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凡人歌】大結局仍難爆,三年無「爆款」的正午陽光走到轉折處

2024-09-21電影

在某種程度上,【凡人歌】是成功的。

在某種程度上,【凡人歌】是成功的。

它挑動了當代人的討論願望,關於二本生和精英男的愛情,謝美藍該不該離開「不求上進」的沈磊,以及35歲失業的中年危機……當一部都市生活劇頂著「破防文學」的詞條上了熱搜,看起來這劇應該是成了。

但反過來看,這種討論更多的是基於焦慮,而並非對內容創作的認同。相反,在整個播劇過程中,「現實不現實」一直是各方爭論的焦點。

如此討論熱度,還是帶動了該劇開播後的數據走高,酷雲顯示其央八收視率從首播的1.26升至9月16日破1.88;燈塔、雲合顯示其收官前後的市占率達到30%,在近期的市場環境下也算是難能可貴。

可是從集均有效播放數和口碑來說,如果要認證其為今年的爆款,【凡人歌】終究差了口氣。

而差的這口氣,在一定程度上折射著當下的正午陽光,正處於一種搖擺期。

【凡人歌】:接近好劇

【凡人歌】是一部好劇嗎?對比近年來大部份都市劇,算是。

至少在其中,觀眾能夠看到鮮活的人物。

首先是說人話,每個人物只要一張嘴,還是能讓你相信他的身份、背景和立場,從職場頂級牛馬那雋跟上級拉扯的話術,到結尾王睿智這種頂級PUA大師的畫餅,都讓人佩服編劇寫人、寫事的功力。

其次,雖然如許多評論指出,劇集的話題類事件似乎太集中、太「典型」,但很難得的是,這些事件能夠在有條理地編織下,做到是為人物服務的。

這也是為什麽該劇的人物能夠出圈,尤其在圍繞謝美藍和沈磊這對夫妻的討論中,觀眾快速進入了有立場的爭論,這意味著,人物本身是站得住腳的,基本能跳過「真假」這道門檻。伴隨著劇情發展,三對男女主角也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討論和共情。

【凡人歌】的創作思路是,分別展開三對在不同年齡段下,不同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對立探討,又能實作沈磊離婚時說的「你沒做錯,我也沒錯」,每個人物都有充分的行為正當性,是非全留給觀眾評說。

那偉和沈琳反映的「中年危機」問題的不同投射,謝美藍與沈磊關於生活滿足閾值的差異,年輕一代的李曉悅與那雋不同的人生態度,也都有紮實的人物背景和動機,這在當下的都市生活劇領域都堪稱難能可貴。

從這些方面看,【凡人歌】在劇作上的紮實,還是能看出正午陽光的功力。但問題或許在於,一些創作方式上的「流俗」,以及創作理念上的預期違背。

首先是創作方式。

三對男女,分別具有典型化的人群特征,又各自遭遇具有話題性的極端問題,類似的創作方式甚至可以說是套路化的,即使有劇作能力打底,這樣的展開依然穩穩踩在許多觀眾的疲憊區,很難帶來觀劇的新鮮感。

包括其中填充的事件,以那偉與沈琳這對夫妻為例,遭遇了包括那偉35歲被辭退、被討債80萬;高知女性沈琳重回職場無果、做了月嫂,雇主是曾被自己辭退的女同事,遭遇雇主老公性騷擾……

即使這些事件能夠做到為人物服務,如此密集的、話題優先的事件節點,還是很挑戰當下觀眾對「照著熱搜抄劇」類作品的厭煩情緒。關於該劇是否「現實」的討論,很大程度上也是源於這種極端話題化的敘事。

而從創作理念上,當下的觀眾明顯表現出不適的,或許還是在於該劇為博取話題而有意制造焦慮。

事實上,在正午陽光近幾年的都市題材劇裏,以話題制造「焦慮」也是常規打法。【歡樂頌】後三部對兩性及各種社會話題的呈現,以及【相逢時節】的「狗血」,已經在口碑上遭遇了不少爭議,豆瓣評分頻頻跌破及格線。

但或許是因為,在當下,觀眾已經不需要從外界獲取「焦慮」了,反而更傾向於在影視劇裏實作一些「造夢」。類似創作法所能獲得的流量轉化,效果也越來越差。

而這似乎意味著,正午陽光劇集對觀眾需求的解讀,出現了某種失準。

正午陽光的三次選擇

要解讀這種失準,要先理解正午陽光這家公司。

後來被譽為「正午出品,必屬精品」的正午陽光,最初其實很接近一個手工作坊式的劇集生產方。

孔笙、侯鴻亮、李雪,是2014年公司調整為獨立制片公司時,支撐起正午陽光的「鐵三角」,他們延續了在山影搭班子的模式,導演、制片人、禦用攝影各司其職。【瑯琊榜】和【偽裝者】,也就是在這樣的「作坊」裏,被精心打磨成型的。

一連兩部火爆大劇,讓正午陽光一夜爆紅。對於已經陷入口碑危機的電視劇產業,這樣的金字招牌無異於香餑餑。

那是正午陽光第一次面臨選擇,而由此開始的搖擺,也始終影響公司後來的發展。

資本紛至沓來,劇集叫價一部比一部高。是堅守公司的「手工打磨」,保持原本一年一劇的節奏,還是擁抱影視的資本金秋,融資、增產、打造產業鏈?

