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李白【梁園吟】:喝酒享樂沒有解掉憂愁,反而加深了悲傷

2024-07-26國風

【梁園吟】是李白被「賜金放還」後所作的一首歌行體長詩,是他遭受最沈重的打擊之後,抒發恣肆歡樂與沈痛虛無相互交織的內心情感的一首詩。

本文逐句細讀【梁園吟】,深入李白彼時復雜的內在狀態,展現這位「謫仙」心中和普通人一樣的波瀾起伏。正如作者雷武鈴所說,李白讓我們熱愛、感動,就因為他和我們一樣,深陷矛盾、仿徨、痛苦的無解之中。

【長安三萬裏】劇照。

撰文 | 雷武鈴

梁園吟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

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沈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為什麽寫【梁園吟】

這首詩題為【梁園吟】,也稱【梁園醉酒歌】。梁園是個有著多重歷史回聲的地名。西漢時文帝封其子劉武到開封、商丘一帶為梁孝王。漢梁孝王在此建了規模很大的宮殿苑囿,稱之為梁園。梁孝王在此招攬文學之士,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枚乘、鄒衍、司馬相如都曾聚集在這裏,寫下眾多不朽辭賦。其留下的梁園遺址,是古代著名的遊覽懷舊之地。很多詩人留下詩句,其中唐前最著名的是魏晉詩人阮籍【詠懷詩·十六】。

而在更早的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商丘屬於宋國,宋是商的後裔,春秋時宋平公在此建了平台。戰國時開封是魏國的都城大梁,大梁留下眾多歷史記載,最著名的是戰國四君子之一、曾竊符救趙的信陵君。李白的這首詩中寫到了這一帶眾多的古代人事典故。其中的地方遺址有:平台(訪古始及平台間,平台為客憂思多) ,蓬池(卻憶蓬池 阮公 詠) ,梁園(對酒遂作梁園歌) ;其中的人物有:信陵君(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梁王、枚乘、司馬相如(梁王宮殿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阮籍(卻憶蓬池阮公詠) 。因此,從題目和這些內容來說,這是一首懷古詩。但這首懷古詩有點特別的是,它以一段紀行詩開始: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

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寫的是李白如何到梁園,為什麽要寫【梁園吟】。他是從帝京長安(西安) ,坐船順著黃河東來,水路太遠、水流太洶湧,同時為了訪古,所以在汴州(開封) 上岸,到了平台(梁園) 。平台(梁園) 這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地方,讓身為遊客的他充滿了憂思,因此他邊喝酒邊寫下了這首歌行體詩。

南宋 馬遠【舟人形圖】。

我們看具體詩句的理解。掛席,是掛帆,坐船的意思。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謝靈運) ,「掛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孟浩然)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孟浩然)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李白) 。古代的船帆,不全是布帆,還有草或竹編的席片作風帆,反正帆的功用就在於兜住風,布太貴,竹草編織便宜。掛席句和前句「我浮黃河去京闕」一起,意思就是坐船沿黃河而下,離開當時的京都長安。「訪古始到平台間」,梁宋一帶充滿古跡,吸引人到此平台訪古。這裏有個疑點,黃河從陜西到開封段的通航問題:這是實寫,還只是比喻虛寫?還是虛實兼有?因為這段航程在詩中少見。當然,李白寫到黃河通航是很困難的。這是一個引子,敘述交代來路。

「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最後落在作梁園歌。這一系列事件非常連貫:他離京浮黃河而下,但黃河波浪太大,不願走更遠,才在此登陸訪古,到此平台。而在此平台做客,憂思多。憂思多,才對酒作歌,寫這首詩。這一路下來是環環相扣的。直接起因是平台憂思多,更遠的起因是去京闕,是波連山,是厭遠涉,是訪古平台。為什麽平台做客憂思多?因為自己命運不順,因為梁園的歷史意味。這些詩句都是交代,是敘述和描寫,但這些客觀事實過程的敘述和描寫,既是事實又是隱喻,帶著強烈的情感色彩,意味豐富,非常有表現力:「浮黃河」「波連山」「天長水闊」,都體現出人生道路艱險波折。李白會在詩中交代自己寫詩的緣起,像「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將進酒】)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這交代作詩緣由的引子,相當於這首梁園歌的前奏曲,相當於一段紀行詩。這首詩題目是懷古詩,一開始是紀行詩,紀行的結尾要轉為抒懷詩(作歌,「歌以詠懷」) 。下面就是梁園歌的詠懷內容了。

