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有14個陸上鄰國,2.2萬千米的陸地邊境線。但仔細觀察地圖,會發現唯獨有一段中國的邊境線是以虛線標識的,即中國與塔吉克的邊境線,長達430千米。
根據【中國地圖制圖規範】,「未定國界」需要使用虛線表示,目前僅有中塔邊境如此表示。
▲中塔虛線未定國界
中塔既非敵對關系,為什麽時至今日,兩國之間仍然存在未定國界呢?
▲中塔邊境南段以虛線表示「未定國界」
一、傳承千年的固有領土
中塔兩國的邊境線,全部位於帕米爾高原之上。帕米爾高原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裏,平均海拔超過4500公尺。
▲帕米爾高原地形圖
當前,帕米爾高原原分屬三國管轄,中西部為塔吉克管轄,東部為中國管轄,南部為阿富汗管轄。
▲如今分屬三國管轄的帕米爾高原地圖
然而歷史上很長時間裏,帕米爾高原地區都是被中國獨占,並非邊界。
中國對帕米爾高原地區的統治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漢武帝時期,將包括帕米爾在內的西域地區劃入版圖,設西域都護府進行有效統治,因此地「山高多蔥(野蔥)且林多蔥翠」而得名「蔥嶺」。
▲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將蔥嶺地區納入統治
漢朝控制西域後,絲綢之路從西域連線到中亞、西亞。
彼時,中亞居民多為粟特人,是波斯人的一支,就是隨著絲綢之路的打通,沿線移居而來,而位於絲綢之路要道的蔥嶺地區,自然成為了理想的遷居之地。
▲蔥嶺位於絲綢之路的要道
粟特人作為塔吉克族的源頭之一,也隨之和中國成為了鄰居。
▲唐三彩中的粟特人
公元5-6世紀,粟特人曾在中亞建立了許多城邦國家,中國史書稱之為「昭武九姓」。6世紀中葉後,他們被源於蒙古高原、後遷往中亞的突厥人所建立的西突厥汗國統治。
▲西突厥汗國統治中亞
7世紀中葉後,西突厥汗國被唐朝滅亡,粟特統治者雖然投靠了唐朝,但他們多數仍與突厥人保持聯系,被快速突厥化,波斯文明特征逐漸退化。僅有部份居住於蔥嶺地區的粟特人,憑借地處偏僻,山高路遠的優勢,依然使用東伊朗語,保留了純正的波斯文化。
▲居住於蔥嶺以外的粟特人被快速突厥化
開元年間,唐朝在天山以南設立安西都護府,在蔥嶺地區設定「蔥嶺守捉」,管理這片土地。所謂守捉,指的就是戍所。當時蔥嶺是唐朝西部戰略要地,有大量安西軍在此守衛。
▲唐朝設立蔥嶺守捉
但安史之亂的爆發,大大削弱了唐朝,中原勢力逐漸結束中亞地區,隨之而來的阿拉伯帝國東擴為中亞和西域帶來了伊斯蘭教,但實際統治權仍在波斯人為主導的薩曼王朝手中。
與此同時,源於波斯語的「帕米爾」一詞逐漸取代「蔥嶺」,作為該地區官方名稱見諸於史書,「帕」即山谷盆底,「米爾」即為高山。
▲阿拉伯帝國東擴,藍圈處為波斯人主導的薩曼王朝
此後,帕米爾地區進入了「城頭變換大王旗」的時代,先後被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察合台汗國、烏茲別克汗國等多個異族所統治,均為突厥化明顯的政權。
在此期間,中原政權未曾對帕米爾地區實施過有效管轄,形成了長達千年的空窗期。
這千年裏,位於帕米爾地區的栗特人繼續據守高原險峻地勢,過著遺世而獨立的生活。與周邊民族大亂鬥和急速突厥化不同,這裏一直都是中亞唯一的波斯文化地區,最終演變成今天中亞唯一的非突厥國家——塔吉克。
▲中亞地形圖,塔吉克憑借帕米爾高原險峻地勢,得以保留波斯文化,避免被周邊突厥化
直至1759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天山南路清軍推進到阿姆河右岸的什克南和瓦罕以西,清朝又重新控制了帕米爾。並在伊西洱庫爾湖岸建築了堡壘,樹立了碑記,用以紀念重新征服這一地區的偉績,並表明此地為中國的領土。
▲清朝乾隆年間,重新控制帕米爾高原地區
1762年,乾隆設定伊犁將軍府,管轄天山南北,中原王朝時隔千年後再次對帕米爾高原全境實施了近百年的有效統治。
▲清乾隆時期伊犁將軍府管轄範圍
二、帝國角力的時代悲歌
雖然清朝控制了新疆,但是中亞地區出現了權力洗牌,英國和俄國正在南北夾擊中亞,兩方勢力接壤處就在帕米爾地區,英俄賽局之下,深刻的改變了這一地區的政治格局。
▲英俄兩方勢力接壤處就在帕米爾高原
18世紀中葉開始,英國以孟加拉地區為突破口,利用92年的時間全面殖民了南亞,為了確保殖民地的安全,三次向北發動對阿富汗的戰爭,最終迫使阿富汗成為了英國的附屬國。
▲英國發動三次戰爭,迫使阿富汗成為其附屬國
19世紀初,沙皇俄國急於向南打通出海口,透過設立據點,步步為營的手段,利用近70年的時間,將中亞地區盡數收入囊中。並在19世紀下半葉,搶占了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裏。
▲俄搶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裏領土
欲壑難填的沙俄持續南下,1884年強迫清政府勘界和簽訂的【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帕米爾高原被劃分為了三部份,其中高原西北部份劃給了俄國,東部留在中國,中間部份成為了待議地區,1891年,俄國再次悍然出兵,侵入"待議區"。
