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亞洲最大醫院日入6000萬,院長:我們確實不掙錢!錢究竟進了哪裏

2024-04-17電影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釋出,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

"世上唯一的疾病便是貧窮!"這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中膾炙人口的一句經典台詞,深刻而真摯地揭示出生活的冷酷與無助。

近期,曾在電視劇【亮劍】中成功塑造丁軍長角色的著名演員王全友,因患小感冒前往醫院尋求診治,卻被醫生開出近千元的藥品費用,令他感慨萬分。

"盡管我們擁有醫療保險,然而這筆費用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王全友的感慨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強烈共鳴。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能聽到類似的感嘆:"健康無價,金錢買不到幸福"。

"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為了人們共同面臨的困境。"

一旦踏入醫院的門檻,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幾個月甚至半生的積蓄可能瞬間化為烏有。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人們不禁要問,醫療費用為何如此高昂?難道醫院在借此機會"發難"嗎?對於一些復雜的手術治療、住院以及進入ICU等情況,人們更是憂心忡忡,因為相關費用往往是天價,遠遠超出了普通工薪階層的承受範圍。

網友們毫不掩飾地提出質疑:"連演員都難以負擔醫療費用,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民眾呢?"那些生活在困頓中的普通人,更是身心疲憊,無法承受如此高昂的醫療開銷。

當看病成為奢侈品時,社會公平正義何去何從?民怨暗自滋生,氣氛日益緊張。

讓我們回顧2018年和2019年,那正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飛速發展的兩年。2018年,這家亞洲最大的醫院全年門診接診量達到了驚人的780萬人次。

在人頭攢動、擁擠不堪的大廳裏,擠滿了數以萬計的候診就醫者,有些人甚至提前數小時就在醫院排起了長隊,生怕錯失寶貴的號源。

轉眼間來到了2019年,該院的手術總量更是突破了35萬台的大關。一台台精細嚴謹的手術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拯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

在巨大壓力之下,醫護人員們疲憊不堪,他們的英勇付出無疑是建立在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之上。

面對如此宏偉壯麗的醫療航母,院方竟無奈地哀嘆道「醫院實在難以實作盈利」!看到這裏,外人們不禁陷入深深的疑惑——生意興隆,患者們付錢毫不吝嗇,然而醫院的收入究竟去向何方?當這種懷疑和不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之際,伴隨大眾期待與期盼,鄭大一附院終於揭開了2021年的最終決算報告的神秘面紗。

令人震驚的是,2021年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年度營業總收入竟然高達218.78億元!如果以一年365天來計算,醫院每日的平均收入竟然高達驚人的6000萬元。

面對這個天文數位,外界頓時掀起軒然大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院方公布詳盡的收支數據時,卻揭示出盡管年收入高達218.78億,但實際結余僅為區區10億元左右。

原來在總支出高達208億元之中,竟然有高達9.8億元來自於政府的財政撥款。一旦這筆巨額撥款被扣除,該院的實際收益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身為公立醫院,鄭大一附院並不需要如同民營醫院那般逐筆核算成本收入,因此財務狀況常常顯得模糊不清。

此外,根據相關法規,公立醫院的部份盈利亦需上繳至政府財政部門。

難怪盡管每日收入高達6000萬,但賬面上的結余卻如此之少。

當高昂的賬單引發質疑,院方不得不在公眾面前揭開帷幕,公開展示醫院的真實收支狀況。原來看似瘋狂的收入數位,在剔除各項必要支出之後,其利潤空間實際上相當有限。

至此,人們恍然大悟,之前對於醫院瘋狂「斂財」的猜測,或許有些過於擔憂了。

那麽,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這218.78億元的營收究竟流向了何處呢?首先便是龐大的員工開支。據統計數據顯示,該院在職員工總數高達14341人,其中專業衛生技術人員更是占據了12330人的龐大隊伍,堪稱醫療行業的勞動大軍。

作為國內頂尖的三甲綜合性醫院,鄭大一附院為了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必然需要提供豐厚的薪資待遇以及完善的社會福利。

在這場與疾病的鬥爭中,作為一線醫護人員,他們將自己奉獻給了無休止的手術室與病房工作。身體力行,為人類健康奮鬥不息,身心疲憊更顯其價值非凡!因此,他們的薪酬福利應當與他們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成正比。

另外,醫院的後勤保障以及行政管理團隊同樣至關重要。規模龐大的醫院,需要更多的人手去維護秩序,提供服務。

正如我們所見,這是打造一支卓越醫療隊伍不可忽視的成本 。

此外便是大量的醫療裝置投資。據了解,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的95%以上的醫療裝置均來自國外進口。

對於精密儀器來說,國外廠商長期積累的技術經驗使得它們的產品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較低的故障率以及更高的精確度,相比之下,國產裝置則稍顯遜色。

