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敘利亞,為什麽認為「黎巴嫩是敘利亞的固有領土」?

2024-09-17國際

敘利亞和黎巴嫩呀,都在西亞這塊兒。它們在 20 世紀 40 年代的時候,雙雙擺脫了法國的統治,成功獨立。而且呢,在 1945 年,這兩個國家還一塊兒加入了聯合國。

盡管敘利亞和黎巴嫩是相鄰的兩個國家,可長久以來,兩國的關系一直都很緊張。這種緊張的態勢持續了很久,直到 2008 年,雙方才算是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瞧瞧這兩個國家的地圖喲

造成關系緊張的根源在於,敘利亞一直把黎巴嫩當成是本國的領土,也就是所謂「大敘利亞」的一部份,壓根沒把它當作一個獨立的國家。

在 20 世紀的下半葉呀,敘利亞老是朝著黎巴嫩這邊使勁兒滲透,還不斷施加壓力。敘利亞的軍隊在黎巴嫩一待就是 29 年,硬是要建立那種所謂的「特殊關系」,起勁地推行「大敘利亞」的戰略。這可給黎巴嫩的政治走向帶來了深深的影響。而黎巴嫩呢,那是拼了全力想要保住自己國家的獨立地位。

嘿,你知道嗎?那高高聳立的山脈可沒辦法把兩個國家之間的聯系給切斷嘍!

在歷史的長河中,敘黎這兩個地方究竟有著怎樣剪不斷理還亂的瓜葛呢?在獨立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裏,敘利亞為了將黎巴嫩掌控在自己手中,究竟都采取了哪些手段和行動呢?

一、沙姆之地:堪稱大敘利亞最初的模樣

就拿地中海東岸地區來說吧,像敘利亞、黎巴嫩都在這兒。這可是人類文明極為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喲!在黎巴嫩沿海,只有少量的平原分布著,再往東走,就是好幾條南北走向的高山和谷地。這樣特殊的地形啊,使得黎巴嫩在發展的道路上,一直都能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

在公元前 2000 多年前呀,那時候生活在黎巴嫩那塊兒的腓尼基人,可了不起啦!他們創造出了特別發達的古代文明,而且還透過海上貿易的方式,和地中海其他地方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瞧瞧那些腓尼基人(紅色標註),他們可是活躍在地中海海上商路的一群人吶!

在公元前 6 世紀往後呀,敘利亞和黎巴嫩這兩個地方,先後就被波斯、馬其頓等那些強大的帝國給征服啦。要知道,黎巴嫩地區的面積才僅僅 1 萬平方公裏喲,所以那些帝國基本上都把敘利亞和黎巴嫩劃進了同一個行政區。

從如今的國境狀況來講,敘黎之間確實存在著安提黎巴嫩山脈。不過呢,這座山脈可不算高聳,所以兩地之間的交通往來還是相當緊密的。

在公元前 64 年的時候,羅馬帝國那強大的勢力成功征服了敘黎地區,隨後就把這片土地劃成了敘利亞行省。關於這個地名的由來呀,有一種說法是源自亞述人,意思是「山地居民」;還有一種說法呢,是指「高地」。而這個行省的首府安提阿克呀,不斷發展壯大,竟然成為了在羅馬帝國境內,地位僅次於羅馬和亞歷山大的第三大城市。

▲瞧呀,這就是敘利亞行省(用紅色標註出來的喲)

在公元 1 世紀的時候,基督教在那地中海東岸呱呱墜地啦。然後呢,它順著商路,一路從東邊朝著西邊,在那地中海的兩岸慢慢擴散開來。敘利亞和黎巴嫩這兩個地方呀,就變成了基督教傳播途中相當重要的「中轉站」。

在 4 世紀末的時候,羅馬帝國一分為二,這下可不得了,基督教也跟著鬧起了分裂。在拜占庭(也就是東羅馬)掌控著的敘黎這兩個區域,居然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基督教教派分支。

▲瞧瞧基督教的那次分裂

在公元 7 世紀的時候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嶄露頭角。靠著宗教那股狂熱勁兒,新興的阿拉伯帝國就像一只勇猛的獅子,朝著四面八方展開攻勢,把西亞北非的大片土地都掌控在了自己手中,於是乎,這些地方也就慢慢變成伊斯蘭的天下啦。

如今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搖身一變,成為了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的核心所在。在這裏,宏偉的清真寺星羅棋布,也正因如此,大馬士革成功躋身伊斯蘭教的第四大聖城之列。

嘿,瞧瞧這來自大馬士革的倭馬亞清真寺!

