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拉美觀察丨拉美多國面臨氣候變遷負面效應 呼籲共同采取應對行動

2024-07-13國際

拉美地區近年來正在遭受越來越多與氣候變暖相關的自然災害。近期,巴西南部發生了罕見的嚴重暴雨災害,因海平面上升,巴拿馬產生第一批氣候難民,委內瑞拉境內最後一塊冰川正在加速消融,智利中南部地區的森林火災發生頻率更高、持續時間更長。統計顯示,拉美地區發生極端氣象災害的頻次,已從1980至1999年間的每年28次,上升到過去20多年的每年58次。

多位研究氣候變遷的專業人士對總台記者表示,氣候變遷正在拉美地區造成各種形式的自然災害,有必要采取共同的應對行動。與此同時,已開發國家有必要兌現在應對氣候變遷上的國際承諾,加大對拉美地區的支持。

氣候變遷在巴西造成多類自然災害

△巴西南裏奧格蘭德州發生嚴重暴雨洪災

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巴西北部亞馬孫雨林地區出現嚴重旱情,南部靠近烏拉圭的南裏奧格蘭德州發生特大暴雨災害,東南部聖保羅等地冬季氣溫明顯高於以往,西部潘塔納爾濕地接連發生旱情與火災,這些均對巴西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其中,今年4月底在南裏奧格蘭德州發生的暴雨災害,已造成至少182人死亡、超過800人受傷,另有32人失蹤,受災城市超過470個。暴雨不僅損壞了大量的基礎設施,還對當地的大豆、水稻種植以及工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當地經濟學者預計,暴雨災害對該州造成1000億雷亞爾(約合1335.5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此外,自今年5月以來,位於巴西境內的全球最大濕地潘塔納爾濕地發生嚴重火災。截至6月底,火災燒毀超過29.2萬公頃的植被。今年前6個月,潘塔納爾濕地的火災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74%,成為過去15年中僅次於2020年的第二高值。

巴西聖保羅大學環境與氣象學教授佩德羅·科爾特斯對總台記者表示,氣候變遷正在巴西不同地區產生不同的自然災害,比如在南部地區更容易受到強降雨影響,而在中部地區和亞馬孫雨林地區部份地帶則面臨長期幹旱。他說:「不幸的是,這些自然災害在未來幾年可能重復出現。」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去年12月釋出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氣候變遷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到巴西每年經濟總量的1.3%。經常發生的旱災和升高的氣溫對巴西的能源供應,尤其是水力發電帶來負面影響,而出現頻率更高的暴雨和淹水災害,會影響到城市的正常執行,且絕大部份與自然災害相關的人員傷亡與此有關。

委內瑞拉可能成為

第一個原有冰川全部消失的國家

在過去一個世紀裏,由於全球氣溫逐漸升高,委內瑞拉境內已經有6個冰川消亡。隨著委內瑞拉境內唯一仍「幸存」的拉科羅娜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該國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原有冰川全部消失的國家。

拉科羅娜冰川位於委內瑞拉梅裏達州境內的安第斯山脈洪保德峰東北側山頂上,海拔超過4900公尺。自20世紀初以來,該冰川的覆蓋面積已從當時的超過400公頃,減少到如今的不到2公頃。預計這塊冰川有可能在5年之內完全消失。今年3月初,梅裏達州政府已經開始執行一項拯救冰川的計劃。當地政府采購了35塊、每塊規模為2.75公尺×80公尺的隔熱毯,並派出兩架軍用直升機和100多人前往冰川所在地,將這些隔熱毯鋪在冰川上,以降低冰川的消融速度。

委內瑞拉旅遊部長阿裏·帕德隆日前對總台記者表示,氣候變遷對委內瑞拉境內冰川影響很大,他小時候曾經去過拉科羅娜冰川所在的梅裏達州,當時氣溫很低,山上積雪很厚,但近期他去參觀時發現當地氣溫比起以前升高不少,即便當地偶爾會有新增降雪,但時間很短,已不足以彌補冰川消融所造成的損失。

△委內瑞拉境內唯一仍「幸存」的拉科羅娜冰川

國際冰圈氣候倡議組織研究氣候變遷和跟蹤全球冰川消融狀況的研究員詹姆士·柯克漢姆對總台記者表示,冰川對於梅裏達州當地人而言意義重大,不僅可在旱季時提供水源,也有當地文化的象征意義。但山地冰川消融甚至消亡是一個全球現象,全球每年有3000億噸冰川消融。在拉美地區,除了委內瑞拉,墨西哥、哥倫比亞以及厄瓜多爾等國境內的山地冰川在未來幾年都有消失殆盡的可能。

