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著名旅遊景點泰姬陵。IC 資料圖
2024年10月8日,印度文化部宣布將馬拉提語、巴利語、普拉克利特語、阿山姆語和孟加拉語等五種語言認定為古典語言( classical language)。此舉標誌著對「古典語言」評選標準的調整,將書面歷史和古典文學的要求年限從「超過1500至2000年」改為「1000年」。這一變化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尤其是在印度社交媒體上,人們質疑這一調整是否出於政治利益而非文化保護。
在印度,語言與文化霸權密切相關。針對馬拉提語的入選,有學者認為這與印度人民黨今年在馬哈拉施特拉邦選舉中失勢有關,中央政府試圖透過給予該邦主要語言馬拉提語更高地位來贏得民心,爭取更多政治利益。
什麽是「古典語言」及其背後的語言政治
根據印度政府2004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古典語言是指那些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意義的語言。要獲得古典語言地位,必須滿足以下標準:語言必須有超過1500至2000年的記錄歷史和古代文獻;語言應擁有被其使用者代代視為寶貴文化遺產的古代文學;必須具有與其他語言社群不同的原創文學傳統;古典形式的語言與其現代版本之間不能存在連續性的中斷。
此前獲得此地位的語言包括坦米爾語(2004年)、梵語(2005年)、泰盧固語(2008年)、卡納達語(2008年)、馬拉雅拉姆語(2013年)和奧裏亞語(2014年)。獲得古典語言地位的語言可以得到更多撥款以保護語言文化傳統,如古代文學作品、手稿和碑文的數位化,大學和研究機構將開設這些語言的專門課程,增加對學者、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的需求等,因此被視為本土語言的殊榮和印度政府保護語言多樣性的重要舉措。
在印度獨立後,基於身份的語言政治成為主要的政治議題之一。語言社群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是語言政治的主要驅動力。從1952年安得拉邦要求以語言使用者區域劃分邦的邊界並成功從馬德拉斯邦獨立之後,印度開始了語言建邦運動。1960年5月,馬哈拉施特拉邦自孟買邦分離出來獨立建邦,就是這一運動的成果之一。
馬拉提語是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主要語言,起源於馬哈拉施特拉俗語(Maharashtri Prakrit),這是一種中古印度-雅利安語。馬拉提語在詞序、性別、數系統和梵語詞匯方面屬於現代印度-雅利安語。其參照標記、分詞系統、借用卡納達語和泰盧固語詞匯,表明達羅毗荼語也對馬拉提語有影響。印度權威的語言研究機構中央語言研究所(Central Institute of Indian Language)稱古馬拉提語存在於公元1000-1300年間。
國大黨從馬哈拉施特拉邦建邦之初一直執政到1995年。邦首任首席部長查萬(Yashwantrao Chavan)上任伊始就闡述了他對馬拉提語發展的願景。1966年成立於該邦的濕婆軍黨(Shivsena)也聲稱其建黨原因是為了保護馬拉提語使用者的利益。該黨透過各種運動,如要求商店和企業使用馬拉提語標誌,推動了馬拉提語在公共生活中的使用。2006年,從濕婆軍中分裂出的馬哈拉施特拉改革黨(Maharashtra Navnirman Sena)延續了語言民族主義意識,曾要求強制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所有學校教授馬拉提語。
印度政府提出「古典語言」概念後,馬哈拉施特拉邦也開始為馬拉提語爭取「古典語言」地位。2012年1月10日,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成立了一個由Ranganath Pathare教授主持的委員會,並於次年11月向中央政府送出了報告,希望馬拉提語會在奧裏亞語之前被宣布為第六種古典語言,然而未能如願。此後12年間,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多次重新提出要求將馬拉提語宣布為古典語言。
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政治舞台上,各主要黨派盡管經歷了分裂與重組,在人民院選舉中結盟或對抗,但推動馬拉提語的發展始終是各黨派的共同目標之一。這也體現出在印度語言作為身份認同以及政治動員利器的重要性。這些政黨積極倡導民眾參與政治,並致力於影響語言政策的制定。學者Deepak Pawar和Tushar Ovhal等將這種努力稱為Marathikaaran運動:一種把語言和政治、經濟、教育等領域的發展訴求聯動起來形成的一種矩陣,透過多領域的協同努力,為馬拉提語和文化的繁榮創造有利條件。
Marathikaaran運動的核心是馬拉提語的語言民族主義,它強調語言的使用權和所有權,以及重新平衡聯邦權力,以支持語言的發展。這種運動認為,只有透過廣泛的政治參與,才能實作宏觀政策的變革,進而帶來經濟機會和政治權利的提升。馬拉提語的語言民族主義者致力於在語言使用上達成共識,並推動聯邦權力結構的調整,以更好地服務於語言和文化的發展。
馬拉提語與印人黨在馬邦的政治野心
印人黨主導的中央政府把馬拉提語納入「古典語言」,被認為和印人黨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政治野心密切相關。自從1960年建邦後,國大黨在馬邦長期執政。然而,在過去幾十年裏,國大黨內部的分裂以及濕婆神軍和印人黨的崛起使得該邦的政治變得更具競爭性。印人黨的崛起動搖了傳統的權力結構。
在2014年和2019年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邦議會選舉中,印人黨在288席的邦議會中先後贏得122席和105席。印人黨從二十年前馬邦政治中的小黨,到如今已成為該邦選舉政治的主要玩家。這種進步激發了印人黨的熱情。不過在2024年的人民院選舉中,印人黨在馬邦嚴重受挫。於是,透過實作馬邦長期呼籲的對馬拉提語語言地位的訴求,成為印人黨贏得民心的舉措之一。
馬拉提語被印度政府新增為「古典語言」之後,馬邦各政黨紛紛自誇功績。首席部長Eknath Shinde在社交媒體稱「邦政府一直在與中央政府推進此事」。而濕婆軍黨魁也表示,該黨的創始人Balasaheb Thackeray一直高度重視馬拉提語,並透過他的不懈努力「將這一夢想最終變為現實」。印人黨領導人Devendra Fadnavis表示他自己在擔任首席部長的早期也一直追求實作這一成就,近日他還與馬拉提語文學界和藝術界舉行了會議。馬哈拉施特拉復興黨(MNS)領導人Raj Thakeray也來分一杯羹,他表示,他的政黨在2014年9月為該邦準備的發展計劃中就曾明確提出此要求,「我們不時地跟進此事,經過長達12年的等待,這一地位終於實作,這對我和我的政黨來說是值得高興的時刻。」國大黨總書記Jairam Ramesh則稱這一舉措是印人黨在即將進行的聯邦院選舉前的造勢行為,質疑莫迪政府刻意拖延到此刻才宣布。
由近日馬拉提語被列入「古典語言」一事也可以看出,語言與政治之間微妙而復雜的關系。語言問題往往被政黨作為獲取支持和鞏固基本盤的工具。莫迪政府此次調整古典語言標準並新增5種古典語,極有可能是為了滿足不同語言社群的需求,以獲得政治上的支持。隨著印人黨的崛起,中央級政黨和地方政黨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地方政黨之間的合作與對抗關系不斷變化。在此過程中,印度人民黨強調並試圖確立對文化問題的主導權,語言將繼續作為維持文化身份的標誌,在權力賽局中成為重要工具。
(周欣,北京外國語大學坦米爾語教研室)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周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