主和公平的國際秩序獨立專家艾爾弗雷德-莫裏斯·德薩亞斯(Alfred-Maurice de Zayas)認為,和平是所有權利的基石,沒有和平就沒有實作永續發展的機會。和平不僅僅是戰爭的結束,各國應共同維護民主、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逐步消除沖突的根源,切實保障所有人的人權。
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國際法研究所前所長法比奧·馬爾切利(Fabio Marcelli)表示,有人一直說戰爭是通向人權的手段,這是非常糟糕的,我們必須要找到另外一條道路和方法,因為戰爭不能作為實作人權的手段,它是侵犯人權的,它淪陷了和平,我們應該反對戰爭。他同時表示中國是人類重要的和平力量。
德國聯邦州黑森州歐洲與國際事務部門前負責人博喜文(Michael Borchmann)也表示,在本世紀之初有很多戰爭爆發,導致兩千多萬難民流離失所,還有難以計數的死亡。發動戰爭有悖於尊重人身安全權這一基本的權利。
他說,中國在推動調解和平斡旋,調解俄烏沖突,巴以沖突。而其它一些大國則是在火上澆油。
保加利亞科學院國家與法律研究所、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瑪麗安娜·田(Mariana Tian)表示,人權問題一直是西方對中國施壓的工具,最近中國從防禦轉向了主動的外宣,中國不僅堅持認為自己的發展模式是好的、可行的,包括人權的領域,而且還提出中國的人權概念是優於西方的,是有優勢的,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權利。
德國中國文化基金會監事會主席阿克塞爾·黑格維因(Axel Hegwein)在傍晚的閉幕詞中表示:這次活動組織的特別完美,而且整個講演者們的安排也非常完美。
他說學習人權、討論人權就意味著要交流、要互鑒,要有觀點的沖撞。他同時表示柏林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也是東西相接歷史相連的地方。
「中歐人權研討會」於2015年創立,是中歐人權領域深層次交流合作的機制化平台,此前已舉辦八屆。本屆研討會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南大學共同主辦,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德國中國文化基金會承辦,德國明斯特大學、國際哲學學會合作舉辦。
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現場。陳衛華攝影
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現場。陳衛華攝影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