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方勵這個倒黴蛋

2024-09-24電影

「如果你真的想找一樣東西,

一定能找得到。

前提是你願不願意找。」

方勵拍電影。

這件事說出來就很抽象。

不是說他拍電影不好,而是在這個時代,他是「精神三體人」——

方勵的行為超越了一個行業的認知,也超越了一個時代的認知。

我們拍電影講題材、型別、陣容、咖位、市場和票房。

方勵則是:

哎,我就是玩兒。

其實這樣形容也不準確。

不如【四味毒叔】評價【裏斯本丸沈沒】時開篇第一句:

「方勵是個理想主義者」。

首映禮當晚我看完電影,再看方勵上台,台下觀眾掌聲雷動——

是發自內心的,不是禮節性的。

他先單獨上台,然後逐個介紹影片主創團隊。

其間有個細節:

名單上沒有的團隊成員也被他提溜上台,中外人士都有,一大幫子人站在台上親切、熱烈,像一家人一樣嘻嘻哈哈。不似尋常電影主創主演團隊,大家多少都保持著拘謹和行業的標誌性笑容。

我很喜歡這種氛圍,也知道票房不會很好。

反正方勵也無所謂,他要的是打撈歷史,不是取悅市場。

因此他是個有理想的「文藝老年」,不是「合格」的電影人。

就像當年為了一部【百鳥朝鳳】,他向院線下跪求排片一樣,方勵是那種「我覺得好就好」的人物。

我承認【裏斯本丸沈沒】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我也預料到它不賣錢。

刻薄地說,把它放在任何檔期上映都不見得能回本。如今的觀眾汲取營養的渠道變質了,或者說內地市場從來就沒有此類電影的空間。文藝咖若是反駁,不妨先四顧一下周圍的朋友一年看幾部電影,都是什麽型別,再作討論。

所以在進入主題前,必須先把方勵的電影道路簡單陳述一遍,方便大家理解他是個什麽樣的人,做過什麽樣的事,然後才能理解他的行為。

大丈夫

在媒體報道【裏斯本丸沈沒】時,牽引出方勵的另外一個心願:

尋找馬航MH370。

他對記者說的原話是:

「其實三年前已經準備行動了。後來他們(馬來西亞)重新開機了搜尋馬航370,我就暫時放下了。如果人家能找到,那當然最好;要是還找不到,那不妨讓我們這些民間力量去試試,當然,到時候可能還會再拍一個紀錄片。」

今年3月,馬來西亞表示將盡快恢復對十年前失事的MH370的搜尋工作,不過前提是「如果出現令人信服的證據」。

但是半年過去了,目前沒有官方訊息來源說明實施的進展,又或者說可能十年前找不到的航班,十年後同樣也夠嗆。

看方勵接受采訪的意思,大有「無所謂,我會出手」的氣勢。

這話別人說了可能是吹牛,我相信方勵是真的敢上。

在【裏斯本丸沈沒】前,方勵給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制片人」,攤開他經手的電影作品也大多難以言表:

1998年他投資了第一部電影,然後消失無蹤。那部戲他投了120萬。隨後又投了一部電影,花了他800萬,結果照樣撲。

原因很簡單,兩部電影的題材一言難盡。

2002—2007年,方勵連續投了三部電影,依然撲得慘不忍睹。

原因同上。

其實2007年我跟他算是有過一次交集,那年我剛入行,寫過關於他電影的宣傳稿。那時我還是毛頭小子,覺得電影好看,耐看,經看。

但無可奈何。

方勵也大概從那時開始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倒黴蛋」——

他就不是一個專註商業片的電影人。

但他還是能拿出錢給年輕導演,拍小人物,拍社會底層。

於是,我覺得方勵是孤獨的。

直到他遇到了韓寒,拍了一部【後會無期】,這是方勵在大眾市場(非文藝片)上最廣為人知的電影。

他說「賺了錢又可以拿來賠了」。

期間他在舟山群島從一群漁民口中知道了「裏斯本丸」號的歷史,就有了這部他請圈內人士「幫個忙,捧捧場」的紀錄片。

所以每次我看到「方勵」這個名字的時候,腦海裏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問題是——

他哪兒來那麽多錢?

接著第二個問題——

他圖啥?

