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350億票房紀錄背後:喜劇盛宴,當不止於歡笑

2024-07-23娛樂
伴隨新片【抓娃娃】的熱映,截至7月21日,沈騰主演電影的累計票房突破350億元,創造中國影史紀錄。
這是沈騰個體成功的標誌,更是中國電影市場熱辣滾燙的縮影。作為當下最為炙手可熱的喜劇演員,沈騰的票房傳奇,無疑是喜劇盛宴繁榮至極的典型表現。
紀錄重新整理,固然可喜。但面對如此顯赫的票房紀錄,我們還是禁不住要問:350億元的喜劇成就背後,中國電影還缺什麽?
為什麽是沈騰
票房是衡量演員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顯性標尺。
如果評選當下最具影響力的中國電影演員,答案未必是沈騰。但就票房成績而言,沈騰是絕對的領先者。甚至可以說,高票房堪稱是其主演作品的普遍特征。
比如2021年上映的電影【你好,李煥英】,票房高達54.13億元;2023年上映的張藝謀電影【滿江紅】,票房45.44億元;電影【獨行月球】,票房31.03億元。其他電影作品【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瘋狂的外星人】等,票房成績也都領先一時。
作品高產、票房高企,為沈騰率先開啟350億票房紀錄關口,提供了機會與可能。而這一獨屬沈騰的成就背後,斷非一己之力唾手可得,更不可能單單源於偶然。
獨特的喜劇天賦。沈騰毫無疑問是風格化、辨識度極高的演員。其表演風格詼諧幽默,擅長從細微之處找到喜劇點,將每個角色都演繹得栩栩如生。他的喜劇表演不僅搞笑獨特,還蘊含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社會現象的犀利諷刺,使觀眾在歡笑中產生共鳴。
角色塑造深入人心。沈騰在多部影片中塑造了多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如【夏洛特煩惱】中的夏洛、【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魚、【你好,李煥英】中的賈曉玲父親等。這些角色各具特色,且都充滿了沈騰獨特的個人銘印,讓觀眾難以忘懷。
口碑與票房雙贏。其電影作品往往能夠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雙贏。觀眾對沈騰演技的認可和對電影內容的喜愛,使得他的電影作品能夠持續吸引觀眾走進影院,從而創造高票房。
廣泛的觀眾基礎。沈騰的粉絲不僅來自影院,也來自綜藝節目。綜藝節目讓沈騰有機會展示其多才多藝,進而不斷擴大粉絲群體,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這些粉絲對沈騰的喜愛和支持,使得他的電影作品在上映前就擁有了很高的關註度和期待值。
喜劇的盛宴
作為當代喜劇演員的代表,沈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著中國喜劇電影的成功。
沈騰以喜劇電影重新整理中國影史票房紀錄,所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喜劇的盛宴時代。
喜劇從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型別。從默片時代的卓別林作品,到馮小剛、葛優的賀歲片系列,以及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作品,不同時代的喜劇電影代表作都曾產生巨大的市場影響和社會反響。
喜劇的核心是幽默感。幽默感具有天然的親和力。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都能透過幽默感受到彼此之間的共鳴。喜劇演員透過巧妙的台詞、誇張的表演和出人意料的情節設定,創造出令人捧腹的幽默效果,這種效果能夠迅速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引發共鳴和認同感。
喜劇電影是娛樂的。如周星馳【喜劇之王】、賈玲與沈騰合作的【你好,李煥英】等作品,其精髓在於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幽默元素與深刻的情感內核相得益彰。好的喜劇電影,總是能夠透過幽默的方式探討人性、情感和社會現象,讓觀眾在笑聲中感受到溫暖、感動和思考。
喜劇電影是簡單的。喜劇通常具有更加直觀和易於理解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與其他型別片相比,喜劇更註重情節的趣味性和人物的個性表現,而不是深入剖析社會現實或人性復雜。這種特點使得喜劇電影的定位更傾向於「老少鹹宜」,無需過多的思考和解讀,即可享受到其中的樂趣。
尤其是在快節奏的時代生活中,承受現實壓力的觀眾,總是喜歡更加輕松的消遣方式。喜劇電影以其輕松幽默的特質,成為觀眾緩解壓力、放松心情的首選,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主流,也就不難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喜劇往往是積極的,而非壓抑的。像沈騰主演的系列作品,總是透過展現人物在困境中的樂觀態度和機智應對,傳遞出正能量和積極的生活態度。這種氛圍無疑是更受觀眾喜愛的。喜劇電影由此呈現出時代盛宴的特征,自有必然的一面。
從這個角度上講,沈騰既是這場盛宴的積極參與者,也是這場時代盛宴的直接受益者。
笑過之後
有人坐享盛宴,便有人直面落寞。
喜劇盛宴,當不止於歡顏。坦白而言,問題可能不在於作品本身,而在於市場需求之變,引領市場供給之變。
與喜劇相比,其他型別片尤其是正劇作品,往往更註重情節的復雜性和人物的深度刻畫,需要觀眾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和感受。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許多觀眾可能更傾向於選擇輕松易懂的影視作品來放松自己。這種市場需求的轉變使得正劇在市場上的表現相對較弱。
另一方面,正劇在題材和風格上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們可能更側重於歷史、社會、政治等嚴肅話題的探討,或者采用更為深沈、內斂的表現手法。這種局限性可能使得部份觀眾對正劇產生距離感或興趣不足。
其實,縱覽歷史上諸多優秀喜劇電影作品,共同之處恰恰在於它們都具備獨特的創意、深刻的主題、生動的角色和引人入勝的情節。相比之下,當下許多喜劇電影往往落入「為幽默而幽默」「為搞笑而搞笑」的窠臼,形式大於內容,甚至呈現為流行段子與網路熱梗的雜燴與翻炒。
就技術的角度而言,根據市場需求和觀眾口味的變化來創新和調整內容和形式,以更加豐富多元的表現手法,讓作品本身更易於被觀眾關註與肯定,這一匯聚於喜劇電影的經驗與樣版,理應普及到更多型別片的制作過程。
好作品從不缺少市場,只是市場供給側的好作品,往往少之又少。如果說喜劇不僅僅是笑料堆砌,更重要的是透過幽默的方式觸動觀眾的情感。加強角色之間的情感紐帶和互動,讓觀眾在笑聲中感受到溫暖和感動。那麽,影視語言的最顯著特征就是不能滯留於說教,而要更加註重深入觀察社會現象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期從中提取有趣、有共鳴的故事素材,使電影更加貼近觀眾,引發共鳴。
或許,只有這樣,喜劇的盛宴才會不陷於虛妄,浮於笑顏表層的困局才能早日被拆解。畢竟,喜劇的目的並不單單是催人發笑,而是引人深思;影視劇作的終極目標也註定不是為了說教,而是喚醒認知、傳遞價值。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石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