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印象派誕生150周年,潛滋暗長

2024-04-11國風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150年前,1874年4月15日,法國巴黎正值春天。位於卡普辛大道35號的一家攝影工作室裏,一場名為「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的藝術展覽正在舉辦。當時參展的31位元藝術家決定脫離官方展覽渠道「巴黎沙龍展」,自行舉辦展覽。這是第一場印象主義的展覽,象征著印象派的誕生。近日,為了紀念這一改變美術史的時刻,重現這一偉大藝術流派的誕生,法國舉辦了眾多紀念活動,包括各種畫展、多媒體互動體驗、專題研討會等,莫奈、雷諾亞、畢沙羅等大師的傳世之作、藝術理念和人生求索之路,再次呈現在今人的眼前。

「一個真正的全國性節日」

正如巴黎奧賽博物館在其官網上的致詞:「這是一個真正的全國性節日,慶祝印象派一個半世紀前的勝利……150年後,那一夜的回聲依然在這片土地上飄蕩,值得用盛大的活動來紀念這些法國天才們。」在整個2024年,法國全國各地都會舉辦關於印象派的紀念特展,從北部的圖爾寬到南部的科西嘉島,以及海外省留尼汪,甚至是義大利羅馬的美第奇別墅裏,人們都會看到百余年前的印象派佳作雲集。

在大量紀念活動中,最集中、最有影響力的莫過於在奧賽博物館舉辦的「巴黎1874:印象派時刻」特展。作為全世界收藏印象派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奧賽此次展覽從3月26日開幕,持續到7月14日,匯集了約130幅印象派畫作,包括150年前那場印象派首展中的珍品。譬如為「印象派」定名的【印象,日出】,原本由巴黎瑪摩丹美術館收藏,這次為150周年特展借給了奧賽博物館。當然,奧賽並非「只進不出」,它也將向全世界13個地區的34家合作機構借出不少於178件印象派作品。這次特展也將會在今年9月打包,集體送往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

對於廣大藝術愛好者來說,奧賽博物館舉辦的「印象派之夜」沈浸式互動展也極具趣味——策展方透過對1874年4月15日那個特別夜晚的場景重現,讓今天的人們「穿越」回19世紀。在這場45分鐘的「午夜巴黎」之旅中,參觀者們戴上VR(虛擬現實)耳機,就可以與雷諾亞、德加等偉大的印象派藝術家相遇,沈浸在150年前的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一座名為納達爾工作室的展廳裏。在那裏,他們能看到年僅33歲的外省青年克勞德·莫奈,正在向人們展示他筆下的故鄉,勒阿弗爾港口的「日出印象」……

「確實只有個印象」

時間回到1874年4月初,巴黎的報紙刊登了關於一場非傳統展覽的預告:從當年4月15日到5月15日,參觀者僅需支付1法郎,就可以不分晝夜地參觀「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展覽的舉辦地卡普辛大道35號是法國攝影師納達爾的工作室。其中有篇報紙文章寫道:「巧妙布置的煤氣燈將使那些整天忙於工作的藝術愛好者能夠(在整個晚上)前來欣賞現代藝術作品」。那時,黃昏展覽還是一個新奇事物。

組織這場展覽的團體是「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他們是在前一年成立的。在當時,法國的畫家如果想舉辦畫展,需要獲得「巴黎沙龍展」的認可,它代表評價藝術價值的官方權威。參展的31位元畫家中,很多人都曾被「巴黎沙龍展」拒絕,這導致他們很難出售作品。因此,在近乎絕望的狀態下,這些藝術家們決定自行舉辦展覽,並向新興收藏家銷售作品。

與印象派後來的成功相反,這場後人認為的「第一場印象主義展覽」在當時是失敗的。總共僅有3500人付費看展,不到官方沙龍展覽參觀人數40萬人的1%。對展覽的大多數評價也是負面的,包括藝術評論家路易·勒羅伊看到莫奈的【印象,日出】時發表的尖刻評價,「確實只有個印象」。諷刺的是,這句批評之語就此成就了「印象派」的誕生與命名。

31位元印象派的創造者中,有7位畫家後來舉世聞名,他們是莫奈、雷諾亞、德加、摩裏索、畢沙羅、西斯萊、塞尚。除了參與展覽的畫家,法國畫家馬奈也被稱為印象主義的奠基人。「雖然馬奈沒有直接參與印象派的展覽,但他一直在精神上支持這些印象派畫家,這種支持對於當時得不到認可的藝術家來說是很重要的。」中國雕塑家、畫家呂彤日前告訴【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印象派後來演化為新印象派、後印象派等,後印象派的畫家包括大名鼎鼎的梵高與高更。

印象主義的作品在當時看來是離經叛道的。那時的法國盛行新古典主義,即對嚴峻的重大題材進行繪畫,如古代歷史或現實的重要事件,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註重素描、輪廓、雕塑般的人物形象,且對色彩不夠重視;藝術家更是很少描繪現代的東西,即便那時法國已經有蒸汽火車、輪船等先進的機械和工具。呂彤表示,相比之下,「印象派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光與色,在題材上更關註現實生活中的內容,比古典主義更加尊重自然現實與光學原理。」例如,【印象,日出】描繪的是勒阿弗爾港口日出那一刻的真實感受,朝陽照射在錨船的起重機、井架和桅桿上,湖面中心有撐著小船的劃槳人。畫面好似籠罩一層霧氣,暗指當時的清晨薄霧被城市的工業煙霧所充斥。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院長、油畫家鄔大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解放視覺和調色盤的色彩運用方面,印象派在美術史上造成了巨大變革。後來的大部份法國學院派畫家都開始采用一種比較折中的方式,即在造型系統上遵照比較古典、傳統、嚴謹的寫實方式,而在色彩系統上選擇運用印象主義的光色分析、冷暖調性等。」呂彤也表示,「推動藝術史發展的正是創新而不在於繼承,印象派是藝術史上的一場革命。」

印象派繪畫為何受到中國年輕人歡迎?

近年,一些印象派藝術展覽在中國廣受年輕人的歡迎。鄔大勇告訴記者,「印象派能被年輕人如此接受,一方面因為它是可以被直接感知的。透過可辨認的形象和使人愉悅的色彩調性,這些畫能直接產生賞心悅目的感覺,不太像當代藝術有時候比較‘晦澀’。另一方面,後印象主義的畫家尤其是梵高帶來了能直接反映個人情緒、自然觀察的強烈色彩表達,這對今天年輕人的初步美學教育影響很大。」

有一種說法指出,印象派作為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洋畫派概念之一,雖然在中國極受歡迎,但實際並沒有對中國繪畫造成太大範圍的影響。對此,鄔大勇認為,「20世紀初以徐悲鴻、林風眠為代表的諸先生赴法研習繪畫時,恰逢印象主義運動尾聲和現代主義繪畫興起的時段,這可能使得中國畫家錯過了對印象主義繪畫的直接研習。但印象主義對繪畫史的偉大變革,包括光色分析和技藝本體,都對後來的世界繪畫包括中國繪畫產生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種色彩運用方式的影響是更深層次的。」

呂彤也認為,「印象派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可以用潛移默化四個字來形容。在美術學院的教學中,印象派也對色彩教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悉,在上世紀下半葉,中國高校色彩教學所依據的色彩寫生學理論就是建立在印象派對光學原理的研究基礎之上的,特別是印象派對於光源色以及條件色彩的研究。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馬寧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董銘 環球時報記者 喬文姝】