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非常清楚的事情就是,眼下的俄烏沖突和中東沖突背後都存在美國的因素。中東的動蕩更是顯而易見,美軍已經派遣航母戰鬥群前往中東,協助以色列展開軍事行動。而在俄烏沖突方面,盡管美軍並未直接參戰,然而美國卻向烏克蘭提供了接近千億美元的援助,這其中包括了火箭炮、防空系統和主力戰車等大量軍事裝備。美國的這一系列行動,無非是為了實作其在這些地區的利益。然而,現階段來看,美國在幹預這兩個地區沖突時實際上所付出的代價相當巨大,但對於美國而言,已然陷入了無法撤退的境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國內卻響起了不同的聲音。就在今年10月初,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弗林上將發出警告,指出解放軍在陸、海、空軍事力量的持續增強和積累,使其「在邁向地區軍事優勢的道路上逐漸加速」。與此同時,最近美國智庫「新美國資訊安全中心」(CNAS)的研究員海利格也表示,美國需要將兵力資源從歐洲和中東調回,以集中全部實力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他認為,美國已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但決策層並未制定相應策略,目前的美軍部署過於分散,無法有效應對中國。
海利格指出,為了支持在中東的盟友,美國海軍甚至將原本部署在西太平洋的航母調往中東。此外,在中東的軍事行動消耗了美軍大量戰鬥資源,包括數量稀少且成本高昂的標準-3反導飛彈。持續近三年的俄烏沖突同樣分散了美國的註意力和資源,同時,向烏克蘭提供的大量武器裝備也進一步削弱了美軍的彈藥庫存。海利格強調,這一切亟需改變,美國必須集中所有力量,包括把美軍的精銳部隊調回西太平洋,以應對中國。
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以及對以色列的作戰支持,確實給美軍帶來了巨大的戰鬥資源消耗。例如,在過去三年中,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武器和彈藥支持。由於當前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有限,美軍不得不動用自身的彈藥庫存來支援烏克蘭,這導致許多彈藥儲備已經低於「警戒線」,使得美軍無法支持高強度的地區戰爭。此外,位於中東的軍事行動也在不斷消耗美軍的資源,例如在上次攔截伊朗飛彈的過程中,美國海軍在一夜之間發射了12枚標準-3反導飛彈,而該型號飛彈的年產量目前僅有幾十枚。
然而,美國智庫「新美國資訊安全中心」的研究員海利格的言論實際上顯得既誇張又不切實際。首先,中國一直秉持和平發展與和平崛起的理念,屢次強調不會走上「強國必霸」的道路。這一點在近幾年中國處理一些爭端的方式中得到了體現,例如在南海和西南高原地區。盡管中國具備絕對的軍事優勢,但在面對挑釁和挑戰時,我們始終保持克制,並未動用武力。這充分證明了中國堅持和平崛起的決心!海利格對此視而不見,片面將中國的和平發展描述為「威脅」,這種冷戰思維令人失望,其態度和表述都極其不負責任。
其次,海利格呼籲美國和美軍將所有資源聚焦於西太平洋以對抗中國,這實在有些不切實際。眾所周知,美國在全球布置軍事力量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全球利益。美軍在其他地區的存在和部署,都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如果美國放棄全球其他地區的利益,對中東和俄烏問題不再關註,而將全部力量集中於西太,所需支付的代價將是美國難以承受的。因為如今的美國必須維護其全球利益的存在,以確保國家的正常運轉。美國的這一特性使得它無法從其他地區輕易撤軍,一旦產生這樣的決定,恐怕連別人都不用推動,美國自己就會陷入困境。
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是,即使美國軍方將所有資源集中於西太地區,是否就能阻止中國的發展,或擊敗解放軍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雖然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和崛起,但絕不會允許自身的安全和主權受到嚴重的威脅或挑戰。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解放軍必定會毫不猶豫地采取行動,並具備擊敗任何對手的能力!解放軍具備亞洲最強的陸軍、空軍、海軍及飛彈力量,戰術飛彈的打擊範圍覆蓋整個西太,艦隊能夠在太平洋開展高強度海戰,轟炸機的打擊半徑同樣覆蓋整個西太。即使美軍在西太集中主力並挑釁,最終的結果也只會是美軍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