享樂也是空虛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這裏用了「卻憶」。「卻」是轉折,語氣上非常有力,帶來突兀感,但這個轉折在意思上非常自然,是很自然的聯想,因為要作「梁園歌」,因此想到此前的詩人在這裏曾經寫過的詩。當然,這種轉折的語氣也可以理解為本來自己要當場作歌了,突然又停下來,吟唱起前人的歌。李白唱起了魏晉詩人阮籍的【詠懷詩·十六】「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蓬池,古代澤藪名,即逢澤 ,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屬戰國時魏國。作為典故被後代詩人征用,如:「至今蓬池上,遠集八方賓」(唐韋應物【大梁亭會李四棲梧作】) ,「蓬池已在梁園裏,嘯歌綠水洪波起」(明何景明【黃河篇】) 。

李白詩中多有直接參照前人的詩句,這裏直接參照阮籍的詩句「綠水揚洪波」就是其中一例。「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洪波浩蕩」順接前面的「揚洪波」,極自然,但落到自己現實的處境:「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這種現實困境和挫折,落到強烈的抒懷情感。剛離去就強烈地想回去。這又照應到前一部份紀行的主題,前面說「去京闕」,現在是「歸舊國」,前面是「欲進波連山」,現在是「西歸路太遠」。前面作歌是憂思多,現在所歌正是憂思本身的透露。前後構成了一個回環,情感和情緒上的回環:剛不得已離開,馬上想回而回不去。皆是憂思。從這些紀行、詠懷和歷史記載我們知道,李白在744年遭受人生最大的挫折,被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後東行到了齊梁間,和杜甫、高適同遊。此詩應是這段遊歷間所寫。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此處一聲高喊,終於打破前面低沈的憂思的兩重唱:「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在遭受人生最大挫折時,如何面對這種挫折困境,如何從這低沈的憂思中解脫?這是詩的核心。人生曠達,怎顧得上憂愁呢,抓緊時間享受人生的快樂吧,「且飲美酒登高樓」這一句,「飲美酒」承接前面「豈暇愁」的議論;「登高樓」,是遠望超脫,也順便轉入下面的享樂場景:「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吃喝享受,楊梅蘸白鹽,用的是貴重的玉盤,很高級的雪白如花的鹽,在當時屬於奢華的享受。但最後一句,「莫學夷齊事高潔」,別學伯夷、叔齊,為了一種氣節、道德、理想,恥食周粟,活活餓死。喝酒自己喝就是了,還講什麽道理,為什麽還扯上古人?

明 丁雲鵬【漉酒圖軸】(局部)。

李白喝酒享樂是一種自覺的生活態度,和他對世界的認識有關,和他的人生態度有關,是他自己的選擇,不是亂喝的。他試圖給自己享樂的人生態度找理由、找根據、找正當性,上升到一種普世真理的高度。因為他不滿足於只是活著、自己痛快就夠了,他是有意識地主動選擇自己的生活而非盲目地吃喝,他要「合乎理想、踐行真理地活著」,要代表「正確」的活法,作為一個秉性驕傲的人,他很在意這一點。這一句引出下面一段的古人事跡例證: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終於進入詩題【梁園吟】所含的懷古內容,寫到與大梁和梁園相關的歷史人物,都是大名鼎鼎的讓人稱羨的人:聲名卓著、竊符救趙、威震諸侯的信陵君,但現在連墳墓都變成了耕地,曾經繁華的城市也已荒廢,只有月亮照耀著,歷盡滄桑的大樹都如雲一樣隱沒飄散了。梁園當年的主人漢梁孝王劉武,以宮殿苑囿而著名,現在什麽也沒有了,圍繞其周邊的著名辭賦家枚乘、司馬相如也都死了,當年他們歌舞享樂之地,只剩汴水東流。