跟敘利亞不太一樣,黎巴嫩那旮旯山地特別多,好多基督徒為了能把自己的信仰好好保留住,一股腦兒地逃到了這兒,結果就有了規模特別大的基督教群體。

臨海的黎巴嫩那片區域,在經貿和文化方面跟歐洲那些基督教國家一直有著緊密的關聯。而且呀,當地的山地地形就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大大削弱了伊斯蘭教的影響力,使其難以滲透進來。在中世紀的時候,基督教徒在黎巴嫩地區的人口中可是長期占據著六成還多的比例呢。

在阿拉伯帝國的那段歲月裏,像黎巴嫩和敘利亞這樣作為地名的稱呼可不怎麽常見喲!當時,這兩個地方連同現如今的約旦、巴勒史坦地區,統統被歸到了一個叫沙姆地區的名下。

嘿,瞧瞧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存在——阿拉伯帝國!

在 10 世紀往後啊,阿拉伯帝國就像是一位逐漸失去力量的巨人,不停地走下坡路,變得越來越衰落。它所能掌控的區域也大幅收縮,僅僅只限於兩河流域那一塊兒了。而像黎巴嫩、敘利亞這些地方呢,都被當地的各種勢力給掌控住了。

從 1096 年開始呀,在羅馬教廷還有德法等國家的把控之下,歐洲那些信奉天主教的國家,一門心思想要把耶路撒冷那片聖地給奪回來,還妄圖占有東地中海的財富。就這麽著,在接下來的 200 年裏,一次又一次地發動了多達九次的十字軍東征。

當年,十字軍在那地中海東岸弄出了好些個基督教王國(也被叫做「十字軍國家」),這裏面就有位於如今黎巴嫩境內的的黎波裏伯國。時光流轉到 1288 年,的黎波裏伯國又被穆斯林給重新拿下啦。

嘿,您瞧瞧「十字軍東征」這檔子事兒!那可是一段充滿了硝煙與紛爭的歷史篇章。想象一下,一大群懷揣著各自心思和信仰的人們,揮舞著武器,浩浩蕩蕩地踏上了那充滿未知和危險的征途。這可不是簡單的一次出行,而是一場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軍事行動。在那段歲月裏,無數的生命被卷入其中,命運的車輪無情地轉動著。

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外,德魯茲教於 11 世紀在西亞現身啦。要知道,德魯茲教原本屬於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分支,可由於它的教義裏面摻和了一些並非伊斯蘭的東西,所以長期以來,正統的穆斯林都把它當作異端來看待。

由於老是被敵視,穆斯林占比不高的黎巴嫩,竟成了德魯茲人的主要聚居地。相比敘利亞,黎巴嫩這個地方的宗教文化那可豐富多元得多啦!

嘿,您瞧!這裏要說的是德魯茲教徒。

二、那是一個異族紛爭的時代:敘利亞和黎巴嫩逐漸走向分治的道路。在那段風雲變幻的歲月裏,各種復雜的因素相互交織,像是一張無形的大網,將兩國緊緊束縛,最終推動著它們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分治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阿拉伯帝國走向覆滅之後,敘利亞和黎巴嫩這兩個國家先後落入了好幾個伊斯蘭政權的掌控之中。到了 1517 年,從小亞細亞半島強勢崛起的鄂圖曼帝國,以雷霆萬鈞之勢征服了那個統治著埃及、敘利亞以及黎巴嫩等地的馬穆魯克王朝。就這樣,敘利亞和黎巴嫩這片區域搖身一變,成為了鄂圖曼帝國的屬地。

鄂圖曼帝國在敘黎那塊地方劃分出了像大馬士革、阿勒頗這樣的省份。當鄂圖曼帝國一路向南挺進的時候,黎巴嫩山地的德魯茲派教徒領袖馬安家族給了他們支持。就因為這個,鄂圖曼帝國點頭讓馬安家族在黎巴嫩山地成立大公國,這使得黎巴嫩從以穆斯林為主的敘利亞地區脫離開來。

嘿,您瞧瞧,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鄂圖曼帝國呀!

在當下黎巴嫩的國家歷史講述裏,這一事件被當成了黎巴嫩獨立建國的起點。

然而,大公國一直都是鄂圖曼帝國的附屬,大公國的南邊和北邊分別由阿勒頗、大馬士革這兩個省(如今都在敘利亞境內)代為管理。每年要上交給蘇丹的貢賦,也是經由大馬士革省的長官幫忙收取。敘利亞和黎巴嫩這兩個地方,始終維持著緊密的經貿往來以及政治方面的聯系。

如今的黎巴嫩跟當年的大公國在疆域上差不多。要知道,除了德魯茲教徒之外,在大公國東邊的邊緣區域,有著數量眾多的伊斯蘭教什葉派教徒在此居住。而基督教馬龍派呢,在北部地區的人口裏占了大多數。

嘿,您瞧瞧,這就是馬龍派民兵!