1892年,進一步擴大侵略,武裝侵占了帕米爾高原薩雷闊勒嶺以西2.8萬多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直抵英國在阿富汗的勢力邊界。
▲沙俄持續南下,武裝侵占了帕米爾高原薩雷闊勒嶺以西2.8萬多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
俄國的擴張引起了英國的不滿,但又不願與俄國發生直接沖突,於是也不斷向我方緊鄰帕米爾高原的地區擴張,單方面繪制了「強森線」,將中國阿克賽欽在內的近3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劃給了英屬印度。
到了1893年,英俄進行了談判,背著真正的主人清朝,私自瓜分整個帕米爾高原的協定。
俄國占有了如今的塔吉克全部地區,帕米爾高原東部歸清廷所有,而英俄雙方以瓦罕走廊作為緩沖地,避免英俄勢力直接接觸。
▲英俄私自瓜分帕米爾高原
兩大帝國經過百年賽局,達成所謂平衡,清朝竟然成為了犧牲品。遙遠西部邊陲的帕米爾高原領土,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列強私分,是時代的悲歌,更是晚清國運的縮影。
三、蘇聯時代的懸而未決
清朝滅亡,民國成立。為了收攏民心、鞏固統治,民國政府旋即做出不承認列強與滿清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並著手推進修約和廢約工作,但限於國力積弱,並無積極進展。
▲民國政府外交部,成立伊始便著手推進修約和廢約工作
直至1918年,中國所站隊的協約國贏得了一戰的勝利,這讓民國政府稍稍掌握了一定修約的主動權,也開始采用「到期修約,期滿作廢」的強硬戰略,多次要求蘇俄歸還東部外東北和西部新疆被占領土。
▲民國政府作為戰勝國,多次要求蘇俄歸還領土
而此時新成立不足一年的蘇維埃政府,根基不穩,內憂外患。內有沙俄殘存舊勢力與之正面對抗,外有西方列強的軍事幹涉。無暇顧及遠離其歐洲政治中心的遠東及中亞地區,擔心民國政府乘虛而入,收復中蘇東西兩段爭議地區。
▲蘇俄內戰期間,唯恐與民國政府樹敵
遂在1919年和1920年,兩次發表了【加拉罕宣言】,聲明放棄沙俄時期強占中國的一切領土,舊俄國政府同中國簽訂的一切條約無效。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蘇聯絕沒有歸還中國領土的意思,所謂宣言只不過是防止與民國政府樹敵的權宜之計。
▲時任外務委員的加拉罕,代表蘇聯發表宣言,聲明放棄沙俄時期強占中國的一切領土
1921年內戰結束後,蘇聯就一改兩次對華宣言的態度,變得曖昧起來。不僅從未遵守過諾言,反而小動作頻頻。
在與民國政府劃分邊境時,仍舊以沙俄時期與清政府劃定的舊邊界為基礎,透過擅自指認河源和山脊為界,在西部與新疆接壤地區蠶食中國2000余平方公裏領土,在東部與中國東北地區接壤地區竊取我近千平方公裏領土。
▲30年代前蘇聯出版地圖,擅自指認與中國邊界
同時蘇聯積極幹涉外蒙古問題,而當時國民政府的邊疆政策重心在外蒙古問題上,加之持續陷入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內戰自顧尚且不暇,既無力制止外蒙古獨立,也無力重開中蘇邊界談判,包括帕米爾地區在內的西東兩段邊境爭議問題就一直被擱置下來。
▲1921年,蘇聯一手扶持外蒙古獨立
新中國成立後,中蘇兩國關系進入短暫蜜月期,但很快於50年代後期交惡。在西部新疆地區,蘇聯大搞煽動和顛覆活動,1962年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伊塔」事件,煽動新疆與其接壤地區6萬杜哈薩克邊民叛逃蘇聯。
▲震驚中外的「伊塔」事件,6萬多邊民叛逃蘇聯
1964年為解決兩國邊界矛盾的首次談判,中方為了維護中蘇友誼,準備以16-19世紀中俄簽訂的三個條約為基礎與蘇方劃定邊界,解決爭議問題。
具體針對帕米爾劃界問題,中方提出1884年【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待定區"歸屬蘇聯,1892年沙俄強占的薩雷闊嶺以西2.8萬平方公裏的半月形土地則必須要歸還。
但蘇方態度蠻橫,堅持以今天塔吉克的邊境線為界,寸土不讓,並在兩國邊界地區制造事端,甚至與中方爆發武裝沖突,比如中蘇邊境東段著名的珍寶島事件,西段邊境的鐵列克提事件,就這樣,第一次中蘇邊界談判被擱置下來。
▲著名的珍寶島事件,以我方取得完全勝利告終
第二次中蘇邊境談判與1969年10月恢復,並斷斷續續進行了10年,僅達成了維持邊界現狀,避免武裝沖突,在有爭議的地區,雙方武裝力量脫離接觸,等一系列諒解協定。
▲第二次中蘇邊境談判,僅達成了部份諒解協定
戈巴契夫上台後對華態度趨緩,於1987年重新開機了兩國第三次邊界談判,但只基本解決了東部邊界問題,包括帕米爾在內的西部邊界問題仍是懸案,不久後蘇聯就解體了。
▲直至蘇聯解體,包括帕米爾在內的西部邊界問題仍是懸案
四、塔吉克獨立的歷史轉折
