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72歲的張藝謀,真的不是一個「好榜樣」

2024-07-06電影

一,在中國電影的天空中,張藝謀無疑是最耀眼的一顆星。1984年,他擔任攝影師拍攝了【一個和八個】,宣告了第五代導演的集體覺醒。

四年後,他憑借【紅高粱】摘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這是華語電影首次在三大國際電影節獲得最高獎項。張藝謀的鏡頭語言獨樹一幟,色彩運用出神入化,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幅絕美的中國畫卷。

進入新世紀,張藝謀再次引領潮流。2000年,他邀請眾星拍攝【英雄】,開創了國產電影的大片時代。這部影片在國內大賣2.5億,占據了全年票房的25%,至今無人超越。

張藝謀用一部部經典之作,不斷推動著中國電影的創新浪潮。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用驚艷全球的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那一刻,他不再只是一個電影導演,而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代言人,"國師"的美譽隨之而來。站在事業的巔峰,意氣風發的張藝謀似乎可以掌控一切。

時代的車輪永不停歇。隨著市場的變遷,觀眾的口味也在悄然改變。曾經那些充滿藝術氣息的電影,漸漸不再是票房的保證。

二,張藝謀開始嘗試轉型,2016年的【長城】就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他邀請了好萊塢當紅影星馬克·戴蒙,想要打造一部屬於中國的國際大片,讓中國元素走向世界。

可惜,這部野心勃勃的作品最終成了"四不像",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這次失敗似乎給了張藝謀當頭一棒。他開始思考: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自己是否還能堅持初心?是否應該向市場妥協?從藝術先鋒到商業導演,張藝謀的蛻變,也許正是中國電影市場變遷的一個縮影。

首先,明星陣容堪稱豪華。沈騰、易烊千璽、雷佳音、張譯,幾乎囊括了當下最火的男演員。沈騰的加盟幾乎就保證了10億的票房底線,易烊千璽則吸引了年輕觀眾,而雷佳音和張譯都是國民認可度極高的實力派。

這樣的配置,仿佛是在用明星效應為票房上保險。其次,影片巧妙地融合了喜劇、懸疑和家國情懷等多種元素。主海報上"懸疑管夠,笑到最後"的宣傳語,以及沈騰的加盟,都在向觀眾傳達這是一部輕松歡樂的電影。

同時,密閉空間的設定和人物身份的反轉又增添了懸疑色彩。而"滿江紅"這個充滿家國情懷的片名,更是直擊國人內心。

這些精心設計的商業元素,讓【滿江紅】收獲了驚人的45億+票房,成功躋身中國影史票房榜第6位,大振幅重新整理了張藝謀的單片票房紀錄。

對於一個72歲的導演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成績。然而,隨著影片的熱映,質疑的聲音也漸漸升高。影片的豆瓣評分從最初的8.0分一路下滑到7.2分。

很多觀眾感嘆,這部電影雖然嫻熟地運用了各種商業技巧,但似乎少了些什麽。張藝謀確實在這部電影中下了不少功夫。

三,他曾試圖用一鏡到底完成拍攝,放棄了之前"大而全"的拍攝手法,轉而在一個小院落裏完成拍攝,力求"小而精"。影片的節奏也是跌宕起伏,高潮叠起。

但這些努力本質上都是"芝麻上繡花",是商業技法的嫻熟運用,並沒有跳脫出商業片拍攝的範疇。那個曾經用【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作品震驚世界的張藝謀,那個能夠創造全新電影語言的張藝謀,那個被譽為中國電影一面旗幟的張藝謀,似乎在這部電影中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精通商業規則的導演。他知道如何討好觀眾,如何制造話題,如何在春節檔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占據有利位置。

但是,這樣的張藝謀,真的是我們期待的張藝謀嗎?【滿江紅】的成功是否意味著這位老藝術家向市場低頭了?這些問題,也許需要時間來回答。

當我們為張藝謀的轉變感到惋惜時,不妨把目光投向好萊塢。那裏有兩位同樣年逾古稀的導演,卻依然在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尋找平衡。

斯皮爾伯格,這位與張藝謀齊名的導演,在七十多歲高齡時仍在不斷探索技術創新。2018年,他推出了【頭號玩家】,這部電影不僅在視覺效果上實作了突破,還深入探討了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關系。

四,斯皮爾伯格用這部作品證明,即使是商業大片,也可以兼具場面、新意和深度。這兩位導演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年齡不是借口,商業也不應該成為束縛藝術的枷鎖。

成熟的藝術家更應該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經驗,去創作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回望張藝謀2021年拍攝的【懸崖之上】,我們依然能看到這位老藝術家對電影的執著探索。

無論是在諜戰題材、鏡頭語言還是敘事方式上,張藝謀都在尋求突破。這部電影雖然票房"只有"12億,但每一分都來自觀眾的真心認可,也為之後的國產電影提供了寶貴的創作啟發。

這些例子啟示我們,即使在商業化的今天,優秀的導演依然可以在市場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點,創作出既有深度又有吸重力的作品。

【滿江紅】的成功無可否認,但它也給張藝謀的導演生涯留下了一個遺憾。這個遺憾不在於票房,而在於影片背後展現出的價值取向。

曾幾何時,張藝謀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藝術探索,都在為中國電影開辟新的可能性。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演員,從早期的鞏俐、章子怡到後來的倪妮和周冬雨,"謀女郎"為華語電影不斷輸送著新鮮血液。

五,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鏡頭,如【黃土地】中的構圖,【紅高粱】裏的色彩,【菊豆】裏的野性,【大紅燈籠高高掛】裏的暗示,這些都對後來的電影導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滿江紅】似乎更像是一次市場測試,一次商業投資。它證明了72歲的張藝謀依然"接地氣",依然能夠捕捉觀眾的口味。

但與此同時,它是否也意味著這位老藝術家向市場低頭了?我們期待的張藝謀,應該是那個不斷突破自我,不斷為中國電影註入新鮮血液的導演。

就像他在【懸崖之上】中所做的那樣,在商業片的框架下探索新的可能性,用實打實的創新和思考去贏得觀眾的尊重。對於站在文化領域頂端的藝術家來說,他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連張藝謀這樣的大師都開始過度迎合市場,那麽對於年輕一代的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李榮浩,從【耳朵】這樣音樂性極強的高級作品,到【麻雀】【烏梅子醬】這樣迎合下沈市場的作品,藝術家們似乎都在向市場妥協。

六,我們呼籲張藝謀,也呼籲所有的藝術家,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藝術的價值不應該僅僅用票房來衡量,它更應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文化的延續。

正如文章所說,你在芝麻上雕刻出再精美的花,當下看也許"有點意思"。但隨著時光流逝,當電影本身蒙上風塵後,它終究還只是一粒芝麻。

張藝謀的創作道路還很長,我們期待他能夠在未來的作品中,重新找到藝術與商業的平衡點。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善於制造爆款的導演,更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藝術家。

張藝謀"這個名字才能在中國電影史上永遠閃耀。我們希望,72歲的張藝謀能夠重拾自己的"傲骨",不要為了討市場歡心,把作品拍得如此之"輕"。

別讓"張藝謀"這個璀璨的名字,再變得模糊了。我們期待著他能夠像好萊塢的斯皮爾伯格和伊斯特伍德那樣,在年屆古稀之時依然保持創作熱情,為觀眾帶來既有商業價值又不失藝術追求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