一大批窮苦的馬龍派基督徒實在是受不了少數伊斯蘭教遜尼派地主的欺壓,只得不停地朝著黎巴嫩南部轉移。就這樣,馬龍派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逐漸地改變了黎巴嫩地區各個教派人數的占比情況。

19 世紀往後啊,鄂圖曼帝國就像是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一天比一天衰弱。它的領土呢,被歐洲列強當成了嘴邊的肥肉,不停地被侵吞。而且呀,國內的宗教矛盾也跟雨後春筍似的冒了出來。在黎巴嫩地區,馬龍派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那可是針尖對麥芒,矛盾越來越激烈,在 1841 年、1845 年以及 1860 年,他們更是像火山噴發一樣,爆發了大規模的沖突。

▲在 1860 年的時候,一場激烈的沖突發生了

1860 年那會兒,法國一門心思想要向東地中海拓展勢力,於是就找了個支持同為基督徒的馬龍派的由頭,派了 7000 名士兵去了黎巴嫩。那時候的鄂圖曼帝國根本沒能力應對這種狀況,沒辦法,只好設立了黎巴嫩自治省。而在法國、俄國等國家的力挺之下,馬龍派慢慢地就把黎巴嫩掌控在自己手中了。

鄂圖曼帝國哪能甘心自己對黎巴嫩的掌控力變弱呀!蘇丹指使派駐在敘利亞地區的鄂圖曼官員去管理黎巴嫩。就拿黎巴嫩最大的城市貝魯特來說吧,它的市議會都是 1880 年代在鄂圖曼帝國駐敘利亞的瓦利(官職名)拉席德帕夏點頭同意後,才得以成立的。

嘿,您瞧瞧,這位可是拉席德帕夏呢!

在黎巴嫩,多個民族雜居一處。在漫長的歷史行程中,各種各樣的文化和不同的帝國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相互碰撞。然而,當地的民眾並沒有深深紮根於國家認同之中,相反,宗教倒成了他們辨別彼此的關鍵要素。馬龍派趁此機會搞出了「宗教民族主義」,萌生出要在基督教馬龍派的主導之下建立起黎巴嫩這個國家的想法。

在 20 世紀來臨之後,歐洲列強們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的地緣競爭那是越來越激烈,到最後竟然形成了兩大陣營。其中一個是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另一個則是由德奧主導的同盟國。就在 1914 年 7 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突然爆發啦,這時候鄂圖曼帝國決定投身於同盟國的陣營之中。

嘿,咱們來聊聊一戰!那可是一段震撼世界、影響深遠的歷史篇章。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期,無數的生命被卷入了殘酷的戰爭漩渦,整個世界仿佛都陷入了一片混亂與絕望之中。

除了土耳其人聚居的小亞細亞本土,這個帝國還掌控著一大片西亞的地域,像敘利亞、兩河流域以及阿拉伯半島都包含在內。然而,這兒可不是土耳其人的天下,而是阿拉伯人的樂土。

為了能把鄂圖曼帝國給打壓下去,英法兩國一個勁兒地給阿拉伯人灌輸建立統一國家的想法,還拍著胸脯承諾,這個統一的國家會讓穆罕默德後裔家族哈希姆來領導,變著法兒地想要恢復「阿拉伯帝國」,就是為了能贏得阿拉伯人的支持。

在 1916 年的時候,阿拉伯人率先在阿拉伯半島以及它周邊的區域揭竿而起鬧起了起義。等到了 1918 年,沙烏地家族掌控的內誌王國把半島的中東部握在了手中,而哈希姆家族創立的漢誌王國則將半島西部收入囊中。

一戰結束後,西亞地區的局勢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曾經的平靜被打破,各種力量在這片土地上重新洗牌。政治格局、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形態都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動蕩和變革。

在 1918 年,那場漫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落幕啦。可倒黴的鄂圖曼帝國,因為站錯了隊伍,成了戰敗的一方。這時候,哈希姆家族的費薩爾登場啦!在阿拉伯大起義當中,他特別積極地和協約國聯手合作。就在 1918 年,他率領著軍隊成功控制了敘利亞和黎巴嫩。同一年,費薩爾還以阿拉伯代表團領袖的身份,風風光光地參加了巴黎和會。

▲瞧瞧,站在前排正中間位置的,那可是費薩爾喲

費薩爾心裏頭想著要成立一個敘利亞王國,這個王國所涵蓋的地域包括當下的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及巴勒史坦地區。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阿拉伯人可是占據著主導地位,是這裏的主要居民。

