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德國對華認知不統一 中德經貿壓艙石還在嗎?

2024-04-20國際
03:03
上周日,朔爾茨開啟了訪華之旅,這是他自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他也是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朔爾茨此時訪華,釋放出了哪些訊號?創新合作逆勢而上,中德兩國經貿合作走向何種新模式?中德關系將如何引領中歐關系未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歐洲國際關系室主任趙晨,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鄭春榮、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西方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詹宇波,以及蘇州大學講席教授、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誌凱在做客東方衛視、看看新聞Knews【環球交叉點】時,和主持人袁鳴展開討論。
袁鳴:去年7月,德國聯邦政府透過了第一個所謂【中國戰略】,把中國明確定義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的對手。我們怎麽來理解?
鄭春榮:歐盟在2019年把中國定位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後來歐盟各國都沿用了這種說法,也表明了歐盟其實在對華的認知上,它內部是矛盾的。我們反復和歐盟講,我們是合作夥伴。只有堅持這個定位,我們出台的政策才能夠更多去推動我們雙邊之間的合作。
袁鳴:三個矛盾的定位綜合認知。德國的「去風險」戰略中,經貿關系還依然會是中德關系的壓艙石嗎?
趙晨:中德之間相互依賴,以及經濟貿易的相互融合度,目前已經達到了新高。我個人認為,經貿關系現在依然是中德關系的壓艙石。現在德國的企業界,尤其是在華投資的企業界,他們要比政府有更大的預期和魄力,也有更大的需求。第一,從市場份額來說,就拿汽車市場來看,他們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占了其全球市場份額的1/3。對於大眾來說,可能要占到40%。如果丟掉了中國市場的話,你沒有辦法生存或產生極大的降低。第二,現在中德之間的合作,是建立在高科技相互學習基礎上的合作。德國的汽車廠商已經邁出了這一步。
高誌凱:確實德國現在有一種錯綜復雜的心理,但是這個心理主要是在政治層面。德國有些政治勢力過分受到了美國的影響。美國想牽著他們的鼻子走,把德國作為「反華、仇華、敵華」勢力。另外,兩國之間的關系在不斷地變化,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德之間不應該搞政治化,不應該凡事都要提地緣政治。因為中國與德國不具備真正地緣政治方面的競爭關系。
詹宇波:經濟學特別強調的是目標函式是什麽,你最終要的是什麽。我想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沒有人會說我要的是一個戰爭、動蕩、貧窮的後果。大家都希望有一個繁榮的穩定的未來。所以我想,只要有務實的思維,最終會有一個好的未來。
編輯: 王麟
責編: 左禾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