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晚潮|秋來玩古

2024-09-07國風

潮新聞客戶端 徐惠林

一心想到秋,「愁」字便成為文人筆下的常客。閑翻古詩詞懷秋之作,李清照繞不過,一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今日成坊間戲謔之語:「如此‘減肥’,那最好不過。」此下秋日裏,我卻喜讀易安居士這樣的文字:「予以建中辛巳歸趙氏,時丞相作吏部侍郎,家素貧儉,德甫(趙明誠,字德甫)在太學,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後二年。從宦,便有窮盡天下古文琪字之誌,傳寫未見書,買名人書畫,古奇器。」這對羨煞無數癡男怨女的才學夫妻,最開心之事,就是每月初一、十五到開封相國寺去淘寶,哪怕用衣服作為抵押,換五百文本錢。後來夫君明誠做了官,有了薪俸,便開始購買名人字畫及古奇古器物。他倆「玩物」卻不「喪誌」,後來著成三十卷【金石錄】,至今仍擺在很多文博人士的案頭。

明 杜堇【玩古圖】(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玩,玩的是古,宋人有個專門名詞「博古」,考其意,既有鑒賞古器、古玩之解,也包含「博古通今」之義。古代生產力相對低下,但農耕之余,寒窗苦讀之暇,文人雅聚那刻,甚至皇帝上朝回來,總都會給自己找樂子,調濟身心,消減疲憊。古人總結人生樂事至少有四十項,其中閱書、臨帖、對畫、訪古、尋幽,離不開古物、古意之雅趣;誦經,該是古籍傳下來的經典,焚香,最好是一只古香爐,至於九大雅事中的「撫琴」,最稱意的當是古琴,而「品茗」,如有包漿的茶葉罐、紫砂器,茶味就更顯醇厚綿長。

當今現代人,休閑娛樂不要太多,跳舞、擊劍、出海、騎馬、打高爾夫球……有人歸納的這些都市時尚,不是人人能「玩得轉」的。那再不濟,就逛街購物吧,勝過整日介刻苦撲在手機上刷屏,饒是如此,怎麽著總覺得這些「多快好省」的玩項,少了些從容,文雅、古意。

「橫山先生多古玩,太學石經分我半。」古玩,又稱古董,乃古代遺存下來的文化遺存物質,人類文明和歷史的縮影,融合了太多的歷史學、方誌學、金石學、博物學、鑒定學及科技史學等知識內涵。縱歷經無數朝代起伏變遷,於今,愈是現代,很多人愈是念古,由此陶冶情趣,藏玩之風總是不衰。

仇英【竹院品古圖】(局部)

古時,古董藝術品,是帝王貴胄的財富、皇親國戚的家珍,士夫案頭的清供、文人雅聚的賞玩,不但庋藏密不示人,觀賞也多是同好的小範圍。流傳至今的畫跡,只要用心探檢,此類博古、玩古題材的,也時能見到。北宋收藏熱,現藏於台北故宮的劉松年的【博古圖】、張訓禮的【圍爐博古圖】、錢選的【鑒古圖】等,正是其時風氣的寫照;晚明商品經濟繁盛,社會再現收藏熱,多有博古名跡存世,如仇英的【竹院品古圖】、崔子忠的【桐蔭博古圖】、張翀的【育鑒圖】、杜堇的【玩古圖】、尤求的【品古圖】。有意思的是,明代畫家筆下的博古圖軸,多為臨摹、模仿宋人作品,或者幹脆以宋人鑒定古物為題材,這種「復古」「摩古」,與「迴圈往復」「畫貴有古意」等中國文化特質、審美情趣,也是有關。

仇英【竹院品古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有記載,乾隆皇帝在位長達60多年,平時忙於政務,一有閑暇,他就會取出收藏的各類古董,把玩品評,並吟詩作賦。他還在養心殿專門建造了一間收藏字畫的書屋「三希堂」——同樣是皇帝,明宣德朱瞻基卻秋來鬥蟋蟀。清人史夢蘭在【全史宮詞】中提到過宣宗的蟋蟀盒「羅巾輕拭戧金盆」,吳偉業寫詩諷刺這位蟋蟀皇帝的低極趣味。

清 郎世寧 弘歷鑒古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每一次賞古,乾隆都仿佛與古玩字畫進行了一次心靈對話,心情以此放松。一幅【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又名【弘歷鑒古圖】,就是此種「玩古」的絕好寫照。

難忘的是近代陳師曾所繪的【讀畫圖】軸。它創作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1917年,國內發生水災,北京一批文化藝術界的知名人士大行義舉,在中央公園即現在的北京中山公園舉辦展覽,籌款賑災。畫家身臨現場,將自己看到的畫展場景從第一視覺的角度如實地記錄,真實生動,具有接近新聞照片一樣的寫實性。畫面上有穿長袍馬褂的老少國人,也有西服革履、金發碧眼的西洋人士,還有身著洋裝的時髦女郎……【讀畫圖】以傳統的命題,新鮮的內容,中西合璧的技法詮釋作品,體現了陳師曾富有創造性的繪畫實踐和探索。

近代 陳師曾 【讀畫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由此再對比宋李公麟【西園雅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秦觀等一批文化精英,在駙馬都尉王詵府院集聚,小範圍賞古、揮毫用墨,打坐問禪,乾隆皇帝在故宮「三希堂」裏寡人獨賞,此間的古與今、中與外、私密與公開,甚至畫技的寫意、工筆、兼工帶寫與中西結合,都滿滿地書寫著社會的變遷,時代不同的風貌,惟不變的,仍是中國藝術的吐故納新,萬古常青。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