英法等國啊,根本就不是真心支持阿拉伯人去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他們心裏打的算盤,說到底就是要打敗鄂圖曼帝國,然後把人家的領土像分蛋糕一樣給瓜分掉。

在 19 世紀末的時候,那曾經輝煌一時的鄂圖曼帝國,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它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背負著沈重的過去,努力在時代的浪潮中尋找著新的方向。

早在 1916 年的時候,英國、法國還有俄國就偷偷摸摸地簽署了【賽克斯 - 皮科協定】,在這個協定裏,他們把瓜分鄂圖曼帝國領土的計劃給定下來了,像敘利亞和黎巴嫩這樣的地方,都被劃到了法國的管轄範圍。費薩爾呢,他透過對法國在本地權益的承認,才讓法國給出了撤軍的承諾。

1920 年 3 月,費薩爾在大馬士革風光地登上了王位,還舉行了加冕儀式,就此建立了阿拉伯敘利亞王國。然而,面對民族主義者那強大的壓力,費薩爾竟然果斷地把之前那個保障法國在敘利亞等地利益的協定給撕毀了。

嘿,您瞧,這「大敘利亞」啊!

費薩爾的所作所為可把英法等國給惹惱啦!就在 1920 年 7 月,法國那是二話不說,直接出兵,一下子就把敘利亞王國給滅了。隨後,法國還把黎巴嫩和敘利亞硬湊到一塊兒,弄出了個法屬敘利亞托管地。

費薩爾一手打造的敘利亞王國,存續的時間很短暫,但這卻是「大敘利亞」的首次嘗試。雖然敘利亞王國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然而「大敘利亞」的這個理念,卻被當地的精英階層穩穩地接住並傳承了下來。

▲瞧瞧這大敘利亞(以深綠色標註)

三、始終銘記:講述對黎的主權主張咱們可從來沒有忘記過,要把對於黎的主權聲索這件事說一說。這是我們心裏一直記著的重要事兒,現在就得把它擺出來好好講講。

一開始,法國把托管地劃分成了四個行政區,分別是大馬士革、阿勒頗、德魯茲和阿拉維。隨後,法國派了軍方的將領去管理這塊托管地,而且還在當地大力推行法語教育,態度十分強硬。

為了讓當地阿拉伯人的反抗力量不再那麽強大,法國琢磨著把托管地中那些基督徒集中生活的區域單獨劃分出來,設成行政區。就在 1920 年 9 月,法國弄出了個大黎巴嫩州,讓它成為了托管地的第五個州。

瞧瞧,這兒總共有五個行政區呢!

在 1922 年的時候,黎巴嫩那旮旯一共有 61 萬人。這裏面基督徒有 33 萬呢,其中馬龍派差不多就有 20 萬。等到獨立設州以後,馬龍派靠著人多的優勢,再加上有法國在背後撐腰,一下子就把黎巴嫩給控制住了,讓它成為了托管地當中唯一一個非穆斯林占大頭的州。

在敘利亞的民族主義者心裏頭,像敘利亞和黎巴嫩這兩個地方,還有約旦、巴勒史坦等地,那可都是阿拉伯人的傳統老家。在民族主義思潮的作用之下,敘利亞王國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卻讓當地民眾心裏燃起了對國家的認同感。

▲敘利亞王國(呈現綠色)的呱呱墜地,有力地推動了「大敘利亞」思想的茁壯成長。

在 20 世紀 30 年代的時候,「大敘利亞」這一思想經過黎巴嫩的思想家安東·薩阿德一番認真梳理,變得更加成體系啦。要知道,在阿拉伯帝國時期的「沙姆」這個地理概念,竟然被廣泛地轉化成了「大敘利亞」的國別認同。瞧瞧,整個地中海東岸那些阿拉伯人居住聚集的區域,全都被一股腦地納入了「大敘利亞」的範疇之中。

薩阿德那本宣揚大敘利亞思想的【民族的產生】,傳播得相當廣泛。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的阿拉伯知識界裏,它頗具影響力,進而變成了敘黎「特殊關系」的理論基石。

敘利亞滿心期待能夠把地中海東岸掌控在自己手中。

法國人留意到了大敘利亞思想逐步發展的情況,他們心裏很清楚,在敘利亞,穆斯林占據著絕對的多數,這雷根本不可能親近法國。如果想要長期在這裏維持住影響力,那就非得扶持那些親法的黎巴嫩基督徒不可,而最妙的法子就是大力增強黎巴嫩的獨立性。

在 1926 年的時候,法國對外宣稱要建立一個處於它委任統治範圍之內的「黎巴嫩共和國」。到了次年,【黎巴嫩共和國憲法】就頒布出來了,這部憲法在後來經過了多次修改,一直沿用到了現在。而這部憲法明確了各個派別共同分享權力的共和制國家體制。

