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88國一致同意,對以色列武器斷供,中國宣布支援黎方,總攻將開始

2024-10-12國際

以色列如今已經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

作為北約重要成員和西方大國之一,法國與以色列原本關系密切,並曾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支持。然而,近期法國總統馬克龍卻也「轉變了立場」。

在10月5日的第19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閉幕式上,馬克龍特別提到了黎巴嫩的停火問題。他指出,法語國家組織的88個成員國一致同意應盡快促成黎巴嫩的長期停火,緩解當前的緊張局勢。隨後,法國還將專門召開國際會議,向黎巴嫩提供援助與支持。

法語國家組織是一個於1970年由法國主導成立的國際組織。當時,英語正逐漸崛起為「第一語言」,而法語則面臨衰退的危機,因此法國希望借此機會重振法語的輝煌。

這個組織不僅法語國家可以加入,將法語列為官方語言之一的國家也有資格成為成員。後來,一些與法國關系密切的國家也陸續加入,例如艾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等,雖然這些國家並非法語國家,但它們同樣是該組織的成員。

鑒於美國的霸權特征以及英美在文化上的壟斷,這個法語國家組織自然帶有一定的反霸權色彩。畢竟,法國在北約中一直扮演著「刺頭」的角色,始終對美國的壟斷霸權表示不滿,時常與美國針鋒相對。當美國呼籲大家支持以色列時,法國卻要求以色列停火。

馬克龍關註的不僅僅是黎巴嫩局勢,還包括加薩問題。他對內塔尼亞胡的政策進行了直接批評,指出以色列目前的行動不僅無法緩解局勢,反而會激發「仇恨和憤怒」。因此,他宣布法國將不會向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提供武器,並呼籲西方國家停止對以色列的武器供應。

法國早在今年3月就曾呼籲停止對以色列的支持。當時,法國外交部副發言人凱瑞斯托夫·勒穆瓦納指出,鑒於加薩走廊嚴峻的人道主義危機,法國出口給以色列的武器不得用於在加薩的軍事行動。這並不是法國首次發出類似呼籲。

如今,法國采取了更進一步的措施,不僅停止了對以色列的武器供應,還呼籲其他國家共同參與這一「武器禁運」,以透過政治手段解決沖突。最後,馬克龍直言:「黎巴嫩不能淪為下一個加薩走廊!」

法國的呼籲頗具成效,這不僅歸功於其仍然具備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同時也因為許多西方國家可能已經厭倦了無止境地支持以色列——他們不斷為以色列的暴行「善後」,卻幾乎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報酬。

正如所見,不僅德國和加拿大已經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就連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也中止了與以色列的三十多項軍火合約,主要涉及軍用飛機,原因是這些武器可能違反國際法。盡管英國不像法國那樣全面切斷對以色列的支持,但他們也承諾將確保這些武器不會導致人道主義危機。

如此一來,公然支持以色列並向其大規模運送武器的西方國家中,美國成為唯一的例外。美國的立場也頗為耐人尋味:一方面,他們對加薩的人道主義危機表示關切,呼籲實作停火;但另一方面,他們對停火設定了諸多條件,歸根結底就是要求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等組織妥協甚至投降,必須達成對以色列有利的和平才可。

這實際上還是在表達對以色列的支持,可見美國確實與以色列緊密捆綁。不過,這對我們來說或許是個好訊息,畢竟許多西方國家已經停止支持以色列。為了確保以色列在戰場上的優勢,美國勢必要加大對其資源的投入。鑒於美國的霸權力量有限,更多資源投入以色列勢必會減少他們在亞太地區的投入,這樣一來,我們的壓力也有望緩解一些。

回到以色列方面,法國的聲明自然引發了以色列的強烈不滿。當天,內塔尼亞胡立即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回應,嚴厲譴責馬克龍「可恥」。根據他的說法,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以及葉門胡塞武裝等組織都是「野蠻政權」,而以色列和西方國家則代表了「文明世界」。因此,以色列的戰鬥被他形容為「文明與野蠻之間的較量」,所有文明國家都應當站在以色列的一邊。

如今,法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竟然為以色列的敵對方發聲,這讓他感到極度憤怒。他指出,以色列目前在七條戰線上作戰,而這場戰鬥本應是全球共同對抗「極端主義」的戰爭,然而法國卻在削弱以色列的「自衛能力」。同時,內塔尼亞胡還強硬表示:即便缺乏這些國家的支持,以色列也必將贏得這場戰爭!

10月6日,馬克龍再次與內塔尼亞胡通話,重申法國始終是以色列的朋友,但他堅信中東停火的時機已經成熟,認為以色列目前的行動無法帶來真正的安全。顯然,雙方未能達成一致,因為通話結束後,馬克龍依然堅持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的呼籲,而以色列也繼續對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發動攻擊。

以色列的行為連歐盟都無法容忍。10月9日,歐盟宣布將開通「空中走廊」,透過飛機向黎巴嫩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這顯然違背了以色列的意願,因為以色列已將黎巴嫩劃入「野蠻陣營」。然而,歐盟依然決定援助黎巴嫩,這表明歐盟與以色列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巧合的是,就在歐盟宣布的前一天,也就是10月8日,中國也宣布將向黎巴嫩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出,基於黎巴嫩政府的請求,中國將協助該國進行醫療救援工作。美國和以色列向黎巴嫩投下炸彈,而我們則運送救援物資,這充分展示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責任與擔當。

以色列如今處境孤立,而它的宿敵伊朗自然不會袖手旁觀,近期兩國之間的沖突持續升級。起初,以色列多次在伊朗境內展開「斬首行動」,針對哈馬斯及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發起襲擊,隨後伊朗展開報復,向以色列發動飛彈攻擊。緊接著,以色列再度進行反擊,並威脅打擊伊朗的核設施和石油設施。

這一威脅非同尋常,石油和核設施堪稱伊朗的「生命線」。伊朗隨即進入戰備狀態,總統佩澤希齊揚甚至表示願意成為「殉道者」。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也報道稱,軍方已準備了「至少十種方案」來應對以色列的襲擊。以色列若敢發動攻擊,伊朗勢必會以更為猛烈的反擊予以回應。

以色列面臨的敵人並不少,正如之前提到的,許多西方國家對支持以色列已經感到疲憊。如果以色列繼續擴大沖突,所獲得的將不會是更多的支持,反而會是更多的敵人。到那時,「抵抗之弧」將會對以色列發起全面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