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先是接待歐盟夥伴,然後又迎來莫迪,普亭的信心越來越強

2024-07-13國際
#深度好文計劃#西方國家對俄實施了一系列嚴厲制裁,試圖孤立俄羅斯,迫使其停止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然而,近期的幾個事件表明,這些制裁收效甚微,反而令普亭愈發自信。

6月30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領導人存取莫斯科,與普亭舉行會晤。此舉引發其他歐盟成員國的強烈不滿,認為失真歐盟團結,無助於推動和平。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直言"綏靖不能制止普亭"。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更是直接表示,歐爾班此行"不代表歐盟"。多國領導人指責歐爾班破壞歐盟利益,濫用權力。但對此,歐爾班堅稱和平不能躺在"布魯塞爾的舒適扶手椅裏等待",必須主動出擊。他的言行凸顯了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嚴重分歧,而普亭正好樂於利用這一點。

緊接著,印度總理莫迪於7月3日開啟為期兩天的訪俄之旅。這是俄烏沖突爆發後,莫迪首次存取俄羅斯。俄印作為傳統盟友,雙邊關系因烏克蘭戰爭而變得更加錯綜復雜。一方面,印度在聯合國投票中避免譴責俄羅斯,並成為俄石油的主要買家。另一方面,印度對俄中走近感到不安,從美歐增加軍購,在去年上合組織峰會上也表現得相對低調。盡管如此,此次會晤議題涉及能源、貿易、國防等廣泛領域,顯示出俄印關系的韌性。印俄貿易額在2023-2024財年達到近65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俄羅斯仍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國,雙方有望簽署新的軍事後勤協定。

普亭先後接待了來自歐盟和亞洲大國的領導人,充分展示了其外交主動性和自信心。這表明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遠未被孤立,制裁也未能奏效。相比之下,美歐在烏克蘭問題上卻陷入僵局。國會拖延對烏軍援,歐洲為戰爭付出沈重代價,援烏意願下降。美國財長耶倫近日承認,西方的石油限價令"沒有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削弱俄羅斯經濟。

面對令人尷尬的現實,一些美國官員開始把矛頭對準中國。他們聲稱中國企業向俄提供無人機、飛彈、光學等零部件,支撐了俄羅斯的軍工生產,成為其抵禦制裁的關鍵因素。報道雖然承認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但仍認為中國的做法"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對此,中方予以強烈駁斥,指出這完全是對中俄正常貿易的汙蔑,以及編造所謂中俄聯盟以解釋制裁失效的拙劣伎倆。

西方對中國的指責,只不過希望在輿論層面對中國施加壓力,試圖讓中國斡旋俄羅斯,讓俄羅斯盡早撤出烏克蘭。本質上還是北約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戰略宣告失敗,

對俄羅斯而言,當前面臨的國際環境確實存在諸多挑戰,但也不乏化解危機、突破困局的機遇。具體到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之所以能夠頂住西方的強大壓力,本質原因在於其在烏克蘭問題上占據一定的"道義制高點"。在俄方看來,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抵禦北約東擴,維護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這一立場得到了許多域外國家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國家大多不屬於北約體系,對俄羅斯也沒有根本的敵意。它們更多地從維護國家主權、反對強權政治的角度來看待俄烏沖突,對西方動輒訴諸制裁的做法持懷疑和非議態度。

以印度為例,作為俄羅斯傳統的經濟、軍事和國際政治合作夥伴,印度在烏克蘭問題上秉持中立和平衡的立場。一方面,印度呼籲各方透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早日實作停火止戰。另一方面,印度並未響應西方的對俄制裁,而是繼續保持與俄羅斯的各領域合作。這種務實的立場有著深刻的地緣政治考量。對印度而言,俄羅斯不僅是重要的能源供應國和軍火來源地,也是維護地區權力平衡、制衡西方霸權的重要力量。在當前動蕩的國際形勢下,印度更需要俄羅斯這樣的戰略支點。因此,盡管面臨美國等國的壓力,印度仍然堅定奉行不結盟政策,這無疑極大地緩解了俄羅斯的外交困境。

類似印度這樣的國家不在少數。從中東到拉美,從非洲到東南亞,許多國家對西方的強硬立場持保留態度,不願在俄烏沖突中選邊站隊。她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在大國賽局中維護本國利益,既不願受制於人,也不想成為西方遏制俄羅斯的"馬前卒"。這種心態使得西方的對俄制裁陣營並不那麽堅實,其"圍堵"俄羅斯的企圖也難以得逞。

可以預見,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俄羅斯與中國、印度等大國的關系只會進一步加強。而美歐則將繼續陷於分歧和戰爭負擔之中。單邊制裁解決不了問題,各方應以對話談判化解矛盾,推動政治解決。唯有如此,烏克蘭危機才有望找到出路。把責任推給中國,不過是西方逃避現實的小伎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