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些高端醫療裝置的價格堪稱天價。例如,CT、MRI、PET-CT等大型影像診斷裝置的單台售價便高達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

更為嚴重的是,僅僅在2021年的特大暴雨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便因大批次高端裝置被浸泡而蒙受了13億至15億元的經濟損失。

除了購買費用高昂之外,進口醫療裝置的維護保養、更新換代等全生命周期費用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醫院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以持續添置先進裝置,同時還需聘請昂貴的外籍維修工程師進行定期保養。

除此之外,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工程,由此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場地、建築及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

盡管現有的可用床位數已超過12500張,但在走廊和病房內,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頻繁出現的加床加位現象。

有時,家屬陪護人員甚至無法找到合適的休息場所,只能在角落裏打地鋪這樣的困境令人深感震驚,這所大型醫院的服務能力似乎已經達到了極限。

為了應對當前的緊急狀況,醫院不得不斥巨資繼續擴建,並引進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如今,該院已經擁有了2057位博士和3443名碩士的強大人才儲備,其雄厚實力可見一斑。

這種高水平人力資源的配置無疑是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的重要保障,但其龐大的開支也成為壓垮醫院財務的「稻草」之一。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公布的各項收支數據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且頗具啟示性的事實:盡管醫院的營運收入數位頗為引人註目,然而其各類成本開支之浩大同樣不容忽視,這使得醫院在實際營運過程中所能實作的盈利空間實則非常有限。

然而,對於廣大公眾來說,他們總是感覺在看病就醫這件事情上必須花費巨大,也因此怨言不斷累積。

最近,一位網友公開釋出了關於他妻子的就醫經歷他表示,當妻子在孕期遭遇嚴重的頭暈、惡心以及嘔吐等癥狀時,在家鄉的小城市接受了長達半個月的治療,然而卻未取得任何顯著效果。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轉向鄭大一附院尋求幫助。令人驚奇的是,僅僅經過短短一天的治療,妻子的病情便得到了顯著改善;而在一周之後,她已經完全康復,順利出院。

這個案例生動地展示了大型綜合醫院在處理復雜病癥方面所具備的無可爭議的優勢,這無疑得益於其先進的儀器裝置以及卓越的醫療團隊。

然而,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便是,普通大眾為了獲得優質的大醫院醫療資源,往往需要承受沈重的經濟負擔。

因此,公眾的抱怨聲四起,對高昂醫療費用的質疑和不滿情緒日益加劇。與此同時,鄭大一附院以及其他公立醫院正面臨著嚴峻的現實挑戰——各項成本開支正在迅速攀升,收支矛盾愈發突出,部份醫院甚至陷入困境,瀕臨破產邊緣。

一旦醫院的資金鏈斷裂,醫護人員的薪資福利將難以維持,進而可能導致整個醫療服務體系的崩潰。

試想一下,到那時,民眾的就醫需求將會更加艱難,這實在令人擔憂不已。

社會輿論對高昂醫療費用的質疑和不滿,與醫院方面所面臨的嚴峻現實之間形成了一種矛盾和沖突的困境,迫切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以化解這種分歧和對立。

那麽,面對當前的困境,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才能使患者和醫院雙方都能夠感受到公平合理,從而破解這一難題呢?業界專家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建議和嘗試。

首先,我們應當大力推廣線上咨詢服務。借助遠端視訊交流技術,患者可以便捷地獲取初步診斷意見,並據此判斷是否有必要親自前往醫院就診。

毫無疑問地,這將極大地縮減時間成本,有效緩解大型醫院的巨大工作壓力。一旦明確需求的存在,患者再進行預約面對面診療時將會體驗到更為高效、便捷的過程。

其次,亟待加強基層醫療力量的建設。盡管中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區級三甲醫院在數量及實力方面尚存不足,但這卻導致大量患者湧向省會城市的大型綜合醫院就診。

倘若能夠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重要作用,必定能為廣大民眾提供更為貼心、便利的醫療資源。

除此之外,全社會亦應高度重視並珍視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他們每日都在與病魔展開激烈的鬥爭,常常在手術室、重癥監護病房堅守崗位長達數小時之久,身心疲憊不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年輕的醫生們,他們剛剛步入職場便親身經歷了武漢疫情的嚴峻考驗,在最為危險的前線勇敢地承擔起沈重的責任。

我們應對他們懷揣著理解與尊重的目光,而非總是將矛頭指向醫療費用的高昂問題。

歸根結底,醫療衛生事業事關國計民生,需要全社會的鼎力支持以及醫患雙方的深入理解。

唯有消弭分歧對立、增進互信互諒,營造和諧共贏的良好氛圍,方能使醫患關系得到實質性的改善,進而推動醫療服務品質的持續提升。

關於如何實作這一美好願景,我們仍需不懈努力地進行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