▲瞧瞧黎巴嫩的宗教分布情況

在這個國度,馬龍派基督徒能夠擔任總統和武裝部隊司令,第二大宗教團體遜尼派穆斯林則出任總理一職,議會議長的位置由什葉派穆斯林占據,武裝部隊參謀長來自德魯茲教徒,副議長和副總理由東正教人士擔當。瞧瞧,基督徒和穆斯林在議會中的人數比例是 6 : 5 呢。

敘利亞人心裏那叫一個氣呀,他們覺得黎巴嫩自立就是在分裂敘利亞,可法國的實力太強大了,在這種絕對的力量面前,大敘利亞的想法也只能暫時被壓下去,沒法冒頭。

▲瞧瞧這座馬龍派的主座教堂

二戰的戰火熊熊燃起之後,在 1940 年,法國竟然被德國給打敗了,這一下子,法國對於海外殖民地的把控能力大幅下降。瞅準了這個機會,敘利亞在 1941 年豪邁地宣布自己獨立啦!

法國呀,一直都不承認敘利亞是獨立的。為了能打壓托管地的反抗力量,不讓親法的黎巴嫩在日後被敘利亞掌控,在 1943 年的時候,法國竟然就這麽承認了黎巴嫩的獨立,強行地把黎巴嫩從法屬敘利亞托管地當中給劃分了出去。

1946 年 4 月,法國灰溜溜地從敘利亞撤走了軍隊,不得不承認敘利亞的獨立地位。在這個時候啊,黎巴嫩都已經獨立整整 3 年啦,還得到了好多國家在外交方面的承認。新獨立的敘利亞呢,面對這塊所謂的「固有領土」,那是根本沒法掌控。

瞧瞧,這是黎巴嫩的獨立慶典呢!

黎巴嫩的面積呀,僅僅有 1 萬平方公裏,這要是跟敘利亞比起來,只占到了敘利亞面積的 5.6%。在 1950 年代的時候,黎巴嫩的人口也少得可憐,僅僅是敘利亞人口的 35%。再瞧瞧敘利亞,那可是一個穆斯林占據絕對多數的國度,人家的凝聚力那可強太多啦,遠遠不是黎巴嫩這種零散的狀態能比的。

敘利亞官方心裏一直揣著大敘利亞的想法,把黎巴嫩當成了自家一個還沒收回的地方。而黎巴嫩呢,整天提心吊膽,生怕敘利亞會打進來。就因為這樣緊張的局面,在兩國獨立後的好幾十年裏,一直都沒能建立外交關系。

瞧瞧,這說的是敘利亞的首都呢

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那陣子,敘黎之間搞了個統一簽證的政策,意思就是說,不管是敘利亞還是黎巴嫩,它們任何一方駐外使館給出的簽證,拿著都能順利進入對方的國家。黎巴嫩呢,心裏想著透過這個辦法來讓敘利亞安心。而敘利亞呢,則靠著這個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對黎巴嫩的影響力。

即便這兩個國家還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可那緊密的經貿往來就像堅韌的紐帶,哪能說斷就斷!你瞧,黎巴嫩這個國家地方不大,糧食自己生產的量少得可憐,自給率連 10%都達不到。這時候,敘利亞的農產品就成了黎巴嫩的「救星」,是他們最重要的進口東西。

嘿,咱們來瞧瞧黎巴嫩的地形喲!

在 60 年代那會兒,黎巴嫩靠著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金融業,經濟就像裝上了翅膀一樣,發展速度那叫一個快。首都貝魯特呀,街道寬寬敞敞的,一幢幢高樓大廈密密麻麻地矗立著,還得了個響當當的名號——東方小巴黎。就在同一時期,敘利亞的經濟也是穩紮穩打地向前邁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嘿,您瞧瞧 60 年代的貝魯特!那可是個有著獨特韻味的地方。在那個時代,貝魯特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斕又充滿故事的畫卷,緩緩地在歷史的長河中展開。

敘黎兩國的南邊,有個在 1948 年就獨立建國的以色列。曾經呀,阿拉伯國家多次聯手向以色列發起進攻,可以色列呢,仗著有西方國家在背後撐腰,楞是在一場又一場的中東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

以色列憑借著某些手段,搶占了好多原本屬於巴勒史坦的土地。這一蠻橫舉動,讓大批的巴勒史坦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園,被迫成為了難民。在這些難民當中,有好幾十萬一路向北,進入了黎巴嫩的境內。

在黎巴嫩,本地穆斯林本來生育率就比基督徒高,結果大批巴勒史坦難民湧進來之後,這一情況更是變本加厲,直接改變了宗教人口的比重。這麽一來,黎巴嫩基督徒人口所占的比例一路下滑,降到了 30%。