其中哈薩克繼承最多,約為1770千米,吉爾吉斯次之,約為1060千米,塔吉克最少,約為497千米。中國與上述三個國家邊境均有爭議地區,共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塊,面積約3萬平方公裏。
▲蘇聯解體後,3300千米原中蘇邊境線由哈、吉、塔三國繼承
中哈、中吉之間邊境爭議地區在21世紀前均已得到妥善解決,而中塔邊境自塔吉克自獨立後30多年來一直處於未定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爭議地區歷史依據和面積問題。
中哈、中吉邊境爭議區,大多為蘇聯與民國政府劃定邊境時,私自指定界河和界山攫取而來,未與中方簽署任何實質性協定本就不符合國際法關於歷史國界劃分慣例。
加之爭議地區面積相對兩國面積不算大,中哈邊境爭議地區共計1960平方公裏,約占哈國總面積的0.07%,中吉爭議地區面積為3394平方公裏,約占吉國總面積的1.7%。
▲中哈邊境爭議地區所在地
▲中吉邊境爭議地區所在地
而中塔兩國之間的爭議地區主要為1884年【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之後,1892年沙俄強占的薩雷闊嶺以西2.8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塔吉克自然不願理沙俄時期的舊賬。
此外,爭議地區約占塔吉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這讓本就小國寡民的塔吉克難以承受。
▲中塔爭議地區(約為紅線右側區域),約占塔吉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是第一批承認塔吉克獨立的國家之一,建交30多年來兩國從未因為邊境爭議而產生沖突,雙方關系取得跨越式發展,關鍵得益於中國「擱置爭議,共同發展」的文明解決方案和大國責任擔當。
▲中塔建交30年系列慶祝活動
關於兩國間最大的邊境爭議問題,相比哈薩克和吉爾吉斯,雙方談判開啟較晚。
1992年,獨立沒多久,塔吉克爆發內戰,信仰什葉派的「高山塔吉克」人,在宗教領袖的蠱惑下,宣布其主要居住地,位於東部帕米爾高原的高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獨立,與信仰遜尼派的西部對抗。
1997年,代表西部的總統拉赫蒙出任總統,積極推動波斯文化的集體認同感,全面推進民族融合和去俄羅斯化,積極發展和中國的關系。
1997年6月,塔吉克內部局勢穩定後,中塔邊界談判才正式開始。
▲塔吉克內戰(1992年-1997年)
1999年,中塔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共和國關於中塔國界的協定】,明確北段中塔國界線,即現在地圖中塔邊境北側的實線區域。
2002年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共和國關於中塔國界的補充協定】中共規定中塔國界線的24個界點,塔方同意退還前蘇聯時代存在爭議的約1158平方公裏領土。
同年正式成立中塔國界聯合勘界委員,開始邊境勘察劃界工作。2011年,雙方順利完成領土交接工作。
塔吉克與中國既是「上合組織」首創成員國,也是最早同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國家之一,雙方率先建立發展共同體和安全共同體。
2013年中塔兩國簽訂協定,將雙邊關系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2019年又升格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今年7月,中塔關系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度,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中塔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塔吉克作為中亞五個史坦國面積最小,地理條件最差(全境93%為山區,一半國土海拔在3000公尺以上),經濟發展最慢的小國(人均GDP僅有827美元,按人均日收入來計算,還不到16元人民幣)。
▲塔吉克地形圖,93%的國土為山區
自塔獨立以來,中國就曾多次透過貸款和無償援助的方式向其提供經濟上的支持。
比如,疫情期間中方無償向塔提供了30萬劑科興疫苗。今年7月剛剛落成的造價15億元的塔政府大樓,完全由中國政府無償援助。
▲中方出資15億,無償援助塔政府大樓
據塔政府統計,該國三分之一人道主義救援資金來自中國。塔方也懂得投桃報李,汶川地震期間,第一時間向中國提供人道主義物資救援,同時安排一批受災小學生赴塔吉克療養。
▲中塔邊境界點
根據自然資源部釋出的2022版釋出的中國地圖來看,中塔南段邊境仍為虛線,證明雙方談判和磋商還在持續推進。
▲自然資源部釋出的2022版釋出的中國地圖來看,中塔南段邊境仍為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