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被美方制裁後,印度邀請中資回歸,未到24小時,印度對華加征重稅

2024-09-16國際

印度近來似乎陷入了一種外交困境。他們試圖在國際舞台上「左右逢源」,卻發現這條路並不好走,反而招致了一系列麻煩。面對這樣的局面,印度將目光轉向了中國,試圖邀請中國企業回歸。

然而,不到24小時,印度就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征重稅。這一舉動背後究竟釋放了怎樣的訊號?印度外長所面臨的困境,其根源又在哪裏?

這一切還要從美國對印度的制裁說起。據環球網報道,美國財政部最近以「幫助俄羅斯擴大能源能力」為由,宣布對兩家印度航運公司實施制裁。

不僅如此,美國五角大廈在啟動「軍事維修中心」的修建計畫時,邀請了日本、南韓、澳洲、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國加入,卻將一直為美國海軍提供後勤艦艇維修服務的印度排除在外。

這一系列舉措,無疑是對印度發出的明確警告。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無視美西方此前的多次警告,執意與俄羅斯保持密切的經貿關系,最終導致美國對其失去信任,將其排除在自己的「朋友圈」之外。

說到底,美國希望建立一個以自身利益為核心的「朋友圈」,而印度的行為明顯觸碰了美國的底線。事實上,印度這種我行我素的外交策略,早晚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麻煩。

自莫迪政府上台以來,印度一直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雙方之間甚至爆發了邊境沖突。此後,印度總理莫迪多次缺席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的重要會議,還要求將中國排除在金磚國家討論的新國際結算體系之外。

這些舉動無疑使得中印關系持續緊張,難以緩和。而在與俄羅斯的關系上,印度也采取了一種看似「左右逢源」的策略。一方面,印度與俄羅斯保持著密切的經貿關系;另一方面,印度卻透過捷克等第三方國家,向烏克蘭大量出口炮彈等軍工產品。

不僅如此,莫迪還高調存取烏克蘭首都基輔,並將基輔的「兒童受害者紀念館」定為第一個參觀地點,大談「加深印烏友誼」。

然而,就連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看得出來,莫迪此訪不過是政治作秀。在莫迪離開後,澤連斯基立刻猛烈抨擊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的行為。

莫迪這趟行程,非但沒有贏得烏克蘭的好感,反而同時得罪了俄羅斯和烏克蘭。這或授權以視為印度外交策略不成熟的一個縮影。

如今,面對美國揮舞的「制裁大棒」,意識到情況不妙的印度莫迪政府,不得不重新將目光投向中國。近段時間以來,莫迪政府多名高官頻頻表態,邀請中資回歸印度市場。

印度工業聯合會全國電子委員會主席夏爾馬指出,盡管印度正在全力推動「制造業本土化」,但中國依然是「世界工廠」。這番話的言外之意,無疑是印度仍然需要依靠中國的供應鏈來推動本國制造業的發展。

印度外長蘇傑生也公開表示,印度「從未拒絕對華貿易」,問題在於「能夠在哪些領域,以何種條件與中國合作」。

有分析指出,印度此時邀請中資回歸的原因很簡單:中國是全球最強大的制造業大國,其產能超過了七大工業國組織的總和,並在新能源汽車、光伏、人工智慧、5G等多個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迫切需要推動對外貿易,提振本國經濟發展。因此,與中國進行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這也是莫迪政府無法阻擋的。

然而,就在莫迪政府表態邀請中資回歸不到24小時後,印度就以「擔心產品存在傾銷」為由,對中國焊接不銹鋼管加征12%到30%不等的關稅。

印度的這一做法,顯然是想打著「傾銷」的旗號,對本國鋼鐵產業實施「過度保護」,這也是莫迪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慣用的手段。

更耐人尋味的是,印度對華加征關稅的時間點,恰好是在加拿大宣布將擴大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範圍之後。

由此可見,印度此舉不排除是為了透過「對華制裁」來向西方示好。對於印度這樣的國家,中國企業唯一的選擇,或許就是盡量遠離,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煩之中。

印度試圖在中美之間玩弄平衡,卻忽視了自身的局限性和國際政治的復雜性。這種短視的「左右逢源」策略,最終只會讓印度陷入更加尷尬的境地。

與其試圖在各大國之間謀求私利,不如認真思考如何與周邊國家建立互信,共同發展。否則,印度的「外交噩夢」恐怕還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