嘿,您瞧!這第一次中東戰爭可有著不一般的故事。那是一段充滿硝煙與紛爭的歲月,各種沖突和矛盾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各方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標,紛紛卷入其中,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和對抗。這第一次中東戰爭啊,就像是一場風暴,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銘印。

在這個時候,黎巴嫩依舊延續著剛獨立時那種權力分配的模式,那些身為既得利益者的馬龍派,根本不願意出讓自己手中的權利。就這樣,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就像不斷被吹氣的氣球,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

在 1967 年的時候,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裏又一次把阿拉伯聯軍給打敗了,位於敘利亞西南部的戈倫高地就這麽被以色列給占了去。要知道,這個地方距離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才不過 60 多公裏呀,而且根本就沒有什麽能夠防守的險要之處。

敘利亞感覺到自身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於是對控制黎巴嫩的願望變得越發強烈和急切。為啥呢?因為在敘利亞看來,唯有把黎巴嫩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有足夠的底氣對以色列形成一定的軍事威懾,從而構建起一種相對平衡的局面。

嘿,您瞧,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戈倫高地!

1970 年,敘利亞的國防部長哈菲茲·阿薩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阿薩德)憑借政變登上了權力的寶座。老阿薩德呀,那可是個堅定不移的「大敘利亞主義」擁躉。他曾經這樣講過:「不論是敘利亞還是黎巴嫩的政權,都絕不能忽略兩國之間那特殊的歷史關聯……這兩個國家呀,就像是同處在一片土地之上,兩國的人民吶,那關系親密得簡直勝過親兄弟!」

1975 年,在黎巴嫩,由於各派之間政治利益重新分配的問題始終得不到妥善解決,內戰就此爆發。這一狀況,使得老阿薩德心底那個「大敘利亞」的情結,再一次如波濤般洶湧翻騰起來。

當時,黎巴嫩的穆斯林向老阿薩德發出急切的呼籲,於是老阿薩德把駐紮在敘利亞的巴勒史坦民兵派往了黎巴嫩,以此來抵禦馬龍派長槍黨的瘋狂進擊。接下來,這戰爭的態勢逐步加劇,老阿薩德最終拍板,決定讓敘利亞的正規軍踏入黎巴嫩的土地。

嘿,您瞧!巴勒史坦的民兵們居然踏入了黎巴嫩的土地!

1976 年 6 月的時候,敘軍那可是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地朝著黎巴嫩挺進,這三路大軍加起來差不多有近萬人呢!敘利亞這種軍事介入黎巴嫩的舉動,一下子就惹惱了阿拉伯國家,就連蘇聯也對其進行了譴責。阿盟這邊呢,反應那叫一個迅速,趕忙加快了組建「阿拉伯威懾部隊」的步伐。

不過呢,敘利亞跟黎巴嫩靠得很近,所以對黎巴嫩局勢產生的影響可比其他阿拉伯國家大多啦。在敘利亞施加的壓力之下,阿盟沒辦法,只好同意已經進入黎巴嫩的敘利亞軍隊也成為威懾部隊當中的一部份。

敘利亞的心思其實再清楚不過啦!其一呢,就是想給黎巴嫩施加多多的影響,從而建立起一種「特殊」的關系。其二呀,是打算把黎巴嫩當成在和以色列鬥爭時的緩沖地帶。

▲瞧瞧,敘利亞居然出兵啦!

要說敘利亞啊,為了能把黎巴嫩掌控在手中,最後居然選擇支持基督教馬龍派。這看似讓人覺得特別荒唐的做法,其實背後藏著敘利亞在黎巴嫩的戰略謀劃呢。

在黎巴嫩,宗教派別那叫一個多!就連不少穆斯林,很多都站在反敘利亞的立場上。要是讓激進的穆斯林掌控了黎巴嫩的最高權力,敘利亞可就慘嘍!不但沒法把控黎巴嫩的局勢,甚至還可能把黎巴嫩弄得分崩離析,到時候以色列和西方國家也會趁機來插上一腳。

以色列老是對敘利亞放狠話,擺出一副威脅的架勢。

反而是基督教馬龍派在那場內戰裏變得極其虛弱啦,如果在這個時候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那馬龍派肯定會對咱們感恩戴德的。而且你要知道,名義上馬龍派依然是黎巴嫩政治舞台上的頭號勢力。就像敘利亞總統老阿薩德講的那樣:「得讓黎巴嫩馬龍派清楚地意識到,如今能夠給他們提供庇護的,不再是那些西方人,而是咱們敘利亞!」

