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怎麽也沒想到,中國反制的第一錘竟砸在他們身上!
在汽車電動化的今天,中國電車的發展讓西方國家分外眼紅。 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他們決定對加征中國汽車的關稅。
原本在中國招商引資的法國,眼瞅著自己背靠歐盟這棵「大樹」,中方不會針對他們,直接選擇「背刺」中國。
然而西班牙卻成為歐盟成員中的一股清流,罕見地幫中國說話。
當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旋鏢"最終砸向自己,馬克龍又該作何感想?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歐盟加稅引爭議
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電車企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遠超其他國家, 連續八年穩居全球電動汽車產銷量首位。
這一現象引起了歐盟國家的高度關註,部份國家認為中國電車的崛起對本土汽車產業構成了威脅。
2024年10月4日,歐盟透過一項提案,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最高加征35.3%的關稅。
這一提案在歐盟內部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最終以微弱多數透過。
在贊成票中,法國的呼聲尤為突出。 法國政府認為,中國電車企業憑借其出色的價效比在歐洲市場快速擴張,對法國本土電動汽車產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予以應對。
在法國的"帶頭作用"下,包括義大利在內的其他九個歐盟國家也紛紛表態支持加征關稅。
然而,德國等五個歐盟國家對此持反對態度。
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出口國,德國汽車企業在中國市場擁有廣泛的業務布局和巨大的商業利益。
德國政府擔心,對中國電車加征高額關稅將嚴重影響德國車企在華業務,並損害德中兩國的經濟合作關系。
德國財政部長更是直言,對中國電車加征關稅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歐盟不應挑起貿易爭端,而應透過談判協商化解分歧。
值得註意的是,歐盟內部還有12個國家選擇了棄權。
這些國家一方面不願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另一方面又不想公開反對歐盟的決定。
其中,西班牙首相在訪華後改變了此前的立場,轉而投了棄權票。
客觀而言,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以寧德時代為例,這家企業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鋰電池生產商,為特斯拉、本田等眾多國際知名車企提供配套電池,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
另一家中國車企比亞迪近年來更是以其卓越的整車制造和電池技術成為業內翹楚,產品遠銷海外市場。
面對中國電車的強勁發展勢頭,部份歐盟國家選擇透過加征關稅的方式來保護本土產業,這種做法能否奏效尚未可知。
中方反制顯力度
針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事,中國商務部迅速做出了回應。
2024年10月8日,商務部釋出公告,認定歐盟相關白蘭地存在傾銷行為。
事實上,早在2024年1月,應國內白蘭地產業的申請,商務部就已經對歐盟進口白蘭地啟動了反傾銷調查。
此次公告是調查的最新進展,自10月11日起, 中方將對歐盟相關公司征收30.6%至39.0%不等的保證金。
中國商務部的反應速度之快令人矚目,從歐盟宣布加征關稅到中方公布反制措施,僅僅用了4天時間。
這一反制措施無疑將對歐盟白蘭地產業造成巨大沖擊, 而最受影響的國家非法國莫屬。
數據顯示,在歐洲白蘭地出口總量中,法國幹邑白蘭地占據了95%的份額,而在歐盟對外出口中,這一比例同樣高達95%。
可以說,中國此次的反傾銷措施主要針對的就是法國白蘭地產業。
訊息一出,法國白蘭地行業頓時一片嘩然。 由於法國政府未能及時做出回應,法國酒莊商人率先對政府提出了批評。
他們認為 ,政府在這場貿易爭端中並未能有效保護本土產業,反而讓白蘭地行業成為了犧牲品。
受此影響,法國白蘭地酒品牌股價大幅下跌,保樂力加集團跌近4%,軒尼詩母公司路威酩軒集團跌4%,人頭馬君度集團更是一度暴跌8%。
法國媒體評論稱,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對歐盟加征關稅行為的直接反擊,這向法國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號。
法國幹邑等知名烈酒品牌將受到巨大沖擊。 10月9日,白蘭地工人走上法國幹邑街頭,抗議歐盟對華加征關稅的決定。
法國幹邑行業協會也公開批評政府, 指責當局拋棄了他們,讓白蘭地產業成為了貿易戰的犧牲品。
從長遠來看,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白蘭地消費市場,將對法國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目前,法國國內有數千家葡萄酒生產商,大量農民從事相關產業。
如果這些企業和農民因為失去市場而破產失業,勢必會引發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給法國社會穩定帶來隱患。
屆時,作為法國總統的馬克龍恐怕難辭其咎。
這場由歐盟挑起的貿易爭端,最終傷及的恐怕是其自身利益。
貿易爭端應冷思
在歐盟內部,對於中國反制措施的態度並不一致。
德國似乎對法國遭到制裁感到幸災樂禍,這或許與此前兩國在歐盟內部的利益分歧有關。
而西班牙則呼籲歐盟應盡快與中國展開溝通,避免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 西班牙的態度表明,並非所有歐盟國家都贊同對華加征關稅的做法。
值得關註的是,中方已經提出正在研究提高進口大排量燃油車關稅等措施。
這一表態無疑讓歐洲汽車產業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數據顯示,歐洲每年出口到中國的汽車總金額高達180億美元,如果中國提高關稅,歐洲對華汽車出口將遭受重大損失。
作為歐洲汽車產業的重要一員,法國在大排量燃油車領域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因此也將面臨嚴峻挑戰。
盡管局勢趨於緊張,但中國仍然希望與歐盟建立友好關系。
中方的態度是,不願意與歐盟"撕破臉皮",而是希望透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增進雙方的互信與合作。
遺憾的是,歐盟在這場爭端中表現得並不夠友善,甚至不願意做一些基本的面子工夫。
無論未來中歐關系如何發展,雙方都應該未雨綢繆,做好充分準備。
從這場貿易爭端可以看出,中國反制措施的力度不容小覷。 法國酒商和工人走上街頭抗議,就是一個明顯的訊號。
如果歐盟不能采取緩和措施,歐洲汽車產業恐怕將再次陷入寒冬期。
更重要的是,單純制裁中國電動汽車並不能真正幫助歐洲本土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在當今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下,各國應該摒棄冷戰思維,推動多邊合作,和平發展。
馬克龍等歐洲領導人或許認為,美國的友誼更加可靠和重要,但事實證明,只有坦誠相見、平等相待,才能實作互利共贏。
德國和西班牙選擇在這場爭端中為中國說話,主要也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
總之,這場由歐盟挑起的貿易爭端再次提醒我們,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各國應該以負責任的態度處理彼此間的分歧,透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系。
中國願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包括歐盟在內的各方深化合作,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結語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既不利於自身經濟發展,也會損害中歐關系。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只會傷及各方利益,無助於歐洲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法國白蘭地行業受到中國反制措施的沖擊,恰恰說明了貿易爭端的危害性。
面對不公正的貿易措施,中國采取同等力度的反制措施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必要之舉,既是捍衛多邊貿易體系的需要,也是維護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從長遠來看,中歐雙方應該從戰略高度審視彼此關系,以互利共贏為目標,妥善管控分歧,擴大合作空間。
參考文獻:
1.澎湃新聞:【歐盟大喊:洋人洋車來了,快快閉關鎖國!】-2024-10-10
2.觀察者網:【法國為何投了贊成票?】-2024-10-5
3.中工網:【德國政商界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2024-10-12
4.中國新聞網:【中國宣布將對歐盟產進口相關白蘭地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202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