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9日,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國台北戲劇院正式首演亮相,自此開啟全球巡演。20年來,青春版【牡丹亭】常演不衰,所到之處一票難求,甚至深遠地影響了整個戲曲生態,可謂昆曲「入遺」以來令人最為振奮的「現象級」作品。
牡丹花開二十年,2024年,【牡丹亭】青春依舊,傳承不息。
2004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
我們選中【牡丹亭】,因為這部戲本身就是 歌頌青春,歌頌愛情,歌頌生命 ,容易被青年觀眾接受。【牡丹亭】是湯顯祖的扛鼎之作,明傳奇中的翹首,幾個世紀以來在舞台上搬演不輟。我們把這部戲定名為:「青春版【牡丹亭】」,其實也就 象征昆曲生命,青春永存 。
——文學家、戲劇家、昆曲制作人 白先勇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 青春版【牡丹亭】精華本【演出時間】 2024年6月21日(周五)19:30 【演出時長】 約180分鐘 【演出地點】 西演SPACE·易俗大劇院
劇本 —— 白先勇掌舵·頂尖文化學者共創
明末湯顯祖的【牡丹亭】一經問世便掀起一輪熱潮,「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而眾多戲班競相搬演足見其「場上之盛」。 原著之偉大體現在執著的精神和奇麗的曲辭 :湯顯祖透過杜麗娘為情而死、又死而復生的故事,展現其「至情」的精神理念;同時,【牡丹亭】之曲辭體現了湯顯祖高超的語言藝術造詣,被譽為「靈奇高妙」「詞曲之最工者」。
【牡丹亭】第一回
面對這樣一個劇壇巨擘的戲曲經典之作,後人在整編之時是要小心謹慎、如履薄冰的,稍有不慎就會遭到詬病。因此,在編劇工作上, 藝術總監白先勇先生親自掌舵 ,邀請華瑋(加州大學柏克雷文學博士)、張淑香(哈佛大學文學博士)、辛意雲(台北藝術大學古典文學教授)三位著名學者組成編劇小組,大學教授古兆申、鄭培凱和周秦等擔任顧問,公演一年前就開始準備,不斷打磨了五個月才完成整編。
編劇小組的專家們秉著「只刪不改」的原則,將原著的五十五折凝縮為二十七折,根據主題「情」字分為上本「夢中情」、中本「人鬼情」、下本「人間情」。曲牌唱詞的取舍、折子秩序的重組、冷熱場的搭配,都經過仔細的考量,並且一折一折去請教總導演汪世瑜。青春版【牡丹亭】可謂是對原著的忠實回歸, 既彰顯了湯顯祖經典原作之精神,又延續了數百年來昆曲表演藝術的精華 。 表演 —— 頂級昆曲表演藝術家 汪世瑜、張繼青 昆曲的價值不單在案頭,更是在場上;劇本的整編可以透過文本細讀等方式實作與前人的跨時空對話,但 昆曲的表演卻極其依賴口傳心授、守正傳承 。要想呈現出【牡丹亭】應有的樣貌,呈現出「原汁原味」的昆曲【牡丹亭】,就需要尊重昆曲的表演傳統。
汪世瑜老師(右)授戲
青春版【牡丹亭】主演俞玖林(左)
青春版【牡丹亭】已集齊一群青春靚麗的「小蘭花」,但他們的功力尚淺,還無法支撐起這一台大戲。為此, 白先勇先生和江蘇省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特意邀請了「巾生魁首」汪世瑜和「旦角祭酒」張繼青前來坐鎮 ,還有姚繼焜、蔡正仁、周秦等名家前來指導,並請汪世瑜和京昆小生、新銳導演翁國生擔任導演。【驚夢】中的「夢會」是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最重要的對手戲,表現二人相會幽歡之事。傳統的「夢會」表演風格傾向於收斂,彼此水袖的觸碰已是極致。但白先勇先生一再要求這段戲要表現出「情」與「性」的交織,因此, 導演汪世瑜在教授表演時 ,特意拉近了生、旦二人的動作距離, 同時加強了水袖的舞動力,使其又時不時地絞纏在一起,充分反映了一對夢中戀人狂熱的愛 。這樣的改動是寫意的,同時也是符合青春審美的。
青春版【牡丹亭】中出彩的,還有眾花神的表演。在湯顯祖原著中,花神只有一位,是束發冠、紅衣插花的男性角色。青春版【牡丹亭】將花神提升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承擔了渲染劇情、強化主題、突出主人公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花神中專設了三位男花神,以示陰陽平衡,也讓群戲表演變得更靈動。 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教授、「雲門舞集」創團舞者吳素君受邀來為眾花神設計舞蹈 , 她將現代舞的理念融入傳統戲曲中來 ,主張以「流動」取代「定格」,讓「情」透過舞蹈的張力鋪滿整個舞台。
舞台—— 大咖雲集 昆曲新美學
知名影視導演王童擔任美術總監,並與曾詠霓共任服裝設計,書法家董陽孜、畫家奚淞提供舞美支持,著名攝影師許培鴻負責拍攝劇照……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陣容是史無前例的,是 「一次學術界、文化界和戲曲界的大結合」 ,也是白先勇先生自述青春版【牡丹亭】成功因素之首。
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走出國門,在美國柏克萊成功首演,又巡演至爾灣、洛杉磯和聖塔芭芭拉,處處受到熱烈追捧,席間半數都是非華裔觀眾。評論家伊莉莎白·史懷特談道:「這個戲壓倒性的成功,具有重大歷史意義:一則 它將中國文化遺產中幾乎忘卻了的奇珍再度重現,並令四百年之久的作品在國際上大受歡迎。 」另一位評論家泰德·繆斯更是大呼:「2006年是屬於【牡丹亭】的。」之後的十余年,青春版【牡丹亭】的足跡又陸續去到了英國、希臘、新加坡等地,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張世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