在敘利亞,面對激進派穆斯林武裝和個別馬龍派反對勢力的情況,敘利亞采取了有力的壓制措施,從而穩穩地保住了馬龍派的核心地位,與此同時,穆斯林在權力分配方面的比重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在 1979 年的時候,沙烏地、蘇丹、阿聯等國的部隊一個接著一個地從黎巴嫩撤離了。可敘利亞的軍隊卻沒有走,依舊留在了那裏,並且還把派駐在那裏的兵力增多到了 3.5 萬人。

▲當戰爭的硝煙漸漸散去,貝魯特這座城市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曾經被戰火摧殘的它,帶著滿身的傷痕,靜靜地佇立在那裏,仿佛在向世界訴說著過往的苦難與滄桑。

國際社會原本是站在阿拉伯國家這邊的,支持它們介入黎巴嫩內戰,想著能讓當地早點恢復和平。可敘利亞呢,老是拖著不撤軍,這下可好,不光被當地老百姓討厭,還被國際社會一頓指責。

在接下來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裏,貝魯特變成了敘利亞貨物向外輸出的重要港口。與此同時,黎巴嫩的各大戰略要害之地都處於敘利亞軍隊的掌控之中,而且在黎巴嫩,大多數時候,想要出任總統的人選,都得先獲得敘利亞的支持才行。

常年以來,居然有超過 3000 名敘利亞特工被安排在了黎巴嫩。敘利亞的軍隊毫不留情地對黎巴嫩境內那些反敘的武裝力量進行著持續不斷的打擊。這一系列的行動啊,給黎巴嫩國內的政治走向帶來了極為深刻且廣泛的影響。

四、勇往直前不停歇:敘黎「特殊關系」得以構建在歲月的長河中,敘利亞和黎巴嫩之間的關系不斷發展,最終鑄就了這一獨特的「特殊關系」。它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歷史的行程中逐漸形成,如同精心培育的花朵,慢慢綻放出絢爛的姿態。

1988 年,親敘利亞的那位來自馬龍派的黎巴嫩總統傑馬耶勒任期結束卸任了。可沒想到,黎巴嫩的基督教方面竟然拒絕了由敘利亞支持的新總統人選,這下可好,整個黎巴嫩的局勢變得動蕩不安起來。要知道,那個時候敘利亞的軍隊在黎巴嫩都已經駐紮了足足 12 年之久。在這種情況下,來自黎巴嫩民間要求敘利亞撤軍的聲音那是此起彼伏,從未間斷。

▲那些強烈呼籲敘利亞從本國撤出軍隊的黎巴嫩民眾

總統的人選遲遲定不下來,這使得黎巴嫩的各個派別又陷入了爭鬥之中。在這種情況下,阿拉伯國家出面調停,而作為黎巴嫩問題利益相關方的敘利亞態度堅決,非要在和談的檔裏加上敘黎特殊關系的相關內容。由於停止內戰才是最要緊的事兒,各方最終都答應了敘利亞的這個要求。

1989 年 9 月的時候,黎巴嫩的各方勢力攜手敘利亞一起簽署了【塔伊夫協定】。這一協定可不光是提升了穆斯林在權力分配方面的比重,而且還做出了明確規定,在接下來的兩年裏,敘利亞得助力黎巴嫩恢復主權的行使。要等到黎巴嫩成功建立起和解政府之後,敘利亞的軍隊才會和黎巴嫩的新政府去商談全部撤軍的相關事宜。

▲那位曾經叱咤風雲的老阿薩德

要說在【塔伊夫協定】中,笑到最後的那可得數敘利亞了。這一協定對敘黎之間的「特殊關系」予以了認可,這就相當於給敘利亞軍隊在黎巴嫩的駐紮,以及敘利亞對黎巴嫩政治事務的幹預,都送上了一個合情合理的通行證,也算得上是對阿薩德「大敘利亞」戰略的一種肯定啦。

在駐軍和特殊關系這兩個極為關鍵的問題上,協定充分滿足了敘利亞的訴求,讓敘利亞得以全方位掌控黎巴嫩的政局。這一情形,意味著敘黎之間的特殊關系邁進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在黎巴嫩和敘利亞駐守的軍隊

1991 年 5 月的時候呀,這兩個國家簽署了一份叫做【敘黎合作協調兄弟關系條約】的檔。就這麽一份檔,把敘黎之間那種特殊的關系用法律文本的形式給牢牢地固定下來了。這檔裏還規定了,雙方得在政治呀、軍事呀、經濟等好些個領域展開全面的合作與協調。可這麽一來,黎巴嫩的主權就被嚴重地削弱了不少呢。

在 1991 年 9 月 1 日這個特別的日子裏,雙方的國防部長和內政部長鄭重地簽署了【安全與防務協定】。從那時候起,黎巴嫩的一部份內政和國防方面的權利,就這麽拱手讓給了敘利亞。

