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終於知道為什麽海鮮依舊,大家照吃不誤。原來大家都是這樣想的

2024-10-14國際

文 | 我不要規矩

編輯 | 我不要規矩

還記得去年夏天 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反對 ,執意啟動福島核汙染水排海計劃,引發全球嘩然嗎?彼時,超市裏的食鹽被搶購一空,人們憂心忡忡,談論著海鮮還能吃多久,如今,一年過去了,餐桌上依然少不了魚蝦蟹貝,曾經的擔憂似乎也煙消雲散,我們真的可以對核汙染水的影響視而不見,安心享用海鮮大餐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2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廠超過130萬噸的核汙染水排放入海, 並於2023年8月24日正式啟動排海計劃 ,這一決定立即引發了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人們擔憂核汙染水排放會對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盡管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一再強調,經過處理的核汙染水已經「安全無害」, 但許多科學家和環保組織對此表示質疑 ,認為現有的處理技術無法完全去除核汙染水中的所有放射性物質, 長期排放依然存在巨大風險

面對資訊的不對稱和科學數據的不確定性 ,公眾的認知和態度也出現了分化,一部份人相信日本政府和科學家的說法,認為經過處理的核汙染水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可以放心食用海鮮;而另一部份人則持懷疑態度,擔心核汙染水會對海洋生物造成汙染,最終透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因此選擇謹慎對待海鮮消費

圖片來源於網路

誠然,時間可以沖淡記憶,但核汙染水排放的影響卻不會輕易消失,根據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模擬結果,核汙染水排放後,放射性物質將在57天內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將蔓延至全球海域, 這意味著 ,即使我們遠離日本, 也無法完全避免核汙染水的影響

核汙染水對海洋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也不容忽視, 盡管目前尚未觀察到明顯的生態災難 ,但一些研究表明,核汙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會在海洋生物體內富集,並透過食物鏈傳遞到更高trophiclevel的生物, 最終可能影響到人類

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後, 在距離核電廠較近的海域捕獲的魚類體內檢測出了較高濃度的放射性銫 這表明核汙染水排放確實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路

面對核汙染水排放帶來的不確定性,我們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過度恐慌,作為普通人, 我們可以選擇從可靠的渠道獲取資訊 了解核汙染水排放的最新進展和科學評估結果 ,避免被謠言和情緒化言論誤導

在海鮮消費方面,我們可以選擇來自遠離核汙染水排放區域的海域的海鮮產品,或者選擇其他型別的蛋白質來源,以降低潛在風險, 我們也應該積極關註政府和相關機構的監管措施 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共同守護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

核汙染水排放是一個復雜的議題, 其影響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在資訊不透明、科學數據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保持謹慎,不盲目樂觀, 也不必過度恐慌

透過科學認知、理性判斷和積極行動, 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碧海藍天、生態良好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