中國古代懷古詩最基本的思想主題就是伴隨這種歷史虛無感而來的生命虛無感。當然,我們現在要懷古的話更慘,連汴水都沒有了,連山河都變了,連天地氣候都變了。這部份詩中,比較費解的是「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兩句。前一句是典型的特別的詩歌語法,詩歌句式,在杜甫、黃庭堅這樣的律詩大師那裏常見。李白這樣的歌行體語句曉暢,句法都很平順,這樣濃縮倒拗的句式少見。

按詩歌語法,詩中的詞可以很自由地組合「荒城碧山虛照月」、「月照荒城碧山虛」、「虛照碧山荒城月」,因為動詞「照」,就確定了主語必須是「月」,無論「月」出現在句子的什麽位置;而「荒城」「碧山」在句子的哪裏,都是被「照」的物件,是謂語動詞的賓語。這句詩的標準句法是「月(亮) 虛照(著這) 荒城碧山」,這是散文句法,詩不能這樣寫。還有這句詩中,荒城和碧山相對照,人造的城荒蕪了,是對人力的否定,而山的碧綠是自然之力,自然之力仍然生機旺盛。還有「虛照」的虛字,月亮的光亮所照的是虛影,而不是實有;同時也對映出人世生命的虛無與空虛。這是一種評判,寄托了詩人的認識和情感。

最難解的是「古木盡入蒼梧雲」,古木和前句的荒城一樣自然是當年的古人所植所建,「蒼梧雲」是典故,蒼梧,現在廣西梧州有蒼梧縣,但在古代指的是傳說舜帝去世的地方,湖南寧遠的九嶷山。南齊謝朓【新亭渚別範零陵雲】「雲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謝朓的這首詩是送範雲去當零陵郡內史,零陵是現在的永州,九嶷山就在永州的寧遠縣,和廣西交界,是湘江的源頭,湘江北流到洞庭湖入長江,就是江漢一帶,這很好理解,完全不用註釋。但雲和蒼梧總是連用,似有什麽特別出處與含義。

「古木盡入蒼梧雲」,有人認為蒼梧為舜葬之地,因舜的死,以及他的二妃的追尋痛哭、落淚成斑竹的傳說而著名。蒼梧雲是死亡的象征,在此指當初豪貴的一切隨死亡遠去,消散了。但這裏還有一個問題:相隔這麽遠的大梁和蒼梧雲是怎麽關聯到一起的?唐初李善(630-689年) 註【文選】所收的謝朓【新亭渚別範零陵雲】,參照了【歸藏·啟筮】「有雲出自蒼梧,入於大梁」,意思是從湖南九嶷山的雲,飄入了河南的開封,這和謝朓的詩沒有一點關系。但蒼梧雲從此和大梁故事聯系在了一起,成了後世很多人用來寫大梁人事的典故。李白還寫過「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若無三千客,誰道信陵君。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這是專寫信陵君的,這裏「氣蓋蒼梧雲」中的蒼梧雲,顯然沒有死亡的意思,就是高空的行雲。那麽「古木盡入蒼梧雲」,就是古木蒼蒼高聳入雲的意思。當然,雲和月都是超出人之生命的自然存在,這恒常的自然存在映襯出人生命存在的短暫與空無。

參照古人來證明自己享樂的正當性與合理性,是李白的慣用手法(也是古代的通用手法) ,他不是自己享受就好了,因此每當享樂就常牽扯古人,為什麽?因為在李白的意識中,他不僅生活在當下,而且還生活在一個由歷史著名人物構成的意義空間,這些古人的生活是他的參照。他要和這些人比照。在很多詩中,他其實要說服自己好好享受吧,不要去追求成就、名聲,那些都是虛無。唯有及時行樂、活在眼前是最值得的。但是這裏又出了一個bug,一個矛盾。「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當年那些人也在享受聲色歌舞,而那些享受也成了空虛。你現在享樂,其實也是空虛。