柯克漢姆還表示,在拉美地區出現的降雨模式改變、高溫幹旱天氣頻發、極端天氣頻率增加以及在安第斯山脈沿線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等現狀,足以引起國際社會對采取措施來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視。

巴拿馬出現第一批氣候難民

加勒比地區,作為全球最容易受到氣候變暖負面影響的地區之一,首當其沖地受到海平面上升帶來的種種影響。位於加勒比海域的巴拿馬小島卡蒂·蘇格圖普正面臨著被上升海水淹沒的風險,島上1000多位當地居民因此成為該國首批氣候難民。

卡蒂·蘇格圖普島是聖布拉斯群島中40多個有人居住的島嶼之一,距離巴拿馬北部沿海地區1.2千米,面積約為5個足球場大小。島上的居民為庫納人,他們是生活在巴拿馬和哥倫比亞等地的土著居民,其經濟基礎以農業和漁業為主。他們既種植香蕉與椰子,又打魚和織布。如今,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正在迫使島上的居民大規模搬離。從今年6月起,島上居民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使用動力小船將自己的生活用品運往一個由政府修建的、位於加勒比海沿岸地區的生活區域。

△正在被海水淹沒的卡蒂·蘇格圖普島

事實上,隨著海平面逐步上升,卡蒂·蘇格圖普島並非聖布拉斯群島中唯一受影響的島嶼。在這個群島350個島嶼中,大多海拔介於50至100厘米之間。巴拿馬政府預計,在2050年之前,這些島嶼將全部被海水淹沒。因此,巴政府正在研究並釘選下一個需要撤離居民的島嶼。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5月釋出的【2023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氣候狀況報告】表示,2023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和的一年。大部份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靠近大西洋的沿岸地帶,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速度,這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尤其對於一些島國而言。

應對氣候變遷成為拉美地區共識

及時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遷,已經成為拉美地區民眾的迫切願望,也是該地區各國政府之間達成的普遍共識。

歐洲投資銀行2023年5月在對拉美地區13個國家10500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91%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影響著他們的日常生活;70%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影響他們的收入和生計;54%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可能導致他們不得不移居到其他的國家和地區;88%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采取更為嚴格的、對環境友好的措施;8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在新能源領域加大投資。

△2023年8月,拉美地區8個國家代表簽署「貝倫宣言」

在保護亞馬孫雨林問題上,拉美多國也正在形成合力。近年來,巴西、哥倫比亞等國對於亞馬孫雨林的保護力度加大,毀林情況明顯減少。2023年8月,來自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圭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等境內擁有亞馬孫雨林的8個國家代表共同簽署了「貝倫宣言」,就減少亞馬孫雨林的砍伐規模、設定金融機制促進雨林地區永續發展,以及在【亞馬孫合作條約】框架下設立多個跨國合作機制等多領域達成共識。該宣言呼籲已開發國家兌現其在幫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上作出的每年援助1000億美元的承諾,並設立新的援助目標。

拉美地區在應對氣候變遷上具有優勢

分析指出,拉美地區在應對氣候變遷上有兩大優勢,第一是新能源使用比例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第二是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尤其是被譽為「地球之肺」的亞馬孫雨林。大力發展新能源,以及保護好亞馬孫雨林,已成為拉美地區的重要共識。

目前,拉美地區的新能源使用比例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國際能源署2023年12月釋出的【拉美地區能源展望】報告指出,目前,拉美地區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約為三分之二,低於全球80%的均值;在發電領域,清潔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該地區總發電量的60%,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尤其是水力發電的使用比例達到45%;而在交通領域,該地區生物燃料所占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與此同時,包括巴西、哥倫比亞、智利、哥斯大黎加等國在內的拉美多國均制定了新能源發展戰略。

科爾特斯對總台記者表示,巴西近年來一直在推動能源轉型,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本國生物燃料生產與供應體系,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繼續提高水力、風力、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他還表示,巴西將利用2025年在本國城市貝倫舉辦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契機,展示在應對氣候變遷上取得的積極進展。

雖然目前拉美地區在應對氣候變遷上有明顯的優勢,但柯克漢姆對總台記者表示,這些國家均為開發中國家,在推動能源轉型和保護生態多樣性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因此已開發國家應本著「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對拉美國家進行資金補償,並與他們分享在應對氣候變遷上的先進技術。

柯克漢姆說,拉美地區具備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正面典型的條件,但一個重要問題是在國際氣候談判的賽局中,該地區能否獲得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支持。(總台記者 雷湘平)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