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被當作反面教材的書法家,留下的字帖,卻是世代珍藏的國寶

2024-10-03國風

遼寧博物館, 一座低調卻蘊藏豐富寶庫,坐落東北沈陽,這座博物館雖然名氣不及上海博物館或南京博物院響亮, 卻有著獨特魅力,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座博物館, 遼博見證共和國成長,珍藏無數歷史銘印

仿佛穿越時空, 館內陳列著各個時期文物,從遠古石器到近代革命文物, 無不訴說著中華文明悠久歷史,最吸引人莫過於那些來自清宮珍貴書畫,這些作品原本是皇家珍藏, 如今卻讓普通人也能一睹其風采

眾多藏品中,【新月帖】無疑是鎮館之寶,這件書法作品作者王徽之,是書聖王羲之第五個兒子, 提起王徽之,不得不說他是個有趣人物,他被譽為"得其勢",意思是繼承父親筆法精髓, 他名聲卻遠不如他書法技藝

王徽之生平充滿戲劇性, 他可謂是個"奇葩",一個蓬頭垢面、不修邊幅家夥, 居然朝廷裏當官,他當過大司馬桓溫參軍,卻對分內之事毫不關心,後來又車騎將軍桓沖手下當個騎曹參軍, 負責管理馬匹,可他連馬有多少、馬健康狀況如何都搞不清楚,甚至連自己官職是什麽都記不住

這樣一個"不靠譜"人,自然不適合官場混,王徽之幹脆辭官歸隱, 過起悠哉悠哉隱居生活,但即便如此,他"糗事"依然被後人津津樂道,當時宰相謝安為侄女挑選夫婿,本來王徽之是個不錯人選, 可謝安擔心這位"不著調"家夥會坑自家侄女,選擇王徽之兄弟王凝之

王徽之和弟弟王獻之同時遇到火災,王徽之嚇得魂飛魄散,連木屐都來不及穿就逃命去,而王獻之卻鎮定自若,慢悠悠地叫來仆人,施施然地離開火場,現代人看來,王徽之反應其實更合理,畢竟安全第一嘛, 但講究"風度"晉朝士大夫眼中,這種表現可就太丟人

就是這樣一個被人嘲笑一千多年"不靠譜"書法家, 卻給後世留下溫和穩重【新月帖】,這份書法作品其實是一封簡訊, 只有短短60個字,內容大致是這樣:王徽之告訴朋友,某人家女兒"新月"去世,他感到非常悲痛,他還詢問朋友多雨潮濕天氣裏身體如何,他還提到自己操勞過度而身體不適

透過這60個字, 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與歷史記載截然不同王徽之,他並非無情無義之人,他對朋友關心細致入微,史書中那個"不靠譜"形象, 只是他亂世中一種生存策略罷

【新月帖】藝術價值自然不言而喻,王徽之以行草書法見長, 但這件作品中,他主要使用楷書和行楷,每一筆每一劃都寫得十分穩健,落筆沈穩有力,整體風葛文和潤澤, 既不像他父親王羲之那樣飄逸俊秀,也不似弟弟王獻之那般激情澎湃

有書法評論家認為,【新月帖】筆力稍顯不足,缺乏那種挺拔秀麗感覺,但也有人評價它"深謹而閑雅",這個評價可以說是恰如其分, 藝術風格好壞並無絕對標準,重要是能否傳達作者情感和思想

不得不提【新月帖】傳承歷史,東晉時期書法作品能流傳至今,簡直是個奇跡,【新月帖】保存過程同樣曲折離奇,它是武則天時期由宰相王方慶獻出, 王方慶還獻出其他九件家傳書法作品,這十件作品被統稱為【萬歲通天帖】

為保護這些珍貴文物, 當時采用"雙鉤臨摹法"來復制這些作品,所謂"雙鉤臨摹法",就是先用細筆勾勒出字輪廓,然後再填充墨色,這種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還原原作筆法和神韻

【萬歲通天帖】命運依然坎坷, 十件作品中已經有幾件遺失,之後又經歷多次戰亂和火災,能保存到今天更是少之又少,我們能遼寧博物館欣賞到【新月帖】,實是莫大幸運

參觀【新月帖】時,不妨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 王徽之是如何燭光下揮毫潑墨?他寫這封信時,是否也像我們一樣,為友人遭遇感到心痛?那個叫"新月"女子,又有著怎樣人生故事?這些問題或許永遠無法得到答案,但正是這些未解之謎, 賦予古老文物無窮魅力

遼寧博物館【新月帖】不僅是一件藝術珍品, 更是一扇通向歷史視窗,它讓我們得以一窺東晉時期社會風貌,感受當時文人情感世界,欣賞這件作品時, 我們仿佛與千年之前王徽之進行著跨越時空對話

值得一提是,遼寧博物館不僅有【新月帖】這樣書法珍品, 還收藏大量其他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彩陶到清代皇家珍寶,從青銅器到瓷器,從古代錢幣到近現代文物,這裏簡直就是一部立體中國歷史教科書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沈陽,一定要去遼寧博物館看看,或許你會發現,這座低調博物館比你想象中更加精彩, 你不僅能欣賞到【新月帖】這樣國寶級文物,還能感受到歷史脈搏和文化魅力

讓我們回到王徽之和他【新月帖】, 這位被歷史"誤解"書法家,透過一封簡簡訊件,向我們展示他真實一面,這正是藝術魅力所:它能穿越時空, 讓我們與古人產生共鳴

下次當你聽到有人說"不靠譜"時, 不妨想想王徽之,那些看似"不靠譜"人,內心深處也有著細膩柔軟一面,正如【新月帖】所展現那樣,真實人性往往比歷史記載更加復雜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