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試圖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但令人意外的是,在一次雙方高層均出席的會議上,卻沒有傳出任何會面訊息。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莫迪前往會議的前一天,印度內閣決定斥巨資打造兩艘核子動力潛艇,目標直指對抗中國。
莫迪此次出席的是在寮國永珍舉辦的東協峰會及系列會議。中方高層也受邀出席,並在會後存取越南。據悉,中方高層在會議期間,與泰國新任總理賽塔·他威信以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進行了單獨會面,預計還將與其他國家領導人進行雙邊會晤。
值得關註的是,印度總理莫迪也出席了第21屆東協—印度領導人會議,並與東協國家在多個領域達成合作共識。考慮到近期中印關系出現緩和跡象,外界紛紛猜測雙方高層會在這次會議期間進行會面。
然而,從各方報道來看,中印領導人並未舉行單獨會晤。更令人意外的是,據彭博社援引印度知情人士訊息,就在莫迪啟程前往永珍的前一天,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決定斥資400多億人民幣建造兩艘核子動力潛艇,並計劃購買31架美制遠端無人機。
該訊息人士透露,這些潛艇和無人機的主要用途是為了對抗中國在印度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印度政府認為,這些裝備將顯著增強印度海軍對在印度洋活動的中國軍艦的監控能力,同時為陸軍提供打擊邊境目標的利器。
眾所周知,中印邊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潛在沖突風險依然存在。然而,在經歷了長達4年的緊張關系後,中印關系近期出現了緩和的跡象。印度一改之前的強硬態度,向中國表達了希望改善關系的意願。
經過多輪談判,中印雙方已在邊境4個重要地區實作了軍事脫離接觸,邊境局勢趨於穩定。印度方面也確認了這一訊息。印度外長蘇傑生近日公開表示,中印之間約75%的脫離接觸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印度對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持開放態度。
蘇傑生的表態表明,印度確實有意願緩和與中國的邊境關系,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由於長期以來單方面抵制中國企業投資,印度經濟發展遭遇困境。
在尋求緩和與中國邊境問題的同時,印度也開始逐步調整對中國投資的態度,希望吸引更多中國資金進入印度市場,提升印度制造業水平。然而,莫迪政府的「背後動作」表明,印度在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同時,依然沒有放棄超越中國的野心。
當前的地緣政治格局使得中印關系更加復雜。印度積極向歐美國家示好,並與美國、日本、澳洲建立了「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其主要目標就是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作為亞洲最大的兩個開發中國家,中國不會阻止印度的發展壯大,中印合作有利於兩國人民。只要印度不主動在邊境挑起事端,不在地區事務中阻撓中國,中印合作就能實作互利共贏。
然而,如果印度缺乏誠意,言行不一,只會加劇中國的防備心理,中印合作也將難以持續。印度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麽?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印度此舉引發了外界對其真實意圖的質疑。一方面,印度希望透過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來獲得經濟利益,寄希望於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資金能夠幫助其提振經濟、發展制造業。
另一方面,印度又在軍事上積極準備,試圖對抗中國,並加入了由美國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試圖在地緣政治上對中國形成牽制。
這種「兩面派」的做法,讓人難以相信印度是真的想要與中國和平共處,實作合作共贏。其背後,是印度長期以來對中國的戒備和「南亞霸主」心態作祟,試圖在「聯美制華」的戰略布局中獲取最大利益。
對於印度的行為,中國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中國希望與周邊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但也絕不會容忍任何國家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印度繼續奉行「兩面派」政策,最終只會損害自身的利益,錯失與中國共同發展的重要機遇。
總而言之,印度想要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就必須拿出真正的誠意,摒棄「零和賽局」的冷戰思維,而不是一邊尋求合作,一邊卻又在背後「捅刀子」。只有這樣,中印關系才能真正實作健康穩定發展,為地區和平與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