【長安三萬裏】劇照。

內心的強烈意願

沈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

想起這些古人,讓人感慨流淚,很悲哀,而花錢飲酒享樂,也得不到內在的安寧。這和前面的「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梁王宮殿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的意圖相反,不但沒有解掉憂愁,反而加深了悲傷。本意是將古人作為及時行樂的理由、解脫的支持,卻沒有成功,反而是自己的悲傷又加上了古人的悲傷,陷入更深的憂愁:「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這裏「未能歸」是痛苦的根源。很現實的問題,「去京闕」「安可歸」「不能歸」,痛苦的核心是他被賜金放還,仕進之路已斷絕。「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的作用和效果被否定了。

怎麽辦?再沒有理由了,只是自棄,更深地逃避、沈溺、墜落,放棄自我,完全投身於激情刺激,賭博、賭酒:「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在賭博和爛醉中讓時光飛馳而去,忘掉生命的痛苦。李白寫過不少自己賭博:「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猛虎行】) ,「我昔鬥雞徒,連延五陵豪」(【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閑從博陵遊,帳飲雪朝酲」(【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裏,至邯鄲登城樓攬古書懷】)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行路難·二】) ,寫沈酣爛醉的更多。但是在這裏,他並未一醉方休,就此終止在沈醉之中,詩還沒有完: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又寫到「歌」,意思是上面是歌的內容,和開始的「對酒遂作梁園歌」相對應。「對酒遂作梁園歌」和「歌且謠」之間,是「歌」本身,現在從歌中出來了。當然,這裏的「歌且謠,意方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再一次唱起,反復地繼續唱。一邊唱,一邊想到內心更遠更深的意願。最後一句,一反前面所唱的內容(及時行樂和悲傷,放棄自我) ,告訴自己不要灰心,還有希望,可以像拯救東晉蒼生於危難之際的謝安一樣,東山再起。一切還來得及,還能大有作為的:「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這最後一句,和前面的段落沒有邏輯承接關系,只是節奏和緩、沈吟了一下,「歌且謠,意方遠」,休息了片刻,馬上翻轉,朝另一個方向想通了。此處的轉折是硬生生的扭轉,所憑借的完全是一種個人意願,內心的力量,發自李白個人內心的強烈意願和信心。李白這種強大的個人意誌的力量,剛受到最沈重的打擊,被賜金放還,馬上又無端地升起信心和希望,這也正是李白的偉大之處。詩到這裏才完全結束。

這首詩屬長篇歌行體,是李白最擅長的詩體,是最能代表其詩歌風格和精神(思想) 面貌的詩之一。它始終有著極其飽滿的情感,有著非常強烈的感染力,這是李白詩典型的藝術效果。

這首詩給人印象最深的,一是它多重意思與情感的層疊、反復與推進。一開始是憂思(平台為客憂思多) ,接著是迷惘(洪波浩蕩迷舊國) ;然後是解脫憂思,透過達觀享樂,透過吃喝,透過對古人事例之虛無的超越;但這種解脫的努力最終又失效了,「沈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也無法解脫,只好沈溺於更刺激的賭博賭酒的消愁行為;但最後,又生出了東山再起的豪情壯誌。這樣一層翻過來一層翻過去再一層翻過來,跌宕起落,反復沈吟。低沈和高昂交錯疊交,回環不已、不盡。各個意思的層面之間充滿了矛盾和對立:憂思,享樂,憂思,放縱,虛無,振奮。李白的詩就是把這眾多的矛盾容納為一體,內部充滿張力的矛盾統一體。這正是歌行體詩特有的一唱三嘆的效果。