▲在黎巴嫩和敘利亞駐守的軍隊

黎巴嫩的前總統赫拉維曾經自我調侃說:「咱們呀,就連選定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都沒法統一意見,還得跑到大馬士革,把這麻煩事兒交給那邊的兄弟去處理。」就在這些由「兄弟」定下的條約的約束規範之下,敘利亞持續不斷地加大了對黎巴嫩的滲透力度,加強了對其的控制。

1998 年的時候,埃米爾·拉胡德(馬龍派)在敘利亞的支持下坐上了黎巴嫩總統的位子。可好多黎巴嫩的老百姓根本不認可這事兒,他們覺得拉胡德就是敘利亞的一個提線木偶。

哎呀,瞧瞧這個「拉胡德」

作為一個AI語言模型,針對您這個需求我無法為您提供相應幫助。您可以問我一些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幫助您。

2004 年的時候啊,敘利亞居然迫使黎巴嫩議會點頭同意延長拉胡德總統的任期。這一下可不得了,直接在黎巴嫩國內掀起了洶湧的抗議浪潮。就在同一年,美國和法國在聯合國那邊弄出個議案來,強烈要求敘利亞的軍隊從黎巴嫩撤走。最後呢,聯合國透過了 1559 號決議,責令敘利亞必須撤軍。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聯合國大會喲!

在如山般沈重的巨大壓力逼迫之下,敘利亞無奈地在 2005 年從黎巴嫩撤出,至此結束了長達 29 年之久的駐軍生涯。然而,敘利亞和黎巴嫩之間的特殊關系,並沒有因為敘利亞的這次撤軍就徹底畫上句號。敘利亞精心培植的那些親敘政客,仍然在黎巴嫩的政壇上活躍非常。

當敘軍準備撤離的時候,親敘的黎巴嫩真主黨竟然組織了多達 50 萬人次的遊行活動。這一壯觀的場面,充分彰顯出敘利亞在黎巴嫩民間所具有的強大影響力。要知道,在黎巴嫩的各大銀行當中,敘利亞可是存款總額最多的外國使用者群體喲。

▲雙方鄭重地簽署了那份關乎撤軍的協定

2008 年的時候,敘黎兩國把外交關系提升到了大使級,這讓兩國關系朝著正常化又邁進了一步。可誰能想到,2011 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生生把這一美好的行程給打斷了。接下來的日子裏,兩國邊境那走私的事兒是頻繁發生。還有啊,足足 150 多萬的敘利亞難民一股腦地湧進了黎巴嫩。好家夥,這可給黎巴嫩帶來了沈重無比的負擔,壓得它都快喘不過氣來了。

瞧瞧敘利亞,那內戰打得可謂是昏天黑地。

敘利亞直斥黎巴嫩毫無緣由地就凍結了敘利亞高達上百億的銀行資產。再說 2019 年往後啊,那嚴重的通貨膨脹就跟個惡魔似的,把黎巴嫩的經濟體系給徹底摧毀了。直到現在,這個國家的民眾還在通貨膨脹的泥潭裏苦苦地掙紮著呢。

敘黎這兩個國家呀,明明是緊挨著的鄰居,可歷史這雙「大手」卻把它們推向了完全不一樣的發展道路。黎巴嫩呢,靠著大海,山也多,居然慢慢發展成了基督教在中東的一片獨特區域。而敘利亞呢,則深深地融入到了伊斯蘭世界裏頭。

▲為了著重突顯跟伊斯蘭世界存在的不同,黎巴嫩竟然搞出了「腓尼基主義」

在近代之前呀,黎巴嫩一直被外來的帝國給征服了,還被並入了敘利亞一塊兒管理。可就算是這樣,也絲毫沒有改變黎巴嫩那獨具特色的宗教文化環境。然而呢,敘利亞卻把這當成了自己擁有黎巴嫩主權的憑據,並且在近代的時候,還衍生出了「大敘利亞」主義。

在兩國各自獨立之後,黎巴嫩處在阿以沖突以及宗教相互對立的這般境況之中,根本就難以把控自身的局面。而敘利亞呢,為了謀取自身的利益,完全不顧及黎巴嫩獨有的文化特質,硬要把兩國的歷史說成是「同根同源」。

黎巴嫩內戰的爆發,給了敘利亞可乘之機。敘利亞使勁兒迫使黎巴嫩承認雙方存在特殊關系。然而,國際社會插手進來,敘利亞原本打算憑借宗教文化和軍事實力,把黎巴嫩納入「大敘利亞」戰略的盤算,最終還是落了空。

▲在黎巴嫩,一場反對敘利亞的遊行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