直到有一天看金庸的小說,見彭瑩玉講: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說了,你也不會明白。」

我想,這話很適合方勵。

就像當年他一跪,說【百鳥朝鳳】是吳天明老師的遺作,是講述正在消失的民間藝人。

今日再思,方勵原來一直都在「打撈」歷史。

過往事

2014年3月8日淩晨1:20分,由吉隆坡國際機場飛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起飛後不久失聯,3月24日,馬來西亞終結確認。

機上遇難人數共計239人,乘客227人,機組人員12人,其中中國乘客154人。

2023年11月27日,該航空運輸損害責任糾紛案在北京開庭審理。

在近十年的時間裏,馬航370失聯事件偶有波瀾,比如2021年英國航空工程師理查德斯戈弗雷釋出了一份報告,稱其發現了馬航370。但媒體並沒有廣泛報道其報告內容。

其實這件事從頭至尾(失聯到終止搜尋)都透著一股神秘主義氣息:

飛機失聯後,中國、馬來西亞、越南、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等26個國家的軍艦遊弋在航班可能出現的海域內。檢索十年前的新聞報道,不難發現每天各國媒體都在及時更新新的線索,對於「MH370為什麽失聯?」這個問題,其實當時有很多值得探尋的疑點。

只不過不仔細看的話很容易忽略過去。

我隨意說幾處疑點:

1.馬航在失聯後的一段時間裏並未做出相應反應,地面人員在檢查MH370航班機長飛行模擬器時,發現部份數據被刪除。

2.路透社援引訊息來源稱馬航370被不明人士劫持,飛往印度洋。

3.伊朗宣布將配合調查兩名伊朗人假冒身份登機的事情。

4.美聯社稱馬航370遭到劫持,至少有一名或一名以上有飛行經驗的人士參與劫機。

5.馬來西亞警方介入調查飛行員自殺的可能性。

6.軍用雷達顯示馬航370失聯前已飛越馬六甲海峽,前往南印度洋。

7.失聯後該航班航線有折返跡象。

8.媒體質問為何不公布航班航跡圖?馬航稱沒有雷達上的飛行軌跡資料,有關軍用雷達上面的軌跡,「正在」向軍方詢問。

9.對於「劫機」的猜測,馬航表示調查完成後將有警方公開。

10.馬航宣稱因為該飛機是美國制造,故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NTSB)和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正對飛機進行獨立調查,已將相關資料封存並取走。

11.馬來西亞調查人員透露,航班失聯當天,機上一名機組人員在檳城上空曾用手機打電話求救,該電話來自副駕駛的手機,但外界至今不清楚電話打給了誰。

12.截至2018年7月30日,馬來西亞就失聯的MH370公布最終報告:

無法確定航班失事原因,未能查明失蹤原因。

中國方面對此表示「高度關註、保持溝通與配合」……

顯然,這個結論令人無法接受。

因此十年來,關於MH370失事原因,中外互聯網上多有猜測。人們對一些指向性的線索發表了各種看法,「劫機說」與「飛行員自殺說」是目前最主要的兩種觀點。

問題又來了:

如果是劫持,為什麽航班失聯後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聲稱對此負責?

如果是飛行員自殺,馬來西亞警方為什麽要掩蓋真相?

副駕駛在失聯後電話到底打給了誰?機長的私人電腦、通話記錄和社交平台釋出的資訊等在十年前也不存在調查難點,然後呢?

馬來西亞航班失事,僅憑一句「飛機是美國造的」,就讓美國人把相關資料封存取走,這對於一個主權國家來說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

這架飛機到底在哪裏?民間災難處理專家和各種力量都提供了種種線索。如上文中的英國工程師的報告,但仿佛都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

總之,馬航370失蹤,失蹤了十年。

它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個訊息,是2014年3月8日1時19分29秒,由航班向吉隆坡區域雷達發送的對話訊息:

「晚安,這裏是MH370」

糊塗賬

方勵說要找到MH370,在我看來難度很大。

我們不妨先分析一下「裏斯本丸」號調查拍攝能夠成立的動因:

首先,對於二戰戰勝國英國、美國和中國來說,它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正面事件。擺在台面上的宣傳理由就是「英勇的反抗和犧牲,全人類對和平的渴望」,二戰後接受全面改造的日本,也不會對此諱莫如深。

所以觀眾才能在紀錄片裏看到涉及幾個國家的當事人及後代的采訪。

其次,西方國家如英美等歷來有新聞報道的自由,很多重大事件都是由本國媒體先行報道才引發關註。方勵可以在英國花200萬大張旗鼓地找人,不見得能在馬來西亞復刻這件事——

尤其是在面對質疑時依然表示「原因不明」的情況下。

再次,根據上述十二項主要疑點(其它次要疑點請自行搜尋),以及十年來很多民間人士的調查取證和相關國家反應,說明——

搞清楚「飛機在哪裏」不是主要問題,搞清楚「飛機為什麽消失」才是地獄級任務。

如果缺乏原因,那麽這個「故事」是不完整的。

就像某些故事一樣,只談現在,不談過去。

在【裏斯本丸沈沒】的整個采訪、調查、拍攝和制作過程中,方勵要克服的是時間與資金的問題,他不會遇到某些阻力,甚至必要時所在國有關部門還會提供助力。

馬航MH370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尋找和采訪過程中,方勵及其團隊會不會受到幹擾?