根據彼時報道,正午陽光在2016年接受了華人文化基金的25%融資,同年開拍了五部電視劇;此外發力全產業鏈,為劉濤、靳東和王凱分別成立經紀公司,並傳出要建造影城、發力下遊公司等訊息。

也就是在2016年前後,正午陽光的增產帶來了第一次口碑危機。【外科風雲】遭遇口碑爭議;IP續作中【歡樂頌2】觀眾反饋嚴重下滑,甚至【瑯琊榜之風起長林】播出時也有不少質疑。

正午陽光做出了第二次選擇。

2017年9月,正午陽光發公告剝離了經紀業務,還叫停了影城計劃和多項合作計劃。侯鴻亮彼時坦白表示,是堅持內容,還是做覆蓋產業鏈的全能公司?在這一次搖擺中,他們選擇了回歸內容核心。

而這,也推動公司進入了內容創作的第二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江大河】【都挺好】,兩年三爆的正午陽光,真正夯實了在觀眾心中的「金字招牌」。

帶著這樣的成績,正午陽光在2019年之後「內容為王」的行業新階段,品牌價值在進一步提升。

此時,行業生產的核心已經徹底轉移到以視訊平台為中心,而當線上視訊進入「億級會員」時代、增長見頂,靠內容開啟存量市場的消費願望,成為大家共同的選擇。

對正午陽光的需求,就是兩個字——增產。

新一代正午陽光導演如孫墨龍、簡川訸、張開宙、黃偉等紛紛獲得了獨立執導的機會;此外2022年不少人發現,【歡迎光臨】【開端】的制片人趙子煜、【喬家的兒女】的制片人李紀山、【相逢時節】的制片人房輝等二代制片人也逐一獲得獨立操盤的機會。

更深層地看,正午陽光這第三次選擇,還有新的思考。

一批95、00生花包括流量藝人開始進入正午陽光的選角視野。張新成在【縣委大院】擔綱主要角色後,還主演了新劇【艱難的制造】;【相逢時節】選中張藝興、王楚然;【開端】交給了白敬亭和趙今麥。

雖然這些演員中也不乏亮點,但如此選擇背後,正午陽光正在既定的內容策略基礎上,試圖與平台的某些「標準」實作平衡。

在這兩者間的搖擺,一直延續到當下。

其實縱觀這三次選擇,正午陽光的優勢與問題都很明顯。

從優勢來看,正午陽光延續著一種傳統影視行業的傳承,保持紮實的內容制作底子和執行能力,也重視培養自己的人才體系。包括近幾年發力「光合」影視人才扶持計劃,從行業裏選拔新生代,很少有公司有這樣的意識。

問題在於,創作優先思路下的導演中心制,對導演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公司的傳統培養模式,又有些跟不上增產的需求。

2022年一連播出的五部劇中,只有【開端】實作較好口碑,其余作品豆瓣評分都未破7,其中包括孔笙執導、被市場寄予厚望的【縣委大院】。

更明顯的是,從2020年的【我是余歡水】開始,正午陽光劇集多次出現在敏感話題上的失控,之後【相逢時節】【歡迎光臨】包括【歡樂頌】系列都有過類似的爭議。

或許公允地說,單純把正午陽光近幾年的作品歸咎於「導演不行」,應該是不夠全面的。在2020年之後,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先後催生完全不同的內容需求和審美,一些行業曾經錘煉的經驗已經不再適用,尤其是對現實題材的要求要復雜得多。

曾經的市場對【都挺好】關於原生家庭、女性等話題的探討能讓人叫好,而如今的觀眾對於【凡人歌】式的焦慮和對立,或許會有一定的規避情緒。

或許近幾年類似的「踩空」,也是正午陽光考慮轉變內容制作思路的原因。從相關發言來看,公司也確實試圖進一步放開手腳,在制作上參考更多市場因素,進一步繫結流量生花。。

從今年3月正午陽光釋出的片單,可以進一步看到這種趨勢。

待播的【小巷人家】以閆妮、李光潔、郭曉東等演技派搭配範丞丞、關曉彤、王安宇、盧昱曉新一代年輕藝人。儲備計畫中,武俠劇【雨霖鈴】將由楊洋主演,青春年代群像劇【櫻桃琥珀】官宣趙今麥和張淩赫二搭;【生命樹】近期還網傳將由楊紫、胡歌主演。

此外,正午陽光計畫也進一步IP化,圍繞爆款【開端】的後續計畫包括電視劇【開盤】【開啟】、電影【開端之送不到的快遞】;動畫電影【瑯琊榜】也在籌備中。

面向行業下一程,正午陽光似乎變得沒那麽特別了。

【凡人歌】讓我們看到,正午陽光的手裏依然有「活」,也依然保持著內容上的某種追求;但能否勘破市場的迷局,突破生產局限,在未來打造新的爆款,走到轉折處的正午陽光,似乎還不能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