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財長耶倫卸任前,想再「吃一次中餐」,她能否能被中方邀約?

2024-09-11國際

最近,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政府換屆後她可能會辭職,而在卸任後,她的一個重要「願望」是再次存取中國。可以看出,耶倫仍希望「盡職盡責」,畢竟距離她上一次訪華已不足五個月,當時她對中餐情有獨鐘。因此,這次若能成行,預計也會嘗試各種美味的中國料理。不過話說回來,即便耶倫表達了這樣的期望,她是否能夠等到中方發出的邀請呢?

實際上,在美國的部長級官員中,耶倫存取中國的頻率相對較高,甚至超過了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卿布林肯。值得註意的是,中美關系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然而在處理中美外交問題上,布林肯並未發揮出明顯建設性作用。例如,不久前他計劃訪華,但最終他的專機接連降落在越南和蒙古等鄰近地區,以此試圖影響中國的戰略環境,同時還尋求與其他國家結盟。此外,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他也常常顛倒黑白,企圖誤導其他國家選擇立場,對此我們表示堅決反對。

實際上,可以看出,布林肯在中美外交關系上並沒有發揮太多作用,反而是78歲的美國財政部長為了促進中美關系頻繁奔走。

主要原因很簡單,實際上美國與中國的談判並非出於對中國利益的考慮,而是為了自身利益著想。換句話說,美國希望透過與中國的合作來促進自己的經濟發展,因此美國財長頻繁訪華,而非專門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卿布林肯。

這次耶倫的「期望」顯然是希望再次訪華,看來她此行也肩負著某種使命。

根據彭博社和路透社的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她可能會在總統拜登現任期滿後於明年一月份辭去財長職務。不過,她尚未做出最終決定,具體情況還需視而定。此外,耶倫提到她希望在卸任前能對中國進行一次存取。這表明她渴望在中美之間發揮橋梁作用。盡管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例如繼續與中國保持溝通,但耶倫認為未來幾個月將會非常繁忙。她表示自己有可能再次訪華,並預計雙方將安排互訪。在耶倫看來,在美國政府換屆之際,她仍有機會收到來自中國的存取邀請。

耶倫在談及來中國的目的時,透露了一些細節。她認為中美在經濟方面存在不同的觀點,但雙方應加強合作,例如共同應對氣候變遷和幫助開發中國家減輕債務。她指出,若未來發生全球金融危機,中美之間建立有效溝通機制至關重要。同時,她還強調,美國下屆政府應該將改善與中國關系放在優先位置,不僅是高層人員,各級別間的交流同樣重要。此外,耶倫警告稱,如果缺乏及時溝通,兩國緊張關系可能加劇,她希望能夠克服這一困境。

因此,耶倫是否能接受中方的邀請,還需要根據她訪華的正式性來判斷。而對於這次耶倫提到的「解決溝通問題」等一系列空話,我們並不需要完全相信。

今年四月份,耶倫存取中國。在她此行期間,中美兩國官員在多個層級和領域展開了深入交流。然而,她當時主要關註的是無中生有的「產能過剩」問題,並試圖以「實力的地位」與中國進行對話,這讓我們自然感到不悅。

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把產能和其他經濟問題過度政治化或安全化違背了經濟規律。這種做法不僅對本國的產業造成損害,也會影響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中國主張各國應堅持公平競爭、開放合作的市場經濟原則,遵循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以妥善解決經貿合作中的矛盾和分歧,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實際上,我們無需對耶倫在卸任前的最後一個願望是否能夠實作抱有過高的期待。

根據上述訪談的情況來看,美國通常派遣像耶倫這樣的官員前往中國,然而在這類存取之後,雙方往往不會達成重要協定。以往的多次嘗試也證實了這一點,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的做法存在矛盾。一方面,他們施加壓力,要求他國遵循自己的意誌;另一方面,又表現出機會主義,希望展開對話並尋找「弱點」。首先,美國常常一套說辭、另一套行為,其言行不一致。如果真心關心中美關系的發展,美國應當采取切實行動。因此,從根本上講,耶倫此次訪華顯示出美國強硬策略的不奏效,因此才轉向機會主義。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熱烈歡迎耶倫財長前來品嘗我們的美食。她上一次訪華時,首先在廣州的著名餐館「陶陶居」就餐。她身穿寬松的衣服,斜挎背包,看起來非常接地氣。在那裏,她嘗試了燒酒、冰鎮咕嚕肉、一口酥豆腐、大蝦餃以及紅米腸等多款經典粵菜。為了更好地與當地民眾互動,美國外交人員特意要求移除餐廳內的屏風。不久後,她又前往北京,選擇了一家川菜館品味水煮牛肉、麻婆豆腐和若幹清淡蔬菜。當然,還有四川特色面食,包括四川涼面、川北涼粉、擔擔面及鐘水餃。在中國之行結束時,她在北京三裏屯的一家精釀啤酒餐廳點了一杯本土生產的精釀啤酒。

顯而易見,上一次耶倫訪華的旅程收獲頗豐,品嘗了許多中國美食。央視的報道中提到,「美國財長耶倫選擇了正宗粵菜,並且巧妙地使用筷子。」由此可知,耶倫對中餐確實下了一番功夫,她似乎相當喜歡這類食物。她自己也曾表示,與世界各國人民交流是她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當地的美食和餐館進行接觸。

無論耶倫此次訪華是否能夠成行,我們都希望創造一個有利於中美關系改善的環境,以抓住任何可能出現的機會,發掘雙方合作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