二是它的章法結構很清晰。章法就是各詩歌段落意思的發展、連線與轉折。沒有章法則淩亂,尤其是這種內容豐富、情緒多變的歌行體抒情長詩。這首詩這麽多層次,卻非常連貫,邏輯線索非常清楚,從頭到尾完全是一個整體,各層之間的轉換與發展非常自然順暢。不覺察地,詩就轉入下一層,上下的連線非常自然緊密,天衣無縫。比如第一段,事件發生的順序、事情的因果關系,非常清晰又自然。離京,浮黃河而下,到平台,天長水闊厭遠涉,憂思多,對酒作歌的原因。

三是李白的矛盾和他無解的痛苦。正是矛盾才帶來痛苦,矛盾的無解帶來痛苦的無解。為什麽痛苦?因為他愛得強烈深沈。李白的感受力超強。詩人的偉大就是因為其承受著矛盾,承受著矛盾的痛苦。他不像他所寫的伯夷、叔齊,有堅定的原則與信仰,他們為自己的道德理想而甘於餓死。孔子評論他們:「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說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李白和這些人不同,欲望強烈,進取心強,因此憂思多、怨思多。李白和常人一樣,在世間受苦,在欲望中掙紮。那些聖賢我們只是敬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 。這樣的人道德高潔,是人性的高標指引,他們做到了我們做不到的行為,我們「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李白氣質上被稱為「謫仙」,非常瀟灑、超脫,其實他的痛苦、欲望和凡俗人最一樣,和我們一樣仍然在紅塵中,雖然他一直想成仙得道。李白的詩一般人最容易接受,最感親近,因為他雖然天才橫溢,極為自信,也有和普通人一樣的貪嗔癡怨。他和我們有這種情感、情緒和心理上的共同之處。李白讓我們熱愛、感動,就因為他和我們一樣,深陷矛盾、仿徨、痛苦無解之中,甚至比我們更矛盾、更痛苦。他替我們說出了我們的痛苦,並且是酣暢淋漓極為痛快地說出。當然,他也比我們更堅強、自信,承受能力更強。

【長安三萬裏】劇照。

【梁園吟】寫於何時?

這首詩牽涉一個爭議,就是它寫於什麽時候。因為沒有可靠的外部歷史依據,因此只能基於詩歌內部的依據來判斷。詩中提到,這是他從長安到開封一帶的行程中寫的。有新觀點認為李白從長安到梁宋間有幾次,此詩寫於開元十九年(731) 或開元二十二年(734) 。我傾向於傳統觀點,認為此詩是天寶三年(744年) 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到梁宋間所作。

原因之一,詩中「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黃金買醉未能歸」。這個「舊國」應該是在那兒待過挺長時間。這個「歸」字,當然是指回到從前擁有過的地方、地位,不管李白去過長安幾次(傳統認為就一次,新觀點認為兩次,甚至有三次的) ,他就天寶元年(742年) 那一次進入宮廷,和玄宗皇帝有親近關系。同時,「安可歸」,「未能歸」,指的是無法自主的決定,不是尋常地回到長安,而是指不能回到曾經的地位。這首詩的核心主題,「去京闕,不得歸」,就是被放逐而無法回去。

原因之二,「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謝安東山再起的典故,60多歲運籌帷幄打贏淝水之戰,還有這個「未應晚」的「晚」字,說明李白寫這詩的時候年紀不小了。

原因之三,這首詩屬於李白最低沈的詩之一,雖然詩中有豁達解脫,最後以豪情壯言結束,但掩蓋不住籠罩全詩的低沈情緒。這應該是他賜金放還,遭受人生最大打擊之後的表現。這首【梁園吟】是和【將進酒】【行路難】同時期的。裴斐將李白詩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賜金放還是李白人生的一個關鍵節點,也界分了李白詩歌中的思想和藝術。賜金放還之前屬早期;賜金放還到安史之亂為中期;安史之亂後為後期。這首詩屬於李白遭受生活最沈重的毒打之後沈痛、悲憤的中期詩,而不屬於他年輕氣盛、豪邁自信的早期詩。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雷武鈴;編輯:張進;校對:楊利。題圖來自電影【長安三萬裏】劇照。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