對此我保留疑問。

在方勵之前,不是沒有民間力量繼續搜尋過。

2018年1月,馬來西亞委托一家美國海底探測公司「海洋無限」重新開機對馬航MH370航班客機的搜尋工作,並以「找不到不付錢」的原則簽約。5月,該公司對馬航MH370客機的搜尋工作結束。

時間來到2023年11月27日,航空運輸損害責任糾紛案在北京開庭,共有40多名中國乘客的家屬提起了訴訟。

這起案件的被告共有五個,分別是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又稱老馬航,馬來西亞國際航空有限公司又稱新馬航,美國波音公司,飛機發動機制造商英國羅羅公司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

在訴訟請求上,40多名乘客的家屬不盡相同,但主要集中在兩點:

一是要求透過案件審理查明MH370航班失聯事件的真相,二是賠償問題。

然而,這次案件庭審最大的難點還是在於事件真相的查明。

沒有真相,就沒有定責。

很袍哥

2023年,網飛出品了一部紀錄片【MH370:消失的航班】,該片也是調查式紀錄片,聚焦MH370航班失蹤事件,它試圖解開航空史上最大的謎團,以令人震驚的細節揭示MH370航班失蹤期間實際所發生的種種蹊蹺事件。

其論點如我上文所述一致,只不過還列舉出一種假設:

某國軍演期間誤擊航班,導致其墜毀。

這個觀點在一本名為【MH370航班之謎】(澳洲出版)的書中出現,作者認為肇事者(美泰聯合軍演)想掩蓋錯誤,搜救人員被誤導。

這裏就能看出問題所在:

時間。

【裏斯本丸沈沒】的時間背景是二戰期間,距今已有八十多年。這八十多年裏許多資料已被解密,便於後人直觀地參照文獻資料拼湊一個完整的故事。

MH370不同,它才過去十年,現在還處於「如果出現令人信服的證據就打撈」的狀態。

友情提示:

2018年9月3日,馬航MH370獨立調查組的調查專家們發表驚人言論: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公布的訊息以及馬來西亞官方釋出的調查報告都不完整,可能被修改過。

隨後,調查組被解散。

只能說現在要找尋MH370,時間不合適——

距離人們想要了解真相的時間太早。

方勵1953年生人,今年71歲。

如果按照一般檔案50年的解密時限,也許等馬航MH370的相關真實報告內容解密之時……

算了,能活到一百多歲的人不多。

世上也沒有幾個「方勵」願意花近十年的光陰去拍一部完整的紀錄片。

就像沒有幾個人會像他那樣,砸錢去拍幾部註定「上不了桌」的電影。

所以當他說他打算尋找MH370時,我先是一喜,後是一悲。

我試圖代入到他的角度完成這場想象中的壯舉,但隨即我否定了所有的方案。

凡人之力,怎可比肩「神明」?

現實也不是漫威電影。

我知道方勵會付諸行動。

他是四川成都人,總有一些「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的氣質。

他也知道:

如果你真的想找一樣東西,一定能找得到。

前提是你願不願意找。

可通常能找到的,是別人願意讓你找到的東西。

不是嗎?

回到【裏斯本丸沈沒】,那天我記得影片中那句「再見了!爸爸!」

那是全人類共同的悲哀。

方勵,始終站在一個高度審視世界。

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也是現實意義上的吟遊詩人——

發自內心的熱愛,發自內心的吟唱,無論有沒有聽眾。

這就是藝術的價值,它永遠不以「你想聽什麽」為出發點,而是「我想告訴你什麽」為創作動機。

這就是方勵的價值。

【四味毒叔】曾在2020年采訪過方勵,他說:

「當疫情結束,如果中國電影只倒退十年,那我們就算幸運的」。

今天我可以說……

他當時真樂觀。

作為一個晚輩,我希望他保護好自己。

作為一個同行,我希望像他一樣熱情。

雖然他是個「倒黴蛋」,還是個倒黴的「文藝老年」。

我在一邊說他「傻」的時候,還一邊熱情地。發自內心地鼓掌。

不是希望他再創奇跡,而是認定他是理想主義者的圖騰。

作者/牙買加的狗

編輯/小白

排版/板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